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由于对讲机独特的性能和功能,其已得到各行各业的广泛认同,市场规模在日益扩大。但由于模拟对讲机比较浪费无线电频率资源,或者说在规定的频段范围内,在同一时间同一地域内最大能容纳的模拟对讲机的个数相对较低,这个较低的数量极限,限制了模拟对讲机数量的增长,也就限制了模拟对讲机产业的发展。
世界各国,特别是在发达国家,相继决定采取技术体制转型的方式,将对讲机的技术体制从模拟技术转换为数字技术,转换为数字技术体制以后的对讲机为数字对讲机。数字对讲机的频率利用率将大为提高,在同样的频段范围内,同一时间同一地域内最大能容纳的数字对讲机个数是模拟对讲机个数的四倍,而且还有更好的抗干 扰性能和更丰富的功能。也就是说,采用数字技术后,对讲机产业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数字对讲机特点
1对讲机不受网络限制,在网络未覆盖到的地方,对讲机可以让使用者轻松沟通
2.对讲机提供一对一,一对多的通话方式,一按就说,操作简单,令沟通更自由,尤其是紧急调度和集体协作工作的情况下,这些特点是非常重要的
3.通话成本低。
应用领域
对讲机主要应用在公安、民航、运输、水利、铁路、制造、建筑、服务等行业,用于团体成员间的联络和指挥调度,以提高沟通效率和提高处理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随着对讲机进入民用市场,人们外出旅游、购物也开始越来越多地使用对讲机。另外还有一些特定场合使用的对讲机,如防爆对讲机、防水对讲机、警用对讲机等。车载台也可以纳入对讲机的使用范畴。
楼宇对讲系统方案图一览
目前国内外为配合数字对讲机行业的发展,主要推出的的数字技术标准有:
(1) TETRA 欧洲通信标准协会制订的开放性数字集群标准。
优势:数据传输速率高;支持更高的用户密度;推广时间早,产品成熟稳定,已在世界范围内80 多个国家和地区得到广泛应用;支持全双工通话及复杂调度管理功能。
劣势:系统建网、维护成本高,终端价格高;高等级加密协议不开放给欧洲以外国家;技术与专利门槛高,难以国产化,目前主要依赖进口;没有(2)确定统一的系统互联互通标准 政府与公共安全、公用事业 除北美外80 多个国家和地区,以欧洲为主。
(2)DMR 欧洲通信标准协会制订的开放性数字标准。
优势:产品可以兼容模拟常规;终端价格较低;技术门槛较低;除北美外80 多个国家和地区,以欧洲为主。
劣势:集群功能没有另外两种标准完善,一般用于常规通信;通信安全业务能力弱;不能支持较高速率的数据业务及全双工通信。
(3)dPMR 欧洲通信标准协会制定的低成本数字对讲机标准。
优势:技术门槛低;终端成本低;
劣势:业务功能较简单;只支持常规通信;数据速率低。
(4)P25 美国国际公共安全通信官员协会(APCO ),国家电信管理者协会(NASTD) 和联邦政府用户与电信工业协会(TIA) 合作制定的数字集群标准。
优势:产品可以兼容模拟;大区制,覆盖范围大;推广时间早,产品成熟稳定,已在北美广泛大量应用;针对北美公共安全用户需求设计。
劣势:系统、终端价格非常高;技术门槛高,主要专利技术集中掌握在少数北美厂商手中;不能支持较高速率的数据业务。
(5)NXDN NXDN 组织制定的数字集群标准。
优势:产品可以兼容模拟;支持集群通信。目前主要在美国推广。
劣势:系统、终端价格高;制造商参与不多,并缺少ETSI 等标准组织及的推广,市场推广处于导入期;不能支持全双工通信,数据速率低。
目前国内外数字对讲机主要的技术方案有:
通用芯片技术方案
该方案主要采用TI公司的OMAP芯片进行数字对讲机的协议和基带处理,一般主要采用的架构: TI OMAP+AMBE3000+RF电路
该方案主要特点是音质很好,其它功能也可以在此平台上做得很好,但是由于OMAP并非专用芯片设计,因此资源浪费严重、集成度低、功耗高、价格昂贵;同时由于采用多个分立芯片,PCB布局困难,射频、数字模块之间干扰大,开发难度也非常大,能有技术实力开发的企业不多。
CML(英国)公司的技术方案国外主流的技术方案为CML公司相关套片解决方案: 该方案采用CMX7141+CMX618+MCU的技术方案,开发门槛较低。但是由于芯片价格昂贵,同时声码器中文音质不佳,并不适合在国内市场大规模推广应用。该方案由于采用套片结构,同样导致集成度较低、外围器件多,功耗较高,成本昂贵,并且调试复杂,导致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不利于产业化。同时由于该 方案专门为dPMR标准而设计,因此难以做到标准的兼容性,特别是兼容后难以维护国内自主知识产权标准。
DSP数字芯片或模块技术方案
该方案主要由DSP芯片或模块+MCU+RF电路构成,该方案的处理核心单元为单核DSP封装芯片或者是基于通用DSP形成的数字模块单元,在该数字芯片或模块外围需要连接主控制器芯片进行控制和设置。
该方案中的数字芯片或模块一定程度的集成了数字对讲机的部分功能,比如在DSP或模块中可以进行部分协议处理、基带处理、声码器处理,该方案有利于改善数 字对讲机的设计,但仍然需要外接许多处理器件,比如MCU、AD/DA芯片等,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数字对讲机的集成度、稳定性和降低功耗的问题,同时由于基带处理全部在数字芯片或模块中,处理能力受限,导致很难实现多模协议兼容扩展,由于数字芯片和模块只实现了Modem功能,在应用处理的开发上不能形成整体解决方案,需要企业进行大量的应用开发和驱动开发,对企业的研发要求仍然很高,不能从根本上降低数字对讲机的生产、设计成本,导致产品成本居高不下, 同时芯片供应受制于国外大公司,不利于大力推广实现产业化规模。
从以上资料来看,在数字对讲机领域内,由于国外的相关企业的垄断性,他们缺乏降低数字对讲机成本的压力和动力,因此都没有研制数字对讲机专用芯片。同时其它业内企业相对比较分散,在市场上没有足够的销售量来支撑芯片的设计和研发,因此在世界范围内尚未有能够成熟的可产业化数字对讲机的专用芯片和方案。压力和动力都有,因此
对讲机行业市场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对讲机模拟转数字的启动,为数字对讲机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商机,在五年过渡期的时间内,要对我国现在已在使用的5000万台模拟对讲机存量市场 进行更新,同时每年还要满足500万部增量市场的需求,未来五年仅在我国就有7500万台数字对讲机的市场容量,以平均每台数字对讲机600元/台人民币 计价,就是四百五十亿元的市场,再加上数字对讲机的配件、后台系统及海外的市场,数字对讲机产业的市场空间是很大的,如果企业能把握住这个市场机遇,将会获得巨大的商机。国内企业一旦完成了对讲机的数字化转型后,不仅能保持原有的市场,还能用中国的低成本优势,进入原被国外企业控制的高端市场。在模转数的 市场发展机遇之中,我们要关注几点:
(1) 模拟产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与数字产品并存。
一方面,专业无线通信技术从模拟向数字升级是行业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随着专业无线通信设备应用的普及,频率资源紧张的问题将更加突出,同时用户的需求也不断提升,行业的中高端客户将越来越倾向于使用数字产品。 另一方面,专业无线通信技术的数字化整体上又是一个渐进和相对漫长的过程,主要是由于模拟产品技术成熟,价格便宜,对发展中国家的工商业用户和公共事业用户仍有明显的吸引力。 2009年全球数字产品的销售规模占整个专业无线通信市场规模的45%左右,主要原因为占全球专业无线通信市场主要份额的发达国家政府与公共安全及公用事 业部门数字化进程较快,其新增市场已大多转为数字产品。我国数字产品的销售规模占整个专业无线通信市场规模的比例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约为29%,主要原 因是数字集群产品价格昂贵,而数字常规产品刚开始在市场上推广,模拟产品则由于技术成熟、价格较低,在我国仍有大量的需求。
(2)数字机市场前景广阔。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专业无线通信设备应用的日益普及,频率资源越来越紧张。为了改善行业发展条件,推动行业技术升级,个别国家 发布了新的频率规划政策。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在“专业无线通信窄带化白皮书”中规定,从2013年1月1日起,将不再受理不能工作在 6.25kHz通信带宽工作模式或等效模式的专业无线通信设备的型号核准申请,即停止模拟对讲机型号核准。日本总务省在“关于数字简易无线导入的频点再分 配”公告中规定,简易无线电通信设备于2012年11月30日起向窄带数字方式过渡,并在2022年11月30日完成模拟产品向数字产品的过渡。中国工信部在666号文件《关于150MHz/400MHz频段专用对讲机频率规划和使用管理有关事宜》中规定,从2011年1月1日起停止核准新的150MHz 和400MHz(专业对讲机的使用频段)模拟对讲机型号,不对原有模拟设备进行型号延期,并于2016年1月1日完成模拟产品向数字产品的转换。所以“数 字转模拟”势在必行。而且我国专业无线通信市场近年来一直保持较快增长,2009年市场规模达到37亿元人民币,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市场规模还整体偏小,不 足美国市场规模的十分之一。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专业无线通信市场未来几年将持续高速增长,到2016年市场规模预计达到95.3亿元人民币,年复合 增长率为14.5%,市场发展前景非常广阔。而从国际市场来看,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以及公共安全事件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广泛关注,专业无线通信设备应用日益普及,全球专业无线通信市场将持续稳步发展。2009年市场规模达到624亿元人民币,预计到2013年将增长到830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 7.4%。
(3)行业竞争激烈。
***、欧宇航是专业无线通信行业领导厂商,占据了全球专业无线通信行业的大部分市场份额,它们在主导行业标准制定、专利、核心技术方面拥有明显的优势,并依靠强大的综合实力和品牌形象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市场推广,占领了行业的高端市场。建伍、艾可慕、赛普乐等企业是专业无线通信行业 的主要挑战者,它们在某些细分市场与行业领导厂商展开竞争,并在这些市场取得了良好的市场业绩和品牌形象。这些企业也不断加大资源对中国市场进行占领。而中国本土市场企业相对来讲规模普遍偏小,市场大多集中在本土的价格敏感度高的低端商业客户,产品主要跟随行业领先企业的模拟产品或进行外观的简单创新,依 靠产品低价参加市场竞争。故我们应发挥人力优势及区位优势,加大资源投入,积极研发及创新,推动产业升级。
声明: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自其它平台,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及立场。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
千家智客微信公众号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千家智客微信公众号(qianjiacom),随时随地知晓智能行业天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