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提起“人造食品”四个字,大家第一反应想到的会是什么?“人造鸡蛋”、“人造海带”、“人造辣条”反正就是不能吃的“假”食品,带来的也往往都是各种食品安全问题。
文|佘凯文
来源|智能相对论(aixdlun)
今年下半年,远在美国的“肉食动物们”吃肉吃得一点也不安心,8月至11月间美国集体爆发了沙门氏菌感染症,截止到12月初已经有250人左右患病,很多患者都是因为食用了全美最大的鲜牛肉加工商JBS USA的产品。
在10月份,JBS已经对旗下可能感染沙门氏菌的产品进行召回了690万磅,到12月4日JBS又召回了510万磅碎牛肉,总量合计1200多万磅(约5488吨)。
不光是美国,今年德国的也发生过多起大规模沙门氏菌感染鸡蛋的事件,12月5日又一德国鸡蛋生产企业在多个州召回售出的受沙门氏菌污染的鸡蛋。
被西方国家常常用来挤兑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原来他们自己也没解决好啊。
人造食品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那把钥匙吗?
提起“人造食品”四个字,大家第一反应想到的会是什么?“人造鸡蛋”、“人造海带”、“人造辣条”反正就是不能吃的“假”食品,带来的也往往都是各种食品安全问题,那现在用“人造食品”来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是不是十分别扭?
目前“人造食品”其实已经有了新的界定,之前想到的那些“人造食品”都是属于“假·人造食品”,现在已经有了很多可以食用的“真·人造食品”,甚至还包括了各种肉类和鸡蛋。
对“人造食品”的追溯可以到很早以前,像我们常吃的果冻、蟹肉棒其实都可以算成是“人造食品”,以“人造肉”为例,在最开始是使用植物蛋白模拟肉,主要是从大豆中提取蛋白质,经过“纺织化”处理,将原来的球状蛋白变成肉的纤维状,使食物口感接近肉,被称之为“植物肉”。
而在2013年,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教授马克·波斯特研制出了一种“试管牛肉”。首先从牛的肌肉组织中分离干细胞,并放入营养液中,3周后细胞数目超过100万个。接着再把它们放入数个小型容器中,细胞合成大约1厘米长、几毫米厚的“肉丝”。最后大约3000条薄薄的“肉丝”冷冻起来就能组成一块正常大小的“肉饼”,而这种“人造肉”则是货真价实的“肉”了。
对于第二种“人造肉”,因为是需要在无菌环境下进行培养,故而从根本上杜绝了疯牛病、口蹄疫、沙门氏菌之类的食物传播疾病。
像今年在德国爆发的鸡蛋受感染事件,其实用“人造鸡蛋”也能解决这一问题,在2013年的美国汉普顿·克里克公司研发的一种可以替代鸡蛋的人造食材在全美各大超市上架出售。这种被称为“超越”了鸡蛋的“人造鸡蛋”一经出现,便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
当然他的并不是“人造肉”一样是实实在在的肉,所以并非像鸡蛋一样,由一颗颗蛋壳包裹,而是以液体方式装在瓶子中销售。
这种由植物做成的“人造鸡蛋”,在口感上与传统鸡蛋基本一模一样,但因为是植物制成,所以它也免去了受到类似禽流感、沙门氏菌等疾病、细菌感染的风险。
在《科学美国人》评选出2018十大新兴技术,其中就有“人造肉”这项技术,如果未来真的不管是肉类食品,还是其他食品,例如一些保存周期较短容易变质生菌的食品,都能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以“人造”的方式产生,食品安全不说百分百杜绝,但绝对能够得到比较大的改善。
人造食品为何会受到大资本的青睐
“人造食品”在几年前,就成为了资本圈里的“香饽饽”,全球很多资本大佬,对于在“人造食品”特别是“人造肉”领域的投资十分看好。
在2013年,当比尔盖茨尝过了Beyond Meat公司推出的一款无肉鸡肉卷之后,就决定对其进行投资。Beyond Meat是一家生产“植物肉”的公司,2016年开始,人造肉公司Beyond Meat就已经在全美国的全食超市和西海岸30家餐厅以及耶鲁的饭堂里出售产品了。根据其官网数据,他们的人造肉汉堡已经售出了数千万份。其他的投资人还有著名影星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Twitch联合创始人比兹·斯通等。
还有像我们熟悉的李嘉诚,也对“人造肉”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2014年,李嘉诚通过其投资公司Horizons Ventures向位于纽约布鲁克林的人造肉初创公司Modern Meadow注资1000万美金,用于人造肉的加速研发及规模的扩大。
除了植物肉,在“真·人造肉”领域,资本青睐也很大,像Memphis Meats公司,在2017年得到了来自比尔·盖茨、Richard Branson、Twitch联合创始人Kyle Vogt,以及伊隆·马斯克的兄弟Kimbal Musk等一群富豪或公司的关注,总共获得融资2200万美元。
是什么样的魅力使得“人造肉”如此受资本欢迎呢?除了像上文有提到过的“人造食品”可能会避免一些食品安全问题外。
首先,相比传统的畜牧业,“人造肉”更加环保。从1960年开始,牲畜数量已翻了几番,目前已超过了600亿头;全球1/4的土地现在用于放牧,1/3的可耕地被用于生产饲料;1/5的亚马逊雨林已被毁,主要用于牲畜和饲料生产。
世界上20%左右的人造温室气体排放量是由畜牧业产生,已经远远超过了全球交通运输(包括汽车、火车、飞机、轮船)的排放。
欧盟甚至在《气候变化——2050:今天决定未来》的决议中,警告畜牧业的温室气体排放,并敦促减少肉食的消费。
其次,有助解决全球食品短缺问题。上文有提到的美国汉普顿·克里克公司研发了“人造鸡蛋”,初衷是因为其创始人乔希·泰特里克在非洲参加一个减贫项目时,目睹了那里食物短缺的严重性,才萌生了要制作“人造鸡蛋”的想法。
世界自然基金会 (WWF)一份报告显示,如果全球人口增长状况一直保持目前的速度,而食品生产力和饮食偏好不发生任何改变,那么到2050年前人类将遭遇严重的食品短缺。
最后,也是最直接的问题,“人造肉”的出现,解决了对动物屠宰的需求。像在中国,每年生猪屠宰量大约在6亿头以上,还有牛、羊、鸡等,每年屠宰的牲畜以十亿记。
不只是屠宰,在养殖方面,对于牲畜而言也显得十分“残忍”,自1960年以来美国、英国等工业化国家开始工厂化养殖动物。在美国,有超过95%的肉类是来自工厂化农场,而那里的环境,并不适合动物生长。
一般散养家鸡的正常寿命为3-5年,但是养殖场的肉鸡只能活35-49天。在如此短暂的生命周期里,它们必须长到大约2公斤,这是任何有机体都难以承受的残酷的快速生长。
也正是这些原因,使得畜牧业长期受到素食主义者们的抗议和威胁。“人造肉”若是能解决这么多大大小小的问题,受到资本青睐也就理所当然了。
人造食品在中国商业化跨不过的一道坎:消费者的兴趣
我们知道像“植物肉”、“人造鸡蛋”等商品已经在美国市场实现了商业化,但像是使用动物肌肉组织培育的“真·人造肉”还并没有登上消费者的餐桌。
价格高昂是其阻碍之一,像上文有提到的在2013年,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教授马克·波斯特研制出了一种“试管牛肉”,但成本高达200多万元人民币,也有专家表示,这类人造肉现阶段价格高是由于技术不成熟,没有形生产规模,可能10年左右的时间,人造肉将会和普通肉价格持平,甚至价格比普通肉会更低。
还有原因是像营养价值达不到被代替物的程度,比如“人造鸡蛋”,虽然其在口感,价格上都跟真鸡蛋基本一样,但营养成分没有真鸡蛋那么高,“人造鸡蛋”无法100%复制天然鸡蛋。
但这些在智能相对论佘凯文看来还都只是小问题,关键问题时在于消费者买不买单。
中国的消费市场与美国又有很大的差别,在“真·人造肉”面世之后,根据以往的经验来看,欧美民众的接受程度会远大于国内,特别是在一些明星、企业家的带动之后。
虽然“人造肉”在技术与“转基因”食品有本质区别,但我觉得目前国内市场在看待“人造肉”和“转基因”食品的眼光是一样的。
“转基因”食品的优劣我们现阶段无法评估,在美国转基因食品未被强制要求贴标,民众的接受程度也远高于国内。但在国内对于“转基因”的反对的声音基本占到了8成,即便一些专家学者、甚至是100多位若贝尔奖得主,他们之中大部分都是自然科学奖获得者,还有很多物理及医疗奖获得者出来支持“转基因”但依然未能取得效果。
上个月,有“中国诺奖”之称的2018年度未来科学大奖颁奖,三位著名的作物育种专家李家洋教授、袁隆平教授和张启发教授荣膺“生命科学奖”,以表彰他们在系统性地研究水稻特定性状的分子机制和采用新技术选育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中的开创性贡献。
而不可思议的是很多网友们却恶言相向,称他们为“转基因三丑”,更有甚者称他们是“灭绝人性的罪犯”等等。
对于自己不熟悉的陌生的东西感到恐惧可以理解,但是过度恐惧却也没有必要。所以,以“转基因”食品为例可以预见“人造肉”未来在国内市场也绝不会一帆风顺。
参考文献:
1、《“人造肉”将被端上餐桌,你会吃吗?》—王阳
2、《2018十大新兴技术》
【完】
智能相对论(微信id:aixdlun):深挖人工智能这口井,评出咸淡,讲出黑白,道出深浅。重点关注领域:AI+医疗、机器人、智能驾驶、AI+硬件、物联网、AI+金融、AI+安全、AR/VR、开发者以及背后的芯片、算法、人机交互等。
评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