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1日,一年一度的建筑智能化行业盛会——第20届中国国际建筑智能化峰会(以下简称:峰会),在北京隆重举办。
本站峰会由千家智客主办,中国建博会支持。从2000年开始举办,历经岁月洗礼,中国国际建筑智能化峰会已经成为建筑智能化发展潮流的风向标,现场吸引来自智能家居、5G、人工智能、智慧安防、智慧社区、绿色建筑等领域的业内专家、知名厂商、设计院、集成商等400余人前来参会,围绕今年的“AIoT赋能建筑、人与空间”峰会主题,分享最新技术动态,共同探讨智能化行业发展趋势。
微软地产行业总经理孙海亮与远景智能储能充电事业部总经理邢戈共同带来了《AIoT赋能智慧楼宇与智慧园区项目实践与思考》的主题演讲。
微软地产行业总经理孙海亮
孙海亮表示,微软在智能建筑领域的目标是,希望能够将数字化、虚拟化的空间能够连起来,把不同设备连起来,做到数据、人和空间三个进行交互,进行虚拟化,并提高各个空间效率,如企业效率、组织效率、能源效率。微软在智能建筑领域的愿景是希望结合微软本身的生产力和生产工具,实现楼宇环境智能化,安防、能源管理等楼内的服务能更好地为人服务。
远景智能储能充电事业部总经理邢戈
邢戈表示,远景有自己的物联网平台——EnOS,智能建筑设备数据统一存、通、用。EnOS平台已经管理了全球100GW的新能源资产,覆盖中国、南美、欧洲、澳大利亚、印度等国家和地区。另外,远景的智慧储能平台,能源神经系统的“中枢”,解决了建筑用电的不确定性。具有小而美、重安全、易安装、零调试、云管理、易扩展六大特点。
远景智能与微软中国携手一起,为智慧能源、智慧建筑、智慧工厂、智慧出行和智慧城市提供多种智能产品和数字化解决方案,并将携手成为推动全球数字能源革命的关键力量。
以下是孙海亮女士与邢戈先生的现场演讲内容,千家网记者做了不改变原意的整理与编辑:
微软中国
大家好,我是来自微软智慧空间行业总经理孙海亮。今天为大家介绍一下微软在建筑行业领域做了哪些事情。
过去两年,微软很注重在建筑行业的发展,大力推进跟建筑企业的合作。在整体上,微软定位自己为技术服务提供商。微软是做什么的呢?第一个是技术驱动,我们作为技术的提供商,赋能建筑企业实现更多场景。第二个是端到端方案,虽然我们只提供相应的技术,但也希望能够为用户的体验,为用户本身的方案负责,所以联合行业内的伙伴来一起完成。第三个是合作生态,微软提供云的技术,AI的技术,IoT的技术,希望赋能给个人、企业、合作伙伴,包括今天的建筑行业、地产行业,我们希望能够帮助这个行业完成数字化转型。
刚才大家提到AIoT,微软本身提供的是通过云、端一体的解决方案来赋能真实的世界,在场景上有各种各样的物联网,无论是电、水、人、行走的车,这些都可以通过不同的数字化技术在云空间里形成虚拟化世界,这个是真实与数字世界。过去PC时代,把设备与工作数字化;之后到移动互联时代,用手机捕捉人的行为与动态,把人数字化;今天讲System,通过大量的浏览器,或者是智能设备收集相应的数据,把不同的空间数字化。
为什么要做智能楼宇?微软本身是生产力的关系,在生产力上我们看中两件事情,第一个是连接,我们能够做到数据、人和空间三个进行交互,进行虚拟化。第二个是效率,效率不光包括人的效率、企业的效率、组织的效率,也包括能源的效率。最后讲生产力,人生活在空间里,所以我们让空间更智能让效率更高,更多是为了提高人的生产力。对一个大楼来说,电、空气、水、温度,这些都是基础性的智能空间的愿景。让空间最好地为人服务,这一层更多结合了微软本身的生产力平台和生产力工具,下面从楼宇传统的环境,电、暖通等等,到最上面跟人的结合,环境智能和生产力,中间是安防、导航,以及经常遇到楼里面的服务,结合这三个层面最终是能够实现怎么样将这个楼宇更好地为里面的人服务。
现在大部分的楼宇都能实现自动化,很多事情都是按照规则在走的,比如大楼的空调几点开、几点关,新风要设到什么程度,房间的温度应该是什么温度。现在强调跟人来对应,通过各种手段了解到在会议室开会是什么样的人,在房间里走动的是什么样的人,学习这些人本身对环境的偏好,从而能够实现横向服务,从原来大家各管各的,发展成能够互相沟通。比如可以预定会议室,通过系统可以把预定会议室这个信息同时给到大楼的空调设备,这个房间今天几点到几点有10个人开会,他提前知道这个房间会发生什么,对于他来说风级的策略,温度的策略等都可以据此预调。
下面是微软解决方案架构。
第一个是场景,我们跟合作伙伴、生态里的企业一起提供场景,当拥有更多的连接,更多的数据,更多AI的时候,场景可以实现无限扩展,人和设备、设备和空间可以实现更多的互动。
第二个是AI驱动,现在的设备厂商根据设备的AI,比如运行设备维护,比如怎么样能够更少的减少错误,同时针对某个独立的空间,收集到设备的数据,人的数据,空间的数据。同样的设备,同样的空间收集的数据可以为两种人所用。
第三个是云、边、端一体可信赖核心,云技术的小型数据中心,可以放在大楼里可以实现和远端云的无缝连接,如果有更新和对接都可以很快的进行。
最后是设备的空间,不光把空间的数据收集起来,我们也希望能够把人、空间统一的都收集起来,从而实现上面的场景,即多方连接与交互。
远景智能
大家下午好,微软是做IoT平台的,远景是做应用的,下面和大家分享我们对于AIoT在建筑行业的一些理解和实践。
刚才很多同行讲到AIoT,其实AIoT有三个词,一个是AI,一个是IT,一个是OT,现在随着5G的出现又把CT也加进来了。刚才很多布线的厂家和同行聊的更多是CT的技术,接下来我介绍一下楼宇,尤其是智慧能源方面。IoT的发展最快的几个领域是城市、车、能源、楼宇。为什么把楼宇跟能源结合起来?全社会的能源40%用在建筑里面,建筑立面有40%用在暖通和空调里面。
远景从能源行业到入选2019年“全球50家聪明的公司”,业务从新能源的发电一直到物联网平台,然后到硬件平台,硬件侧关注两个领域,一个是存量领域的楼宇,一个是增量领域的电动车。我们也投资能源物联网行业的小初创公司。远景对IoT的理解是,过去的移动互联网吃的是人口红利,未来一定要释放机器红利。
远景成立于2007年,最开始的业务是做风电,IoT业务始于2007年“软件定义风机”的设想。跟大家举一个例子,风机里面有200多个传感器实时采集数据传送到云端,靠声音听叶片转动,通过声音的差异判断那些风叶要换掉,所以从能源领域开始。
第二个实践是在工厂,工厂作为建筑非常重要的领域,我们在这个领域做了很好玩的事情,例如把一个工厂所有跟能源相关的原储网荷,在整个工厂里面我们还放了储能。另外还有负荷和充电,我们全部连到物联网云端,然后用AI去预测15分钟这个楼用电量的负荷。预测以后产生什么效果呢?可以给大家展示一下,这是我们的一个叶片工厂,这个工厂里面有很多的工序和设备,每个设备的用电是不一样的,在我们没有做任何优化之前,整个工厂最高的峰值负荷在2700多千瓦,我们分析每个设备的用电设备的波形和预测之后,我们可以把整个排产进行优化,优化整个工厂的缝制功率从2700多千万降到1700多千瓦,我们讲任何AIoT的实践,最后都是可以用数据来衡量,用钱衡量。光这一件事情可以为工厂节省四万多块钱。这样的应用还是非常多,我们没有做任何的改变,工厂还是每天这样的运转,只是通过AIoT的技术把相关的设备采集到云端,做了预测和优化以后的价值创造。
第三个我们自己的实践,给大家举一个北京办公室的案例,这个案例在大楼里很常见,因为很多的业主都是租的,不是这栋楼的业主,不是业主就没有这栋楼的楼宇系统控制权。酒店的场景,这是一个大会议室,还有一些小会议室,这些小会议室的舒适度是很大的挑战,我们走访过丰富多的五星级酒店,所有的温度都是在中央空调的末端里面,实际开会的是1米5的空间,温度、湿度和二氧化碳都不清楚,这样的场景下通过部署一些传感器在云端实现三个功能:第一个功能是减少了90%因为温度和湿度引起的投诉;第二避免是能源浪费,冬天太热,夏天太冷,人走了还开着,避免这三种情况,减少能源浪费;第三个是自动优化整个空间的温度设置,有些区域老板的房间天天穿西服,他喜欢冷一点,有些区域小姑娘多,喜欢热,时间长了就会形成自己的策略。这个是我们IoT和AIoT的实践。
这一页是典型IoT的结构图,我跟大家展示一下我们在能源这个领域接哪些设备,通过边缘计算传到能源物联网平台上进行运能管理、充电设备、公共数据服务、能源的服务。一个楼有储能,有光伏,有用电以后就需要协同,有的楼上有光伏早上6点多光伏发电的得厉害,但是这个楼没有负荷,这个时候报送给电网的话经济上有一些损失,这种情况下储能开始协同。
智能楼宇还有一些新挑战,比如充电桩带来的挑战。北京如果说有40万辆车是电动汽车,40万辆电动汽车按照10%的概率同时直流充电的话,会带来什么?带来整个北京的电网是撑不住的,要扩大两到三倍才能支撑。电动车越来越多,整体来说价值创造还是能够降本增效,因为大家都知道楼宇的运营,还是在存量运营阶段,存量运营最大的成本除了人的成本以外,其实能耗也是非常大的成本,如何降本增效,如何用更多的绿色可再生能源,绿色也是楼宇这几年,尤其高端用户的需求。大家可能知道有一个组织叫IE100,这个组织里面的成员都承诺在2040年之前实现绿色可再生能源,苹果2018年已经达到这个标准,全球的办公室、数据中心、零售店用的电100%来自绿色能源,微软、谷歌等大的知名企业也是这个成员之一。未来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愿意使用绿色可再生能源,怎么样让这个比例增加,也是靠能源物联网和储能的组合。
AIoT在楼宇能源这个领域,我们希望业主也好,租户也好,能够时刻非常透明直接地了解到每一块表,每一个设备的用电情况,这其实可以做很大的价值创造。我们帮微软上海办公室做了智慧能源系统,夏天有一个月他们把我们找过去了,说你的系统不准,这个月的用电量跟物业抄的差了很多,我们发现系统最可靠,人是不可靠,最后发现物业是重复计算了重复计算。这其实就是合规透明,因为越来越多的企业对于能耗合规有非常高的要求。
我们认为未来的智慧楼宇必须要有一个物联网平台来作为楼宇的数据中台。刚才微软的案例,机器人通过轧机的时候轧机会打开,上电梯以后不用摁电梯就能到指定的楼层,这个是机器人的系统、轧机的系统、电梯的系统等等,这些系统要打通,如果不打通刚才这个场景实现不了,未来在楼宇里面实现智慧的场景,需要很多的子系统打通,通常在楼宇这个行业里面,这些系统都是一个子系统。所以我们认为未来可能会出现针对专业楼宇IoT的平台,万达、TOP10的开发商都在基于微软云,基于一些技术做自己的物联网平台。远景也有自己的物联网平台,EnOS,我们现在也在大量的支持车和楼宇的场景。
目前这个平台是全球最大的能源物联网平台,因为上面承载的新能源资产跟能源资产大概是120G,相当于5个北京的用电量,大家不要认为这个充电汽车可能跟楼没有关系,其实关系很大,另外未来的充电桩都是双向的,这个楼夏天需要错峰用电的时候那个车反向送给这个楼的配电,实现楼宇负荷下降,楼宇和园区用电里面最大的场景痛点就是固定的配电资产和动态的用电需求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大家可以仔细想想非常多,有些地方需要扩容,有些地方变压器太大了,这些都是各种矛盾。
接下来给大家讲讲重要的产品:第一个产品是楼宇储能。大家可以认为就是楼宇的智慧充电宝,但是是基于云端与IoT的。这样一个充电桩的占地1.5平方,但是有800多个点,最小按照500毫秒采集数据到云端,充电的时候不能超过大楼的充电曲线,放电的时候不能对电网进行冲流,同时可以作为备用电源,还可以跟充电做协同。尤其在北京,IoT现在讲数字化跟十年前不一样,十年前在思科,当时讲数据化转型把模拟的变成数字,现在必须要上云,不上云数字都是死数据,不能跟其他的数据产生协同,现在的设备也越来越智能,都是IoT+Saas的模型。
第二个是智慧能源管理平台,我们这个平台是完全基于云端的,实时的跟过去的设备做同比、做环比,可以做能耗挖掘,可以给客户做能效画像等等,这个要做好还是挺难的,IoT最难的是数据质量的问题。
下面介绍三个案例:第一个是目前做的楼宇储能的案例。第二个案例是微软亚太研发中心,这个园区在2009年一年的用电费用是1500万,在2019年降低790万,是每年都在降,这其实是通过AIoT技术精细化运营的典范。最后一个案例是新加坡一栋将近20年的老楼,我们做了一个数字世界建模,里面把所有关键的设备全部在网上做了设备模型,把数据采集到了相关的云端做协同。最终的效果有几块,第一个打通了很多的烟囱,这个项目里面集成了五个烟囱,传统的CMS、楼宇自动系统,改造了所有的智能电表,增加了很多的环境质量传感器,在此基础上我们做了一套系统,这套系统跟原来的系统不一样,现在的客户可以在全球任何地方方便的访问这个楼的任何一些运行数据,最终就提到了将本增效,提升人员的舒适度,而且快捷的定位设备的问题,更快速的进行管理。这是一期实现的功能,主要在能耗、空间、设备、报警、暖通上,我们主要跟机器打交道,未来一定是这样,一个人周围有三四个机器,他们自己先连接,不需要我们有太多的参与。
我们公司的使命是希望这个世界向可再生能源转变,因为可再生能源是无限趋近于0的价格。谢谢大家。
参与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