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交通拥堵已经成为非常严重的“城市病”,不依靠信息技术,不再创新管理上下功夫,之运用人力、物理是提高“治病”效果的,潮汐车道正在掀起一场新的“交通革命”。
2016年10月,全国首台快速路自动化潮汐车道作业车在深圳开工,时隔半年后,深圳市交警局又启用了全国首条“遥控护栏灯控”组合的潮汐车道。从被评“并没有什么”再到“深圳有条会走路的潮汐车道,分分钟虐哭拥堵党”,自动化潮汐车道掀起的交通革命让全国人民有目共睹。
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加上道路建设高速发展, 我国的汽车保有量近年来不断攀升。公安部交通管理局1月15日公布,截至2017年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3.10亿辆;机动车驾驶人达3.85亿人。在这个庞大的数字面前,“潮汐车道”的出现让“治堵”出现了曙光。
什么是潮汐车道?
“潮汐车道”这个词出现在我国交通史的时间并不是很长,但治堵效果确实很显著。
“潮汐车道”就是可变车道,是指根据早晚交通流量不同情况,对有条件的道路开辟某一车道不同时段内的行驶方向的变化。通过可变分向行驶车道牌,控制主干道车道行驶方向,来调整车道数,从而缓解由于车流“潮汐现象”带来的拥堵。
经由过程对潮汐性交通流构成果素的剖析,得出潮汐性交通流具有以下特征:(1) 潮汐性交通流最隐著的特性是跟着工夫的变革交通流流背流量有明明的变革;(2) 潮汐性交通流畅常有1个配合特性即讲路空间资本的使用率低下;(3) 潮汐性交通流具有明明的周期性、纪律性;(4) 节假日、年夜型散会那种突收性的潮汐性交通流具有突发性和猛烈性。
潮汐车道带来何种改变?
北京是交通潮汐现象非常明显的城市。在2013年9月北京开通了第一条潮汐车道,
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交通工程系副教授王江锋曾对潮汐车道半年的数据进行对比,潮汐车道开通后朝阳路进城方向平均车速明显下降,而出城方向平均车速则无明显变化。但是,与朝阳路平行的朝阳北路与京通快速路出城方向平均车速则有所提高,增幅最高达17.03%。 很大的原因在于开通潮汐车道后,朝阳路吸引了周边出城道路的部分车流。
再回到开头说道的自动化潮汐车道,自动化潮汐车道作业车被称为“拉链车”,它能“吞吐”道路水马隔离带,动态调整车道宽度,通行速度提高20%。
总体而言,潮汐车道的开通改善了早晚高峰期间市区的交通压力,达到了潮汐车道设置的目的。
科技发展 潮汐车道正在改变
对潮汐车道的研究始于上世纪60年代,美国运输研究协会对潮汐车道的设计形式、位置设置、安全性及长期效果都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时代在改变,科技也在发生变化,除了深圳的自动化潮汐车道,2017年6月国内首条智能联网潮汐车道在北京启用,将为为智能网联汽车提供V2X服务。这整条道路通过安装智能红绿灯、显示屏、信号发射器等硬件设施,从而完备了V2X通讯环境。搭载V2X通信设备的汽车行驶在这条道路上时,可实现在盲区路口、紧急车辆接近、红绿灯倒计时、危险路段、周围汽车跟驰等10余种交通场景下的通信服务及预警提醒。
早在潮汐车道在国内刚开始试点时,很多人在都质疑“潮汐车道到底有没有用?”“我国现在的交通技术能不能管理好?”等等,其实通过近几年的发展,潮汐车道的设置基本不存在技术困难,信号控制、隔离等技术都已经非常成熟,加上很多地区设立城市与交通大数据联合实验室,面向城市、交通融合发展,做一些大数据的研究,对地域交通出行特征进行挖掘和分析,找到不同规模城市不同的出行特征。
可变隔离带、“拉链车”的投入使用,可随早晚高峰进行实践调整位置,引导车辆开往潮汐车道,分散车流;在信号控制方面,也基本可以实现一灯清空;通过大数据对比,分析高峰时段双向车流比,从而判断这个路段是否适合做潮汐车道,让潮汐车道的试点选择变得非常方便。
结语:交通拥堵已经成为非常严重的“城市病”,不依靠信息技术,不再创新管理上下功夫,之运用人力、物理是提高“治病”效果的,潮汐车道正在掀起一场新的“交通革命”。
声明: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自其它平台,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及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
千家智客微信公众号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千家智客微信公众号(qianjiacom),随时随地知晓智能行业天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