[导读]谷歌广告业务遭遇外界围剿,广告市场愈发困难。
文 | 颜璇
来源 | 智能相对论(ID:aixdlun)
自2010年谷歌服务器迁出中国后,多年来,关于谷歌重回中国的声音不绝于耳。而谷歌也一直怀揣着重回中国的梦想——今年8月,谷歌被曝出正在为中国用户打造一个定制版搜索引擎,项目代号“蜻蜓”,这个项目早在2017年初就开始了,不仅如此,谷歌还开发了两版订制的安卓App,名字分别为“Maotai”和“Longfei”。
然而,谷歌内部对“蜻蜓项目”却存在着激烈的分歧。直到近期,多个外媒透露,谷歌在舆论压力下关闭了该项目的整体数据来源,内部投注的资源也转移到其他发展中国家。
事实证明,任性出走的八年后,谷歌重回中国仍是遥遥无期。
8年前,谷歌不想了解
不得不说,谷歌在2010年退出中国之际,是带着傲慢与偏见的。这从谷歌服务中国的的几年里可见一斑。
2009年,《天天向上》邀请了包括李开复在内的谷歌中国团队录制节目,这期节目为谷歌带来了很好的宣传效果,李开复在知乎的问答中也提及到,这一期推广中国谷歌的节目,几乎刷爆了谷歌的服务器。
这个回答中令人咋舌的是,一档刚刚兴起的卫视综艺就能让谷歌的服务器不堪重负,可见谷歌不仅高估了自己,还低估了中国十亿级人口基数的搜索需求。
谷歌不仅没有将中国市场当作重点,还对中国抱有一定的偏见——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在谷歌搜索栏中输入“Chinese”,下方联想区域内,首行出现的总是“Chinese people eatbabies”。2016年,错误的联想搜索项经过美籍华人维权社团7年抗议后才最终被谷歌删除。
图片来源:银杏财经微信公众号
在谷歌离场的这些年里,“遭遇国内严格的审查”成为其神化的借口,事实上,谷歌在审查事件中并非弱势方,而是“屡教不改”的过错方。
美国科技作家史蒂文.勒维在其出版的《谷歌内幕:谷歌的所思、所为和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中揭露了谷歌搜索建议内容在中国的不堪之处,“中国官方发现令其不安的内容,搜索建议提供的一些内容与色情有关。李开复以及其Google中国的其他高管被召集到北京一家宾馆……中方代表登录Google.cn,键入有关乳房的粗俗词。Google搜索建议提供的链接中显示的有裸照等内容。这位官员输入“儿子”,Google搜索建议中的一条就是“儿子母亲不正当关系”。这一关键词对应的搜索结果中都毫无疑问是色情内容。”
这一事件发生在2009年,而早在中国审查事件的两年前,知名博客月光就曾指出谷歌搜索建议的“低俗内容“。两年的时间,谷歌从未重视过这一问题。
“依然想服务中国用户”
蜻蜓项目终止后,谷歌在发给美国媒体CNBC的邮件中表示,“依然想服务中国用户”,然而,丢失了了解中国用户的数据渠道,就意味着谷歌失去了最大的移动互联网市场,谷歌的业务拓展也越发艰难。
1、谷歌广告业务遭遇外界围剿,广告市场愈发困难。
本质上,谷歌还是一个广告公司,追逐商业利益是必要之举,而亚马逊、微软、Facebook对广告市场的虎视眈眈则让谷歌感受到了威胁,有数据显示,在2020年,亚马逊的广告在市场中的占比份额至少达到4.5%,而且仍将快速增长,又因为亚马逊是电商平台,其广告的购买力也远超谷歌。
目前,亚马逊已经超越谷歌,成为顶级产品搜索终端,谷歌的另一个竞争对手Facebook,也通过其应用内的原生展示广告占据了线上广告的主导地位。
当你在线上购物时会选择哪个平台搜索产品(注:18到29岁之间的人群成为从谷歌转向亚马逊的主导群体)。
图片来源:公众号 译指禅
谷歌旗下的另一个核心平台YouTube,即使每个月已注册访问用户数量稳定在18亿以上,在广告业务上也无利可图,研究人员发现,平均只有0.06%的视频观看者会点击横幅广告,其中有大约50%的人是偶然点击。
2、用户(销售)增长的商业模式决定了谷歌必须拥抱中国。
广告市场前景堪忧,谷歌不得不开拓新的市场。Facebook、苹果、谷歌的商业模式都是用户(销售)增长模式,中国这个市场或成为这几家公司未来发展的决定因素——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中国的移动互联网行业也迎来了新的增长,中国网民人数已经占到总人口的一半以上,移动数据流量消费同比上升162%。
图片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
对谷歌而言,中国的广告市场更是一块“香饽饽”。在eMarketer最新的全球广告投入数据报告中指出,2016年全球媒介广告投入将从2015年的5780亿美元增长达到6150亿美元,其中数字广告投入为1980亿美元。在这之中,2016年中国媒介广告投入相比2015年将增长14%,数字广告增长28%,高于美国、日本、德国和英国。
然而,谷歌在中国媒介广告市场的作用却十分有限,一方面,谷歌只能充当对中国媒体广告业务不熟悉的外企进入中国的广告通道;另一方面,中国企业进入海外市场时,可以选择谷歌在国外进行宣传。
但不管是哪个方式,谷歌都赚不到更多用户的钱。
8年后,谷歌不能了解
识时务者为俊杰,谷歌不得不重新审视自身与中国市场的关系。然而,在经历了各种负面事件后,谷歌的中国道路愈加坎坷。中国市场8年的空白,新一代国内互联网用户对于谷歌的产品和技术实力已经没有了直观认识,谷歌已经缺失了把握中国用户习惯、偏好的本土化能力。
1.谷歌的完美“人设”正在逐渐崩塌。垄断、隐私、性骚扰、军事AI项目等问题,让谷歌经营了许久的完美形象趋于破灭,而将价值观“不作恶”修改成“做正确的事”,更是让外界开始怀疑谷歌的价值导向。
另外,谷歌用于“市场调查”的“蜻蜓项目”被意外曝光,1400名谷歌员工签署了联名信,谴责蜻蜓项目的进行引发了道德和伦理问题,关于隐私的争议也导致谷歌内部“裂上加裂”。即使该项目迫于里外舆论压力宣告停止,也不能挽回谷歌落入尘土的形象,毕竟种种迹象表明,终止该计划并非是谷歌的本意。
2.谷歌AI技术难以成为绝对优势。一方面,谷歌的AI实力的确很强,也曾推出过一些很酷炫的AI产品,但这些产品要么不具有落地能力,要么就是后续商业化困难。 以谷歌眼镜为例,谷歌眼镜在2015年就推出产品舞台,虽然现在换了个新马甲“Google GlassEnterprise Edition 2”,但其具体能力也有待商榷。另一个案例则是谷歌智能手机,拥有安卓系统的谷歌,却怎么也造不出一款堪比苹果的手机。
另一方面,中国互联网企业的AI实力已经越来越强大,在产品上的体现则是更加本土化和智能化。从技术层面看,谷歌退出中国的这段空白期内,国内企业已经完成了诸多的技术积累,中国本土的技术和互联网品牌已经崛起,甚至于,国内企业的技术实力已经能够向海外市场伸出触角。
结论:
谷歌重回中国的种种试探,于谷歌而言都是一个双输的闹剧,一方面,谷歌口碑下滑,其隐私保护的问题再成舆论焦点,另一方面,蜻蜓项目终止,谷歌苦苦难觅进入中国的渠道,如何拓宽业务边界这个难题,依旧横亘在谷歌面前。
*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
【完】
智能相对论(微信ID:aixdlun):深挖人工智能这口井,评出咸淡,讲出黑白,道出vb深浅。重点关注领域:AI+医疗、机器人、智能驾驶、AI+硬件、物联网、AI+金融、AI+安全、AR/VR、开发者以及背后的芯片、算法、人机交互等。
评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