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14年12月5日由千家品牌传媒举办的2014年第十五届中国国际建筑智能化峰会第三站在深圳·益田威斯汀酒店隆重举行。本站峰会主题围绕“智慧城市与智慧社区趋势论坛”的主题进行,活动现场吸引行业专家、厂商共同就这未来智慧城市及智慧社区发展进行深入沟通交流。
2014年12月5日由千家品牌传媒举办的2014年第十五届中国国际建筑智能化峰会第三站在深圳·益田威斯汀酒店隆重举行。本站峰会主题围绕“智慧城市与智慧社区趋势论坛”的主题进行,活动现场吸引行业专家、厂商共同就这未来智慧城市及智慧社区发展进行深入沟通交流。
——智慧城市研究会会长教授 李林
以下分享智慧城市研究会会长教授李林的精彩演讲
智慧城市研究会会长 李林 教授
近期在深圳落幕的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上,正式发布了中国首部《智慧城市系列标准》,智慧城市在中国正逐步从概念变为现实,并有望借助国家政策红利迎来井喷期。
李林: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同仁,今天非常有幸来参加这样的一个论坛。
我最早在中国做智能建筑,十几年前广州的汇景新城我是总设计师的。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关于智慧城市的标准。我所从事的职业是研究信息化的标准,所以今天把我研究的成果,和我这次制订的智慧城市的系列标准分享给大家。此部标准已在今年的高交会上高调的发布,得到深圳市的秘书长高博士的鼓励的致辞。以下介绍下我对智慧城市系列标准的体系的研究和创新。
今天想和大家交流的有四个方面,一个是标准的意义。第二个是体系的研究,我认为我们对智慧城市的体系研究是有别于现在编制的这些标准体系的,不同体,这个也是我在新加坡研究很多年的一个成果。第三个是讲讲我们标准的创新,习主席一直在说创新、创新、再创新,所以我认为创新是非常重要的,我一直在鼓励我们一些企业和一些年轻人,我们做什么事情都要考虑到如何创新的问题。第四个是讲讲我们标准的编制过程,我们花了一年的时间,编制了现有的系列的标准,这次发布一共有25个专项标准。关于这些标准的有关内容,可以登陆深圳市智慧城市研究会的门户网站进行了解。
标准的意义
我们做《标准》要从两方面考虑,一个是规划设计的角度,无论是设计师、专家、工程技术人员必须要有标准,如果没有标准,就很难做规范的设计。所以我们一定会引用大量的标准,在设计的时候,第一就是引用标准,所以说为什么要做标准,指导、规范和约束智慧城市的所谓的规划和设计。第二是智慧城市建设是系统工程,今天我是围绕《标准》来谈的,没有太多讲智慧城市建设,而是从《标准》的角度,把智慧城市看成是一个全生命周期的一个研究,因为它和别的不一样,什么叫做别的呢?一般我们做《标准》的,不是做产品的标准,就是做技术的标准,但是智慧城市不是一个产品,也不是一个技术,它是一个系统工程,所以上次在评审这个《标准》的时候,我说了这句话,就是我们国家做标准的专家,对工程类的标准和全生命周期的标准不善于做这个标准。我们可以看一下,不管是3G、4G、DVD这些标准,无外乎是根据采用的某个产品,或者是采用的某个技术做一个规范和一个标准,但是智慧城市完全不是这个概念,所以说在这个问题上,我们需要创新,在这个里面我会和大家交流一下我们是怎么来创新的,怎么来把标准和建设工程和系统工程结合,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
在这个里面,我们只要理解一个问题就行了,就是标准是智慧城市顶层规划的“顶”,我刚才讲了,我们要做顶层规划,我们必须要有一个标准,所以标准是顶层规划的“顶”,不是说做了顶层规划再做标准,或者是用顶层规划来指导标准,标准一定是要在顶层规划之上的,我们理解这个就知道标准的重要性了,因为它一定会指导我们的顶层规划。这是第一个问题。而且它会涉及到我们整个智慧城市建设思路、策略和实施行动的总路线。所以说它应该具有指导性、规范性和约束性,这是第一个非常重要的,关于为什么要有标准的问题。
这个可以从这张图上可以看到,从项目的实施,一直到标准体系,通过标准体系影响大的知识和建设体系、顶层规划和建设实施,这是自上而下的东西,等会用一张图介绍标准和知识、理论、实践经验之间的关系。
第二是标准,标准的重要性是指导智慧城市建设从规划、设计、建设、验收、运营全生命周期,翻一翻国家做的标准,住建部也做了《标准》一本书了,从这里面可以看到,涉及到全生命周期的标准还是比较少的,因为全生命周期的标准一定是个系列标准,不可能用某一个标准来达到全生命周期的,所以在做标准的时候,一定要考虑标准的系列化的问题,这个就是我们为什么取这个标准叫做“系列标准”,因为它不可能通过一个标准,或者是在若干个标准来达到我们的系统工程,整个全生命周期是有规划的、有设计、有建设、有验收、有运营的,所以如何打造全生命周期的标准体系,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这是我今天要和大家交流的关于如何创新的问题。
通过这张图我们可以了解标准的位置,具备做标准的基本要求的人,必须要有实践,必须要有经验,必须要有知识,必须要有理论,才能做标准。这些事实上我整个的过程都有经过,我经常讲,我是三“斧头”,我在智慧城市的方面,第一个斧头就是实践和经验,新加坡的经验,2008年做了数字东盛,2010年做了数字克拉玛依,这两个奠定了我的实践和经验。如果讲知识和理论,智慧城市我写了400万字,400万字是什么概念?就是知识,因为我们知道知识就是著作、论文和老师讲课的教材,这都是知识。第二个是通过我的知识,我形成了整套的理论,我分了12个体系,这次习主席也讲了关于装备的问题,今年是最新讲的,专门讲到了关于体系创新的问题,很多人不太了解体系它是什么结构,是在的标准之中是处于哪个环节,所以说从这个里面可以看到,做标准必须要有基础,简单而言之,做的是智慧城市的标准,那么做智慧城市的标准,你必须要有经验,要有知识,要有理论。所以我和国家做标准的人也有交流,可能他们有其他方面的经验,但是对智慧城市,对某些专家可能是空白的,所以在这种基础上,盲然做标准,是很难标准的,因为标准将会作为我们规划的目标,将会作为设计的原则,将会作为工程实施的依据,它才会变成成果,而成果反过来变成时间往上走,这是完全循环的事,所以从这里就知道标准是在顶层的。而且它一定要具备一定的经验、一定的知识和一定的理论基础,才能做标准。page
标准体系
因为时间的关系,我就讲第二个问题,关于依据和研究的问题。
第一是国家有很多关于标准的法律,可能很多人没有注意去看,我简单的介绍,我们国家一共有五类标准,有三类标准是体制内的标准,有两类标准是体制外的标准,体制内是国家主导制订的标准,称之为体制内的标准,比如说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这个一定是政府来主导,这三类标准称之为体制内的标准。另外还有两类标准,是体制外的标准,那就是企业标准和企业联盟标准,都是国家标准,所以说很多人问我“李教授,做的是什么标准”,我说“是国家标准”,因为国家标准有五类,这是在国家《标准法》里面说得很清楚,我们也是国家标准,只不过是体制外的标准,是由企业自下而上做的标准,也是国家标准。所以依据这个,特别是深圳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叫做《深圳企业标准联盟管理办法》,我们是按照这个来打造一个联盟标准。如果是做标准的人都了解我在说什么,我们是出于一个《联盟标准》。
那么关于体系的研究,对标准体系的研究,从文字上来讲,掌握两点,一个是从系统工程的角度,第二个是全生命周期的角度,我们的标准体系和以往做的标准体系是完全不同的,因为他们的标准体系是以产品系列,或者是某一个技术来编制它的标准体系,所以这次我也看到了不相干的,他们的标准体系,还是比较传统的,还是从产品和技术的角度进行编制的标准体系。我觉得完全不能覆盖整个智慧城市全生命周期的,所以我们必须要从全生命周期的角度来打造标准体系,这个就是我们所谓的研究。那么我们这个标准,有几个比较重要的,因为这个标准我今天没有带,厚厚一本,这个《标准》有25个专项标准,有50万字,我经常讲标准非常重要,标准是讲条文的,什么意思呢?我里面一个标准的条文,它可能有100个说明,比如说现在讲我们是标准条文的,我们现在还没有来得及编标准的条文,你们仔细看,一般标准都是有条文说明的,一个标准如果是10个字的话,说明可能就是100个字,所以标准和写书不一样,要把书里面最精华的、最核心的东西作为条文来展现,我们可以看一下国家有很多关于法律的条文,也是很准确的,不会和你说废话,形容词、名词什么都没有。所以我讲这50万字抵500万字,所以把25个专项标准看明白了,实际上它就代表了一本巨著的,因为抵500万字,如果把条文进行说明的话,那就是500万字的概念。所以说标准它最重要的是能够非常准确的用条文的方式来表述它的指导、规范和约束。
我在这里面讲讲关键词,你就知道我标准的核心是以什么?。第一个是关于民生服务,有115次提到民生服务,特别是互联互通服务。习主席在APEC会议上关键词也是互联互通的,有404次提到共享交换,70次提到消除信息孤岛,25次提到避免重复建设,什么概念?25个标准,用604来除的话,每一个标准至少有20个地方提到互联互通,也就是说反复的提互联互通的概念,因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最核心的就是互联互通。所以我为什么把这个理出来,大家一看我的关键词就明白我们的标准是在说什么。
标准的四大创新
第三是创新,讲讲我们的原则。关于分类的原则,时间的关系就不多说了。只讲一下体系创新。首先引用习主席的话,当然这个也是最新的讲话,在APEC会议上,习主席讲了“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我们要拿出“敢为天下先”的勇气,锐意改革”。所以专家评审我们系列标准的时候,请了13个专家,其中4个专家谈到敢为天下先的问题,什么是敢为天下先?就是吃螃蟹,别人没有做过的我来做,这个就是深圳的情况。所以说这次我们高秘书长高度评价了我们敢为天下先的这个精神。我们做标准也不是一帆风顺大家都支持的,善意的我们接受,有想法的我们可以考虑,但是我们该做的事还得要做,因为我们看得很明白,因为做智慧城市没有标准是不可以的一件事,我们必须要做这件事。所以说我们遵照互联互通,我刚才讲了604次提到了互联互通。如果看标准的就知道,不是为了写互联互通才写这几个字,不是,我们认为很多条文之中,或者是在很多应用和平台搭建之中,它需要这个词。所以说我们第一个是遵照这个互联互通的理念,第二个是我们发明了一个词,就是关于智慧城市“梦”的概念,我们也要做智慧城市梦,我们要做智慧城市的梦,靠什么?我个人认为首先要有标准,当然这个标准是不是对,是不是完善,可以讨论,但是首先要解决有无的问题。
我认为我们做标准有四大创新,第一个是体系创新,第二个是模式创新,第三个是内容创新,第四个是发展创新。我在这里面因为时间的关系,简单带过。
什么是体系创新?智慧城市不是一个产品,也不是一种技术,而且智慧城市会涉及到框架体系、平台系统,是一个巨系统工程,所以必须从系统工程和全生命周期来看标准,这就是创新,为什么?我的标准体系当然是按照这个由来的,但是我不知道别人要做的标准是什么,当然在之前是没有的。我们的这个肯定是创新。而且在国外我也知道少数个别的国家有这种标准体系,但是他们没有在智慧城市中形成体系,我们是形成了智慧城市自主创新的这套标准体系,非常重要,而且这套体系主要是解决两个问题,就是解决信息孤岛和重复建设,所以为什么要建设标准,就是要解决共性的问题,这一点上我认为是创新。
第二个是模式创新,所有的体制内的标准都是自上而下的,但是我们的标准是自下而上,由企业发起,我们就完全不同了,一个上,一个下,这个我们绝对是创新。因为这类的这种体系的标准,在国内有,但是这种成体系的标准没有,比如说是做智能家居的,知道有闪联,也有联盟的标准,但是它是某一个产品的标准,但是作为一个系统工程,作为一个全生命周期来讲,它没有标准。事实上智能家居也可以做系列标准,从制造到运用,到工程,可以做一个系列标准,但是往往标准在一个标准里面并不能完全体现这些标准的个性化的东西。这就是关于体系的问题。可能我讲这个创新大家就理解了,一个是上,一个是下的问题。
第三个是内容创新,什么是内容创新?因为我们的体系,应用和技术是在底层的,现在做智慧城市,急需的是指导类和规范类的标准,并不是技术类的标准,非常的庞大,要在尽量短的时间内拿出具有指导类、规范类的标准,我们制订标准的时候要有选择,首先要把共性的标准选择出来,这个也就是25个专项标准能够在目前的阶段,在顶层规划、工程设计、项目实施阶段会起到非常好的指导性的作用。
第四个创新,就是我们把标准和产业化联系在一起,我们要通过标准来打造我们的产业链,打造我们的产业集群,这个往往我们很多做标准的并没有完全考虑这个问题,比如说我们讲智能家居的标准,因为这些标准应该是十几年前,我曾经也是海尔的顾问,闪联,海尔做标准,我李教授也是参与的,当然那时候站的角度还没有现在高。我们可以从产品的角度,所以说我们有一个很大的问题,我们这么多年了,我们智能家居推广的并不是很好,问题在哪里?就是没有非常好的、统一能够共同遵守的标准。包括智能建筑,做智能建筑我也是元老了,我1992年到中国来,到现在也已经20多年了,做智能建筑我做了无数,但是为什么很多智能家居80%不成功,是有原因的,是因为没有真正的做一个像样的标准。因为现在都讲信息化了,所以智能化要和信息化结合的,不能按传统的东西,一定要信息化,所以前段时间在深圳专门做了智能建筑新技术应用和BUM,我们已经讲到了智能建筑新技术应用,讲到了物联网、云应用,我们智能建筑也是要创新,也要往前走的。page
标准的分类
我们的分类是按层来分的,我们分三层,从数据的角度、从信息的角度、从应用的角度,把标准先分层。
标准分为四大类,这就是讲体系的问题,第一个是分层,第二个是分类,为什么分为这四类呢?这就是从系统工程的角度看,做系统工程一定要从顶层往下分,我这张图大家看得很明白,这是一个宝塔尖的概念,旁边有一个数字,一般我们的标准分层,越往低标准越多,多到什么概念呢?就是1X10的概念,会有10个指导类,会有100个规范类,有1000个应用类,有10000个技术类。它涉及到的领域,涉及到的行业,涉及到的应用,也是按照这个来分的,所以说没有体系分的话,技术类的标准就会乱,为什么要把体系建成宝塔尖呢?之间的关系写的非常的清楚,而且所有的标准都是有后缀的,知道类的标准我们称之为某某类的指南,规范类的标准叫做导则,往下是规范,再往下是要求,这样的标准系列不会乱,而且框架可以看到,他们绝对是一体化的,他们之间是有关联的,没有关联,那就是孤岛类的标准。
指导类标准是什么东西,规范类标准应该怎么做,深度有多少,应该做哪些方面,当然在《标准》中第一个标准就是规范所有的,否则所有的标准就有问题,标准做起来就会乱,现在做一万个标准都不会乱的,这个就是我经常讲的,这个《标准》可以无穷无尽的往下走。但是每出来一个标准,我首先会分类,看你是属于哪类的标准,你提的标准应该是属于哪个层面的标准,所以我想这四类的标准应该是这样的。
这个是应用类的标准,这个是技术类的标准,特别看一下技术类的标准,技术类的标准主要是强调软硬件产品的技术要求,包括软硬件产品的技术性能、参数、指标等,它是这一类的东西,当然我们指导类的标准,在这些顶层的标准里面,不太会涉及到底层的问题,因为我们有下面的底层标准来支撑它的。所以刚才我们讲为什么急需解决的不是技术类的标准,而是要解决智慧城市怎么建,如何建的问题,这些必须要靠指导类和规范类标准来完成。
标准的特点
这个是简单的结构图。
最后是《标准》的特点和步骤,一年我们做了哪些事情,和大家汇报一下。
我们的《标准》有几个特点,第一个是自下而上,企业为主。第二个是我们是知识产权型的,什么是知识产权型标准呢?叫做共同认同、认知标准,讲个最简单的UL标准,UL标准是真正的企业标准,是一个加盟的标准,你要想用UL标准,上面贴UL的商标是要付钱的,要加盟的,要认可我们的标准,这个标准就不说了,而且现在的台阶越来越高,这个就是我讲的是一个自上而下的企业标准,而且是知识产权型的,所以说我们的标准也是知识产权型的,我们和国家标准不一样,国家标准是谁都可以拿来用,我们是不行的,我们是要签协议的。第二个是每一个标准之间的条文是完全衔接的,这样的标准写出来不是一个系列标准,所以我们的特点就是系列化、标准化、成套化。第三个是解决,我们的标准要解决互联互通、共享交换的问题,而要消除标准孤岛而导致的信息孤岛、应用孤岛、功能孤岛。标准是顶层的东西,我们顶层东西都做成孤岛了,下面让别人实施,那肯定是孤岛了。所以说我们的标准最重要的问题,我的标准之间要是一体化的、系列化的、成套化的,而不能是一个单独的标准。我讲的很明白,现在做的90%以上的标准都是孤岛的标准,因为有不同的人在编,不同的机构、不同企业在编,但是顶层没有人统领这件事,因为它不是系列标准。当然最后一个,我们在标准之中,我们特别注重于顶层规划和系统集成。这是我们标准的一个特点。
我们大概还有几个步骤,比如说找引用文件,第二个是编制大纲,编制条文,之后是审查和发布。
这个是一些照片,这个是去年的11月初筹备,12月份开了第一次筹备会,然后每个月开一次工作会议,一直开到上个月为止,第10次会议,这个月我们开始开了增补修编的会,我们每个月开一次会议,因为我们需要协调,我们有一百多家企业参与标准的编制。而且我们请了国家级的专家做我们的顾问,给我们提意见,我们开过三次的专家座谈会。
另外我们和国家也要挂钩,这个是国家国标委主管孙维,我和他去做汇报。而且他非常赞同我们创新的做法、标准的做法。
还有我们国家有智慧城市总体组,组长叫做吕卫峰,我们马上将去北京给他汇报《标准》先行先试的问题。
这个是联盟主席姚院士,专家评审之前,专门和专家沟通,给他们标准,让他们去看,让他们提意见。
这个是我在专家评审会,之前做了一个国家级的专家评审。
这个是十六届高交会上高秘书长做的讲话,高度评价,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评价就是“这个《标准》就应该是一个国际标准”,第二句话,他说“这个标准可以管10年,乃至更长的时间”,高博士是懂信息化的,他看了这个标准,他觉得这个标准是有含金量的,所以说我在这里面不是推销我的《标准》,我们可是很厚一本的。
我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声明: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自其它平台,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及立场。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
千家智客微信公众号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千家智客微信公众号(qianjiacom),随时随地知晓智能行业天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