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居

智能化建筑急需填补“标准漏洞”-访北京五洲工程设计研究院智能建筑专家郭锡坤

11年09月02日     千家网

[导读]

  【人物简介】:郭锡坤北京市五洲工程设计研究院智能建筑领域专家。从事弱电专业工程设计三十多年,共完成一百多项工程的弱电施工图设计,曾参与编著“工业企业程控交换机工程设计”、“工业企业通信设计资料手册”、“智能建筑自动化技术”等十多本。曾获得“智能建筑弱电工程设计施工图集”国家级金奖获得者、“住宅智能化电气设计施工图集”(主要编写人)国家级银奖获得者。参加了我国二百多项智能建筑系统工程评标。

智能化建筑急需填补“标准漏洞”—访北京五洲工程设计研究院智能建筑专家郭锡坤(千家网 专访拍摄)

五洲工程设计研究院智能建筑领域专家郭锡坤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中国智能建筑的相关设计标准至今仍有部分空白,导致设计、施工、维护等环节问题频现,严重影响了智能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虽然业内专家都意识到标准缺失带来的负面影响,但中国智能建筑的设计标准与国外智能建筑标准相比依然存在巨大差异,面对“标准”瓶颈我国该如何突破呢?千家网记者本期访谈有幸采访到了北京市五洲工程设计研究院智能建筑领域的专家郭锡坤教授。

  作为智能建筑领域的专家,郭锡坤教授退休后仍然一直奔走于各个城市的大小工程项目忙于评标和评审,年过半百的他对国家建筑业贡献不少力量,扎根行业几十年对很多工程项目曾有不少经历与感慨。今天,就国内智能建筑标准漏洞及其现状郭教授在采访中发表了许多看法。

  智能建筑存在“标准漏洞”急需走入标准化时代

  随着互联网、自动化技术发展日新月异,IT技术、以太网逐渐进入建筑,将建筑带入一个飞速发展的数字化时代。我国建筑智能化蓬勃发展的同时,国内相关标准能否顺应完善呢?针对中国智能建筑的设计标准现状,郭锡坤教授在采访中表示称道,在技术不断发展、不断深入的时候,有些行业标准没有得到及时跟进,必然出现标准滞后的严重现象,制约着国内智能建筑向前发展。现在智能化系统越来越多,建筑情况越来越复杂,有些标准已经不能适应现在技术发展的要求。当技术人员碰到具体的问题时,找不到与之对应的性能指标,无法指导后期的工作。因此,对于现有的智能化标准,应当紧跟技术发展的步伐,加强更新换代的速度,使其更好地为建筑服务。

  郭锡坤教授还称道:“中国智能建筑的设计标准经过十多年制定、实践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各类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施工和验收的要求。由于国内外的建筑智能化系统及其设备的技术快速发展,物联网系统技术水平越来越高,所以有的标准的内容有不断补充的空间”。

  自动化变手动、手动变不动,中国智能建筑徒有虚名,制约向前发展。

  曾有业内人士称道:“自动化变手动、手动变不动,中国很多智能建筑徒有虚名”。造成“智能建筑不智能”现象的原因与当前不完善的行业标准是否有必然的联系。针对这一现象问题,郭锡坤教授对此现象表示深有感触,同时对此表示称道:“我们验收时发现有的工程“智能建筑不智能”(如自动变成了手动)。这种现象的原因虽然较多(如智能设备选择不合理、工程设计方案或施工安装存在问题等),但与当前不完善的行业标准有一定的联系这是不可菲薄的事实”。另外还指出,有些先进技术能否应用于建筑,在业界还有许多争议,现在大家看见的工程标准只属于推荐性标准,给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可供参考的依据。就如同其他业界专家说的那样,这种推荐性标准也容易出现一个弊端,缺乏法律强制性,不能对技术人员进行硬性约束,将阻碍各项工程质量的保证,严重影响国内智能建筑发展。

  中国智能建筑标准游走于核心技术边缘,有待加强制定力度。

  据业界呼吁中称道,缺乏施工标准导致工程质量无法保证,只是标准问题中的冰山一角。标准不深入、执行力不强……问题也屡屡出现。

  郭锡坤教授对此业界呼声称道:“目前我国智能建筑标准存在许多严重问题”。1、工程验收规定不完善、操作性较差2、能运用标准规范去较好指导智能建筑工程设计的不太多。由于实用性较差,没能使设计人员养成熟练运用标准进行设计的习惯。3、标准中“宜”字过多,“应”字过少,标准的力度较弱。

  智能化建筑“标准漏洞”值得业界深思

  智能化建筑标准游走于核心技术边缘,法规落后,难以跟上时代步伐。郭锡坤教授在采访中重点称道:“对于现有的智能化标准,应当紧跟技术发展的步伐,加强更新换代的速度,使其更好地为建筑服务”。

  同时就此标准漏洞,郭锡坤教授还提出了自己的宝贵建议供业界思考。建议:1、定期去搜集常使用标准人群的反馈意见。2、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设备的更新换代,最好每隔3-4年对原有的标准进行修改补充。3、加大我国智能建筑标准制定的力度,投入合理的人力和财力。主要编制人中要有熟练运用标准进行施工图设计的工程师、要有参与几十个智能建筑工程的施工安装和调试的技术人员。4、制定标准时要粗细结合,粗中有细,加强标准的实用性、可操作性和可行性,不强调采用宜粗不宜细的做法。

  小 结:通过与郭教授的访谈后对国内建筑智能化标准漏洞深有感慨。在智能建筑市场需求持续增长之时,我国智能建筑系统设计不完善、检测不充分、技术不兼容等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其主要根源在于“标准”存在严峻漏洞,在建筑业技术不断发展、不断深入的时候,有些行业标准没有得到及时跟进,必然出现标准滞后的严重现象,将制约着国内智能建筑向前发展。就国内智能化建筑标准游走于核心技术边缘,法规落后,难以跟上时代步伐的现状,我国对于现有的智能化标准,应当紧跟技术发展的步伐,加强更新换代的速度,使其更好地为智能建筑服务。如今,中国智能建筑各项标准也陆续制定出台中,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设备的更新换代,是否需要每隔相应期间对原有的标准进行修改补充;加大国内标准准制定的力度等系列问题值得业界深思。

声明: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自其它平台,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及立场。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

千家智客微信公众号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千家智客微信公众号(qianjiacom),随时随地知晓智能行业天下事!

编辑:

相关推荐

100/100字符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