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次浪潮普适记录引发数文明

2018-11-13 · 作者:房叔话安防

[导读]印刷机之后,西方在19世纪40年代发明了照相机,在20世纪80年代发明了留声机,人类发现图像竟然可以留驻,声音竟然可以重现,这令当时的人类感到难以置信。

印刷机之后,西方在19世纪40年代发明了照相机,在20世纪80年代发明了留声机,人类发现图像竟然可以留驻,声音竟然可以重现,这令当时的人类感到难以置信。

普适记录的时代大幕就此拉开。这是继文字、纸张、印刷机之后,记录的第四次浪潮,几乎人类所有的生活过程可以被记录,这些多样化的记录还可以存储在云端,万事可见。 


2018年9月25日,我看到一篇公众号文章《数据泄漏背后,谁在监视我们的生活?》,仅看看标题就一下子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公众号文章起个好标题原来这么重要)。文章中提到: 


“从普适记录、人脸识别、以图搜车,到雾计算、城市大脑、无匿名社会、量子思维……大数据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占据着我们的生活,改变着时代的脉络。从幼稚到成熟,我们这个时代正在经历着一场数据革命,我们既是时代的读者,也是时代的作者,而互联网作为整个社会记录的基础设施,必将释放自文字发明以来最为惊人的创新力量,重塑人性和天下,创造出一个全新的“数文明”时代。“// 这些都是热门词汇、大热点啊,而且将我们带入了“数文明”时代,我倒想看看什么是数文明?


文章中讲了一个数据读心术的故事:“被操控”的选举。就是2018年3月全球最大的社交网站Facebook被曝出负面新闻:一个叫做“剑桥分析”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通过不正当的手段,在Facebook网站上获取了8700 万用户的数据。当年奥巴马就雇用了一批数据科学家,尝试通过数据对选民进行分类,向不同类别的选民推送不一样的定制信息。剑桥分析不仅收集性格测试的数据,还在程序中隐藏了一个数据爬虫,一旦用户使用这个程序,它就把通过这些用户账号可以看到的资料和信息,诸如“所在城市”“点赞” “好友”等“扒”下来,保存在自己的服务器上。虽然很多互联网服务都是免费的,但使用者其实付出了代价—我们交出了“数据”,正是这次事件的本质所在,掌握了一个人的“心魔”,就可以评估一个人最容易受哪种信息的影响,就可以知道信息该如何包装、如何推送,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人的选择和判断。Facebook最后道歉“没有保护好用户的数据”,但真正的问题在于,即使通过公开的数据,互联网也可以成为影响、操纵、控制他人心理和观点的媒介工具,这不是隐私侵犯,而是心理入侵、思想入侵、意识入侵。 


文中举得第二个例子是“千人千面”,利用大数据的“杀熟”。2017年,一名网友在微博上讲述了自己遭遇大数据“宰客”经历。他经常通过某旅行网站订房间,价格常年380-400元。偶然一次,酒店前台告诉他淡季房价为300上下。他用朋友账户去查询,果然300元,但用自己的账号查,还是380元。“杀熟”的渊源可以追溯到5年前兴起的“千人千面”,既给每个消费者定制一个动态页面,其中呈现的商品可能就是消费者这次需要购买的(相信很多读者都可以做见证)。简单地说,就是通过数据可以区分穷人和富人、新人和旧人、价格敏感人群和价格不敏感人群、苹果手机用户和安卓手机用户。而消费者的认知空间已经被手机和数据割裂了。


最后作者亮出来自己的观点:数据驱动,新文明的兴起。


今天,所有“记录”的结果,甚至包括文字,都被统称为数据。这其中暗含的逻辑是,数据作为一个概念,它的内涵扩大了。传统意义上的数据是人类对事物进行测量的结果,是作为“量”而存在的数据,可以称为“量数”;今天的照片、视频、音频不是源于测量而是源于对周围环境的记录,是作为一种证据、根据而存在的,可以称为“据数”。几乎人类的一切行为,今天都可能、可以被记录,并被转化为据数。// 这个据数的概念,笔者认为定义的极好,“据”乃“证据”,有了实证,很多问题都可以应然而解,这是后话。


文中还提到:


迄今为止,以据数为中心的大数据讨论主要停留在以下三个层面。

一是精准营销,即互联网广告业。

二是商业和社会信用,其主体是金融机构。

第三个层面的问题—隐私。隐私屡屡成为社会公共话题。

据数的商业化应用带动了大数据的兴起,它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将会推动整个社会进入文明新状态,改变社会的全貌。它被称之为“数文明”。

 

对国家而言,这意味着每一个国民个体、每一辆车甚至每一个其他物体都可以被追踪。清晰性是有效治理的前提。

和量数相比,据数为国家治理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手段。就此而言,用好大数据是通向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最佳路径。今天中国要建设法治社会已经是共识,未来要提出的,是数治。// 这就说到了我们视频监控行业乃至安防行业的重点,我们行业产生的数据正是社会治理中最重要的“据数”。

 

我们不会介意自然环境在注视或监视我们,那我们是否介意算法和机器注视着我们?或者说,我们应该介意吗?未来,算法和机器就是我们生活环境的一部分,让机器了解我们,向机器开放我们的数据,这恐怕是通向智能时代、机器人时代、人机协同时代唯一的选择。

 

各位读者,我做了这么长的铺垫,大家可能会问,这和我们安防行业到底有什么关系呢?其实,我今天是需要向大家推荐一本书好书:《数文明》

1.webp.jpg

《数文明》:大数据如何重塑人类文明、商业形态和个人世界

涂子沛 著

北京:中信出版社,2018.10

涂子沛,大数据先锋思想家。曾任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从2017年起先后创建涂子沛咨询、数文明科技。同时担任伊斯佳股份(智能制造)董事、人民网独立董事。



现在我们进入正题。


看一本书,通常先看目录就知道是不是我们想要看的:

1 数据平权:新商业文明的冲击和原罪

2 无匿名追踪:天网的隐喻 // 天网就是平安城市

3 人脸和人工智能(动态人脸识别的前景)

4 高清晰社会:单粒度治理和笼中人险境

5 数力:普适记录如何“掰弯”人性

6 数文明:社会、商业和个人如何被记录赋能

7 数据新政:建设现代国家的治理体系(城市大脑、天网的未来)

8 人工智能的边界、风险和未来(表情分析:人工智能的边界)

 

笔者认为,这就是一本人工智能和视频监控应用的科普书籍。也是在10月份,笔者的著作《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刚刚上市,两本书简直就是绝配。在《智能视频监控系统》中我想说的还没有来得及说的,都写在这本书里了,天衣无缝的配套阅读作评。感谢涂子沛老师写的这本好书,如果你买了《智能视频监控系统》,笔者无论如何都强烈推荐你也买上一本《数文明》。

 

在这里,笔者也和大家分享一些书中的精彩内容,以飨读者。

 

  • 大数据=传统的量数(如气温28°C)+现代的据数(如一张照片)

  • 天网几乎和互联网同步兴起,它是最早的物联网,是人类的“视联网”,也是未来智能城市的视网膜。

  • 在这个世界上,有三件事情不可避免:纳税、死亡和被收集数据。

  • 官方天网、民间天网、再加上车载移动天网,构成了中国天网的“三体”,把这“三体”所有的摄像头数量加起来,中国天网的摄像头总数至少三亿。

  • 从应用场景上说,人脸识别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静态识别,另一类就是动态识别,其最典型的应用场景就是天网。

  • 政府可以通过云端的数据平台掌控每一个人、每一部车、每一家企业的动态。管理的颗粒度正在走向原子化,我将其概括为单粒度治理。

  • 所谓超级档案,就是通过不断获取、联接用户的数据,争取掌握用户的一举一动。基于超级档案,政府可以实现类似于企业千人千价、千人千分那样的分析和管理,这种分析和管理的本质,可以称之为单粒度治理。

  • 部分国民就会变成“人前人后两张皮”:有人看着的时候就守规矩,没有人看着就胡作非为。整个社会的犯罪率会增加,最终导致社会机能紊乱。

  • 公安领域正在迎来一个巨大的变革时代,我的结论是,公安工作正在演变为一项以数据收集、分析为中心的工作。

  • 人对信息的接收,主要有两个渠道:一是眼睛,二是耳朵。文字、图片记录了眼睛接收的信息,爱迪生的发明留声机解决了另外一半—声音的记录问题。

  • 普适记录:上帝的终极武器。“惟愿我的言语现在写上, 都记录在书上; 用铁笔镌刻, 用铅灌在磐石上,直存到永远。”(伯19:23-24)

  • 假如有一个摄像头,对着一个人永不停歇的记录,那么一天产生4GB的数据,100年约产生143TB数据。

  • 今天的数据,其基本元素只有“0”和“1”,它可以成为整个世界通行的语言,其光、其明、其亮,要远甚火炬和蜡烛,它是新空间的太阳,照耀着整个数据空间。

  • 人是社会的主体,也是整个社会中最核心、最活跃、最关键的因素,管理好人、服务好人是整个社会治理的目标、宗旨和主线。人的社会活动,也是数据的最大来源。

 

书中的金玉良言还有很多,有机会再和大家分享。无疑《智能视频监控系统》是《数文明》具体实现的具体解读,目前各大购物平台(当当、京东)多有销售。

2.webp.jpg

智能视频监控系统

张新房 编著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8.10


同时,作者亲笔签名售书,148元/本,全国包邮。

版权声明
本文由智客号作者上传并发布,智客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千家智客立场。

相关推荐

评论文章

全部评论(0)

房叔话安防

房叔,真名张新房,人称“房叔”,17年视频监控和安防行业经验,目前专注于视频监控、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技术。

格式jpg品质60图片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