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的企业背后必有传奇的人物
成功的企业背后一定有一名成功的创始人或灵魂人物,无疑印奇对旷视科技而言就是这样的人物。
1988年,印奇出生于安徽芜湖。来自网络的公开资料显示(以下相同),他3岁学习书法、4岁学乒乓球、6岁开始踢足球,涉猎广泛。8岁那年,印奇看到一本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从此无可救药地迷上了数学。2000年,印奇拿着一叠稿纸找到数学老师,“任一大于2的偶数可以写成两个质数之和,这是论证过程。”数学老师大吃一惊,要知道,当时印奇只有12岁,刚刚上小学六年级。实际上他的数学和物理成绩都很好,在初中时印奇就开始自学高中物理,并对光电效应方程、狭义相对论有了浓厚的兴趣。2003年9月,他以状元的身份,考入芜湖一中理科实验班。与他一起上学的,还有100多名芜湖地区的理科尖子。
2006年9月,印奇以680多分的高分考入清华大学自动化专业学习,并入选该校计算机科学实验班。该实验班就是大名鼎鼎的“姚班”(后文详述)。这份鲜亮的学习历程表明,印奇属于典型的学霸。
2007年下半年,印奇便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实习。之后到2010年他一直“半工半读”,不断接触和参与行业前沿项目,毕业前他已经作为专项小组负责人开始为微软研发人脸识别系统了。这也为印奇日后打造人脸帝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技术上的和经济上的)。印奇事后回忆“按照计划,我本科毕业后是要马上出国的。但微软那个项目很重要,我得把它做完,所以在国内多留了一年。”
也就是在就在2011年,他选择创业。在两位同学兼好友唐文斌和杨沐的加盟下,他们参加了清华大学“挑战杯”创业比赛,作品是一款基于人脸识别和人脸追踪技术的游戏《乌鸦来了》,玩家通过摇晃头部控制游戏里的稻草人,拦截从天而降偷食的乌鸦,依靠这款游戏,他们拿到了冠军,既然是创业大赛,如果是冠军都不能开始创业那还有谁可以呢,笔者相信,不管是清华大学还是“姚班”都乐见其成,这家公司就是后来人脸识别的独角兽北京旷视科技有限公司。
说到清华大学,虽然牛人辈出,但本科毕业就创业的倒真是听说的不多,一听说3个师兄要创业,哗啦啦一下子冲来了15个学弟(据说光获得国际奥林匹克竞赛金牌的就有7 个,另外8个也都是拿过世界编程比赛奖牌的),师兄们也没有闲着“有钱的出钱,没钱的出力”,这就包括搜狗的王小川,麦麦的林凡(当然在股东名单里面没有看见2人的名字,想必是出了点力的)。
创业的当年,为了弥补硬件方面的专业短板,印奇远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深造,两年后的2013年,他中断博士学业,回国继续创业。据印奇自己解释“我出去就是为了弥补欠缺的技术,更好地创业,所以学到后就回国了。我不太喜欢在美国工作。西方人习惯线性思维,把很多东西变得标准化,包括对于优秀的定义。我很多朋友在顶级投行,从着装到生活方式都非常相似。我更想自由一些。而且中国更热闹,西方的生活有时候也挺无聊的。”实际上旷视一直在“软件”方面很强,当然最近也推出了不少硬件产品(包括摄像机)。
旷视科技三位创始人背景都偏技术,虽然中国的商业环境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技术性创始人尤其是学生创业普遍面临管理的问题,自身未曾就业(实习不算)或管理过一家公司,不像乔布斯、比尔盖茨、扎克伯格创业,美国有大量的管理人才和职业经理人可以聘用(前提是必须有钱),商业模式成熟,新创企业迈过管理的坎就可以走的更远,印奇的创业就面临同样的问题,他必须学习管理和商业。于是2015年,他成了马云创办的“湖畔大学”的第一期学员,在哪里学习了很多商业知识,据他分享从马云身上学到了很多。
“他每一步都非常有目的性!”旷视科技品牌市场负责人谢忆楠评价说,,“做人脸识别的时候,当时缺少对整个3D相机硬件的基础性理解,所以他就去哥伦比亚大学学技术,把最前沿的技术拿到中国来。那时他第一步选择的是要把这个技术做成中国第一,后来去湖畔大学学习管理也是如此。”
作为80后,印奇大概很着迷科幻大片,据说是通过看电影《终结者》启蒙了人工智能概念,为了研究机器人,他报考了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历史机遇使他转入计算机系的姚期智实验班,方向更偏重人工智能理论。也就是在姚班,他结识了在他创业历程中最重要的两位小伙伴——唐文斌和杨沐,另外在他的技术团队中大部分成员都来自清华,而姚期智院士,现在也成为旷视的首席顾问。
印奇成功之后,他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实习时的导师孙剑按耐不住也选择加入旷视,孙剑也是技术狂人,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在深度学习领域可是领军人物,这是后话。
没有杨振宁就没有旷视科技,偶然中的必然
说到旷视科技,大概没人有会想到竟然和杨振宁有关系。
2005年,姚期智主导,和微软亚洲研究院(MSRA)共同合作开设的“软件科学实验班”在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成立,先后招生大一、大二两班学生,后更名为“计算机科学实验班”,也就是被人津津乐道的“姚班”。而印奇和两者都有关系。
创建“姚班”的姚期智可谓真正的技术泰斗,1946年出生于上海,2000年图灵奖获得者,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长。姚期智的研究方向包括计算理论及其在密码学和量子计算中的应用,最先提出量子通信复杂性,提出分布式量子计算模式。姚班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计算机人才,25门专业核心课程全部采用英文授课。而印奇报考的是自动化专业后被选入姚班,成为姚期智的学生。
为什么开设“姚班”,姚院士说“最初的想法是能够对中国的年轻人更公平”,“我们中国有这么优秀的学子,清华计算机系的学生更是精英中的精英,比MIT、普林斯顿、斯坦福等有过之而无不及,但为什么大学毕业后没有他们那样出色?这对中国年轻人不公平。”笔者认为这也是旷视科技创立的重要影响之一,姚院士就是要培养出色的人才。
印奇在大二的时候,得到清华大学计算机系艾海舟教授的支持获得了一个MSRA实习的机会,不过这个实习机会可不是普通的实习,据说印奇一听说这个机会,立马就奔到了中关村丹棱街5号。这段经历(大约4年)对印奇而言极为重要,奠定了日后人脸帝国的基础,他可以大量接触和参与到行业最前沿的人脸技术领域,甚至成为人脸识别小组的专项负责人并因此而创业。
那么这些和杨振宁有什么关系呢?杨振宁与姚期智都是放弃美国国籍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的,“杨振宁是目前健在的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他放弃外国国籍的决定可能会为其他华裔科学家作出榜样”有人这样评价杨振宁,而姚期智先生回国在很大程度上是杨振宁先生做工作的结果,清华大学在一开始引进高端海外人才还是面临很多困难的,杨先生就和清华大学的领导讲,你们看上了谁,如果引进有困难,我亲自去做工作,后来姚期智就是这样被引进到清华的。这也算是杨振宁和旷视科技的关系,偶然中的必然。
基础分析数据
旷视科技成立于2011年10月8日,员工规模在600-1000人之间(多种口径),先后融资6.08亿美元,2014年开始盈利,专注于人脸识别,以Face++闻名于行业。
旷视走过的坑
任何一个初创的企业都不可能一帆风顺的,旷视也不例外,在技术和产品方向上也走过很多弯路、走过很多坑。
前文述及印奇和两位合伙人唐文斌、杨沐共同参加清华大学“挑战杯”创业比赛,作品是游戏《乌鸦来了》,并获得冠军,在中国区苹果官方游戏下载排行榜前5名,为此三位创始人尝到了创业的喜悦,并在2011年10月三人联合创办了旷视科技。尽管《乌鸦来了》下载量表现不俗,但盈利只有区区几千元,他们发现并不适应游戏行业,果断放弃了开发第二款射箭游戏的想法,寻找新的创业领域,事实上,为了这个创业方向,印奇几乎把所有商业模式都尝试了一遍。成功之后的印奇回忆到“2011年、2012年的时候,我们做过很多面向终端消费者的应用,游戏、APP等,折腾了很久。直到2015年左右,才终于找到自己的方向,不再面向消费者,而是面向企业市场。”在这个创业过程中,印奇始终坚持他最熟悉的人工智能大方向,也就是人脸识别,他坚信这是未来20年最重要的技术。当然Facebook在2012年收购以色列人脸识别技术公司face.com给印奇很大启发,他们竟然发现自己捧着金饭碗却在要饭,于是他们潜心钻研人脸识别技术多年未予改变。
不过人脸识别可不是研究院的纯软件研究,如果要做到商用,必须软硬件结合,必须有一个商用化的过程,如果没有前端的图像采集,即使有后端再好的人脸算法也没有用,故而才出现2011年印奇远赴美国深造的那一幕,而在哥伦比亚大学的攻读方向就是3D相机的研究,两年后学成归国。
2014年是旷视的分水岭,最终他们确定了认定了AI的行业市场,在互联网、金融、安防、智能楼宇、智能零售等领域开展新业务,并因此开始实现盈利。
2015年旷视科技与阿里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为支付宝提供刷脸付款业务,搭上阿里这艘大船之后,旷视的业务就走向了正轨。
技术之路
《彭博商业周刊》把2015年标注为人工智能发展元年,已经得到业界的认可,在这一年人工智能终于逐渐升温,无论是算法、芯片、硬件、软件都得到了明显的提升。真正引爆AI的是2016年,AlphaGO以4:1的比分,战胜了顶级围棋选手李世石;2017年,它再次以3:0战胜世界排名第一的棋手柯洁。同样在2017年10月举办的深圳安博会上,AI再次引爆了全场,入场观众数量是上届的3倍。
2015年3月,马云在德国汉诺威博览会的开幕式上,用“刷脸”的方式买下了一枚邮票,包括德国总理默克尔在内,很多观众都被其所震惊。背后的支付技术就是人脸识别“Smile to Pay”提供商正是旷视(Face++),这项技术也让旷视收获了“MITTR全球十大突破技术”荣誉。
事实上关于人工智能也是众说纷纭。李开复强调“未来的人工智能将导致一半以上的人失业”,凯文凯利预测“在本世纪末,现如今人们从事的职业中,将有超过70%的部分会被AI取代”,霍金则充满疑虑“对AI抱以警惕,它随时可能成为人类毁灭者”,软银董事长孙正义则感慨“睡觉都是在浪费时间”,不管怎样,人工智能的新技术时代已经来临。
2016年以前人们探讨的都是AI技术,之后则谈论是巨大的市场蛋糕,印奇承认,创业的六年“我们正好赶在了技术变革的时间周期上”,事实上确实慧眼独具,领先对手最少半个身位。技术性创业公司成功的关键要素中就有在合适的时间抓住了合适的技术并实现商用化,实际过程却要复杂很多。“我们创业时正处在人工智能技术爆发的前夕,时间点踩得准,运气比较好,这是大前提。但怎么把技术运用到市场里,实现商业价值,还是面临很多挑战的。”印奇是这么看的。
旷视选择了人脸识别这个AI的细分领域,做专做深,这也是他们以“Face++”扬名于世的原因,face就是人脸。人脸识别看似简单,背后的三个核心技术却一个不能少。首先是人脸检测,找到人脸在哪里;其次是关键点检测,找准眉眼、耳鼻等脸部轮廓的关键点;最后才是基于大数据的人脸识别,弄清“这是谁”,再之后才是人脸轨迹,弄清“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一开始,旷视的团队采用是五点识别(用两个瞳孔、鼻尖、两个嘴角来确认身份),但是如果换发型、戴眼镜就不太容易辨认,最后谈们决定采用用户面部83个特征点进行身份识别,识别率大大提升,据报道信息,4个月以后,情况大大超出了预期,“平台学习速度疯狂加速!”仅仅1年后,Face++的误识率已降低到了万分之一,“相当于3年时间就长成了一个18岁成年人的大脑。”
到了2014年,Face++的识别率已经达到97.27%,收获FDDB、300-W、LFW三项国际评测的冠军,超过了Facebook的97.25%,虽然只有0.03%的差距,但这是高手之间的对决,赢0.01%也是很困难的。这是人脸的识别率,之后印奇他们开始发力文字识别、车的识别,这是后话。
在旷视的技术发展之路上,逐渐向外扩展,之前透露出来的技术状态 叫‘4+2+X’,4代表4种图像的内容,包含脸、人、车和文字,2代表视觉和控制的结合,X代表个性化的定制服务,这是他们目前的技术布局,从官方的资料看并没有太多的车辆识别信息,但在深圳安博会,旷视则展示了车辆识别技术,包括车牌识别和车辆特征识别。
旷视科技有两位技术带头人孙剑博士和王珏博士,一人负责中国研究院一人负责美国研究院。看看他们的最新接受媒体的采访隐约就可以看到旷视的未来技术走势。
据孙剑介绍,旷视科技自建了一个深度学习框架,这个框架内部叫Brain++,除了深度学习的核心训练引擎之外,还有数据流入、GPU管理、模型发布等整套流水线过程,Brain++是旷视做计算机视觉的核心发动机。另外孙剑认为目前的人脸识别技术距离成熟还有一段距离,人脸识别还需要从以下两方面取得突破:一方面是硬件上的突破,要努力研发人脸识别新的传感器,另一方面是软件的突破,当你有一个巨大的数据库的时候,就可以不断的把性能提高。
王珏曾经和媒体分享关于计算机视觉技术发展趋势的看法。“计算机视觉近几年发展很快,也有很多人预测未来的发展方向,我觉得他们说得都很有道理。我只想提一点,有的时候有必要跳出视觉的圈子,从大系统的角度来看视觉,才不会有“只缘生在此山中”的错觉。” 王珏认为没有生物是通过一张静态图片来认知的,这个世界的很多规则和信息都包含着时序序列中。对于视频的精细化理解,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也就是说人脸之后是图像,图像之后是视频。
印奇则希望能够用AI代替人,现在的AI工程师和科学家实在是“太贵了”,也就是AI自动化,印奇认为“现在一个AI工程师只有10%的时间在用TensorFlow解决问题、训练模型,另外90%的时间在数据分析、清理等各种环节。如何让AI工程师提高十倍甚至百倍的工作效率?”“这就需要把一个完整的平台做好,也需要一个更好的、类似TensorFlow的引擎。一个All in One的系统,是我们花了最大精力在做的事情。其次,假设需要100个人+100台机器解决一个问题。我们在想,能不能用20个人,但用10倍的计算力,来解决这个问题。优秀的AI人才非常稀缺,所以需要在资源变得供不应求之前,把如何用更少的人、更多的机器解决问题这件事想清楚。”机器是越来越便宜的,人是越来越贵的。
作为一家创业6年多的公司,拥有502项专利、29项著作权,实力是不容小觑的。另外旷视的科研实力也很强大,目前旷视在北京、南京、美国设有研究院,和多所高效建立联合实验室。公开新闻报道:2017年2月,旷视人工智能系列项目落户南京开发区;2017年6月,Adobe首席科学家王珏加盟Face++,主管旷视美国研究院;2017年11月,聘请清华交叉信息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首位图灵奖华人得主姚期智先生担任首席顾问;2017年12月,旷视科技与西安交通大学成立联合实验室,郑南宁院士加盟旷视学术委员会任特别顾问;同月,旷视科技与香港科技大学共建联合实验室发力3D感知技术。
融资+烧钱
融资
人工智能是新技术,在走向全面商用化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大多数的AI基础研究由高校、研究院所进行,把这些实验室的成果转向商用市场,少则2年,多则数年,而在这个商用化的过程中,独角兽成长起来之前就需要融资和烧钱,毕竟热点中、聚光灯下的AI人力成本居高不小,没有高昂的研发费用投入,无法保障100多人甚至上千人的研发团队的,旷视也不例外。
资料显示,整个2016年,中国的人工智能公司共计融资26亿美元,仅次于美国,成为全球第二大人工智能重镇。说到旷视的融资还是有点小故事的,市面上流传的版本是这样的:
“乖乖,刚刚5个月,识别率就达到90%多,”联想创投的贺志强一看,第二天就去了科学院南路,“这几百万先拿着,不够尽管说话”。刚出门,扭头就看到创新工场的李开复博士已经等候多时,手握一张大额支票。
实际上旷视经过天使轮、A轮、B轮、C1轮、C2轮总共融资约6.08亿美元。2012年获得了联想之星的一笔天使融资,2013年获得创新工场百万美元A轮投资,2014年11月获得2200万美元B轮融资,2015年春节前完成两轮B轮追加融资(金额分别为500万、2000万美元),2016年12月获得来自建银国际、鸿海集团C1轮融资1亿+美元,2017年10月完成国风投领投的C2轮4.6亿美元融资。最重要的投资当属中国国有资本风险投资基金。
盈利
AI公司到底赚不赚钱,这才是我们真正要关心的问题之一,不过现阶段多数AI初创企业都没有披露财务数据,也许是收入很少的缘故吧。荣誉当不了饭吃,做企业最重要的还是客户规模,是盈利。不过,商业化路径到底怎么走?是朝大众用户发力还是往企业客户使劲,唐文斌、杨沐心里没底,印奇也没有底。就在他们犹豫的时候,美图秀秀找上门来,双方一拍结合。很快,淘宝、360、联想等30多个企业鱼贯而入,现在旷视的客户遍布银行、公共安全、手机厂商等多个行业。
公开报道2014年,世纪佳缘,奇虎360、联想也聘请唐文斌团队成为了他们的人脸识别技术提供商,凭借与大公司进行技术合作,旷视科技在当年已经基本实现了营收平衡。希望他们的未来会越来越好。
烧钱
融了这么多钱,旷视会花到哪里去呢?印奇则表示“钱,本质上还是用来把这场仗打得更漂亮。我们的投入分前线和后线。”“后线,也就是研发领域,不是简单的招更多科研人员。未来研发一定是基础设施的投入,包括超算中心的集群、系统构建。前线,旷视选择的三个方向:金融安全、城市大脑、手机智能,会有非常大的投入。想要做深还要很多支持。与互联网行业不同,这些行业不适用于单点突破,需要产品、解决方案、售前、销售等方面,全面地来做这些事情。”
一个AI公司仅仅强调技术是不够的,而是要看提供的产品、背后的服务、客户的认可。
股东及出资信息
工商信息显示旷视股东及出资信息如下表所示。印奇是大股东,未被稀释前持股比例43.50%。
事实上旷视经过多轮融资,股权应该已经被稀释了,其股权已经在2016年1月被出质出去了。如下图:
股权被出质给北京小孔科技有限公司,现已改名为北京迈格威科技有限公司。
产品和解决方案
旷视的产品线很长,产品也很多,但有一个主线是没有变的就是人脸识别,也就是Face++。
从创业开始,旷视先推出来的就是人脸云平台。搭建人脸云平台是很难的,都是前沿的东西,能够借鉴的案例不多,只能边做边看。好在三位创始人创业之前积累了一套完整的算法以及七、八项专利,剩下的就是各司其职,印奇主攻视觉识别、唐文斌负责图像搜索、而杨沐负责系统架构与数据挖掘。2012年8月,Face++云平台上线,在当年11月26日创业黑马大赛中,旷视科技大放异彩,一路过五关斩六将,最终获得年度总冠军。
到了2014年下半年,Face++的识别率已经达到97.27%,连续收获多项国际评测的冠军,超过了世界上的主流厂商,这大大增强了印奇们的信心。
旷视的成功,在于与行业的深度结合。Face++人脸识别云平台上线之后,通过这个平台,面向全世界提供开放式的人脸识别服务。“你把数据传给我,我识别分析后,再反馈给你。”目前,Face++人脸识别云平台已经服务了150多个国家,有超过30多万的开发者,累计的有效数据量可能超过100亿条。
从2015年开始,旷视开始与行业合作,强调“AI+行业”,就是以AI核心竞争力为主导,然后深入到行业,去改造这个行业的上下游和整个业务流程。旷视最先选择两个行业:金融和物联,在金融领域主要提供身份实名认证和刷脸支付,在物联网领域提供政府安保、智能楼宇和无人超市等。后来旷视把行业扩大到互联网金融、娱乐/社交、政务、银行、出行、公共安全、地产、机器人、零售、会展等。未来可能还将在偏向工业基础的领域布局,比如未来的智能工厂、智能制造领域,为用户提供智能化的视觉和控制技术,让未来的机器人变得更智能。
从目前公开能够搜集的资料显示,旷视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分为以下四类:
1. FaceID在线身份认证服务:通过先进的人脸识别技术,FaceID 正在为超过 200 个互联网金融、出行、直播等行业客户,以及超过 20 家银行机构验证用户身份,为身份敏感的关键业务保驾护航。
2. Face++人工智能开放平台:包括核心技术能力(人脸识别、人体识别、文字识别、图像识别)、人脸关键点SDK、人脸对比SDK、身份证质量检测SDK、视频美化SDK。
3. 产品:种类繁多,不完全统计包括FacePass门禁通行SDK、智能商业人脸识别门禁面板机、智慧社区人脸识别可视对讲面板机、便携式人像比对系统、洞鉴人像系统(人像卡口、警务助手、静态人像比对系统)、人证核验系统(台式人证核验一体机、人证核验闸机通道、人证核验后台管理系统)、行人再识别(ReID)系统、手机应用ShuffleNet、刷脸支付技术、敏观MegEye-C3S智能人脸抓拍机、前置计算单元MegBox、城市天眼系统、智能视频侦察产品
4. 解决方案:立体化治安防控系统、AI+零售、智能地产、智能安防、智慧园区综合管理平台
旷视战略
2017年7月6日,印奇受邀参加在中南海召开经济形势座谈会,他是在场最年轻的企业代表,旷视科技无论从体量还是创立时间,也都比受邀的另外两家企业小很多。印奇向总理介绍了旷视科技的情况以及未来AI的发展趋势。“总理也问了很多问题,问得很细,显然对AI行业非常了解,特别是谈到中国有一些原创性的技术时,看得出来总理非常高兴。同时,总理表示,整个人工智能行业,其实本质上是一个技术和大数据结合的行业,中国人口基数大,在大数据层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他嘱托我把技术和场景落地化做好。”印奇回忆说。7月8日,国务院印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国发〔2017〕35号),侧面说明了人工智能是国家的大战略。
深入了解一家企业就要了解他们的未来战略,也从侧面能够观察行业的发展趋势。印奇曾对媒体表态自己对AI格局的看法,他认为“在金融安全板块,战争已经基本结束。安防领域,到明年格局就明确了,有新兴公司AI业务公司、有行业巨头、有传统的科技巨头,未来可能是三分天下。手机智能行业,我们之前坦白说花的精力不多,现在随着手机硬件不断更新换代,我们觉得里面大有可为。这个行业需要踏实扎进去。未来我们还会布局工业界和服务机器人,现在产品已经出来。”金融、安防、智能手机这个是旷视目前的布局。对于计算机视角之外的行业,旷视会不会涉猎,印奇也标识“现在AI领域,本质上只剩两个主要行业,视觉和NLP(自然语言处理)。两者既有并列关系,又有递进关系。我们不会横向打,而是从视觉向感知纵向补充。”,看来语音识别这个市场短期内旷视是不会涉猎了。
根据规划,旷视科技未来的发展策略是“三步走”,第一步是搭建Face++的人脸识别云服务平台,目标是识人;第二步是Image++,识别万物;最后则是实现“所见即所得”的机器之眼,终极目标就是实现机器与人的交流,“上述每一阶段用时均为五年。”而第一步的目标仅用3年就完成了,现在旷视的技术团队在继续完善Face++的同时,已开始了Image++的研发,在深度学习、机器视觉领域进行更深入的研发,保持泛金融、泛安防两个领域产品持续领先地位。”当然还有Video++,这个印奇并没有提及,相信也会涉猎。
对于大热的AI芯片,相信旷视中国和美国研究院不会闲着,孙剑曾在采访中透露,旷视也正在开发自有的FPGA芯片,它是一种可编程的芯片,可以将自家的神经网络算法放上去。“是否会做定制芯片,取决于这个应用的量是否能达到百万级。”纵观所有的采访报道和公开资料,旷视很少提到车牌识别和车辆特征识别技术,要么太简单要么就是没有做。
有清华大学的金子招牌、“姚班”的光环、微软亚洲研究院的技术功底、国风投的投资,如今的印奇想不成功都很难。
更多的信息,请下载旷视科技深度分析报告,下载链接:https://zhang.xin.fang.blog.163.com/blog/static/390570201801002716996/。
房叔,真名张新房,笔名纽豪斯,人称“房叔”,17年视频监控和安防行业经验,目前专注于视频监控、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技术。"房叔话安防"是房叔全新推出的全新视角看安防行业的专栏,后续会继续关注人工智能、视频监控的相关深度报道。
评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