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重温《智能建筑设计标准》,中国智能建筑业第一人,现代设计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资深总工程师温伯银接受千家网独家专访
记者手记:尽管已进入智能建筑行业多年,但当笔者赴上海独家专访被誉为中国智能建筑行业第一人的温伯银总工时,心情难抑平静。在位于汉口路的华东建筑设计院里,终于实现了与这位中国智能建筑的泰斗面对面。在采访中,这位精神矍铄的行业领军人物,话语铿锵,在面对笔者的疑问时还亲笔画起了结构图给予指导,十分平易近人。而正是以温伯银总工为组长的编写组,先后完成了我国第一部智能建筑国家标准《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0)、《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GB/T - 50314–2006)两大国家标准。
千家网:温总您好!非常荣幸能采访到您。您被誉为中国智能建筑行业第一人,在1994年您领衔上海专家在全国率先成立了上海智能建筑工程研究会,这是全国第一个智能建筑学会组织。请您谈一谈当时的背景情况好吗?
温总:我们国家智能建筑发展是从90年代初开始的。早期,很多人对智能建筑这一概念还不大清楚。在当时涉及到建筑智能化的主要是办公楼,但办公楼需要接什么系统?有什么要求?设计、施工单位如何实施,都需要清楚。所以,当时就开始成立了上海智能建筑工程研究会,主要是几个大的设计院一起,不定期的组织讨论智能建筑的问题,认真地分析国内外智能建筑的现状,总结经验。当时的活动还比较少,不过研究会的成立是有象征意义的。在1995年11月,当时我也作为编写组组长在国内建筑设计领域率先制订了我国第一部上海市地方标准《智能建筑设计标准》。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当年的研究会也被现在的专家委员会所取代。
温伯银总工执笔勾画结构图 欣然指导千家网记者
千家网:您作为编制组组长率领团结全国专家编制出台了我国第一个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0),开创了中国智能建筑新纪元。请您介绍一下当时的情况好吗?
温总:旧版(2000年版)的《智能建筑设计标准》对我国的智能建筑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之所以被媒体称之为“开创了中国智能建筑新纪元”,是因为我们国家之前还没有这样的一个标准。2000版的标准更多的是偏重于办公建筑。哪个系统要做哪些内容,那时候很多设计人员和单位还不大清楚,而在2000版里很详细,包括安防、BA等等应该有什么配置,都一目了然。
千家网:2006年12月29日,建设部发布了批准《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GB/T - 50314–2006)为国家标准的公告,并自2007 年7月1日起实施。这个标准相比2000版的标准有哪些不同?
温总:现在随着时代的发展,智能建筑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越来越成熟,旧版《智能建筑设计标准》已不能与之相适应,因此,《智能建筑设计标准》的新版本应运而生。《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在2000版与2006版之间有着很大的区别。其区别主要有以下方面:
(1)2000版的《智能建筑设计标准》是早期的,代表着智能建筑初步阶段的标准,2006版的则是根据社会进步的情况做出适时更新的全面、深入、完整的设计规范;
(2)2000版的《智能建筑设计标准》局限于办公楼,2006版则适用于各类建筑;
(3)2000版的《智能建筑设计标准》重于系统分级,2006版则是按建筑类别进行划分,重于功能需求:
(4)2000版的《智能建筑设计标准》按系统分类,2006版则在第3 章介绍“设计要素”,重于共性的规范要求,第4~13章分别是对办公建筑、商业建筑、文化建筑、媒体建筑、体育建筑、医院建筑、学校建筑、交通建筑、住宅建筑、通用工业建筑等各类建筑的个性规范要求,更注重了共性与个性的协调统一:
(5)2000版的《智能建筑设计标准》偏重于系统细节,2006版则偏重于系统功能;
(6)2000版的《智能建筑设计标准》中“综合布线系统”是独立一章,2006 版中“综合布线系统”则包含在“信息设施系统”之中;
(7)2000版的《智能建筑设计标准》中的第8章电源在2006 版中被取消;
(8)2006版的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中增加了2000版没有的“机房工程”;
(9)2006 版的《智能建筑设计标准》比2000 版更加重视抗干扰、电源质量、合适的接地等措施:
(10) 2000 版的《智能建筑设计标准》中的建筑设备监控在2006 版中提高到建筑设备管理的高度。
千家网:1996年,以您为主编的中国首部智能建筑专著《智能建筑设计技术》在上海问世,在当时的背景下有哪些重要意义。
温总:1995年制订了上海市地方标准《智能建筑设计标准》,地方标准出来之前为了编写而搜集了很多资料,而标准都是条条框框的,应该做什么都很清楚,但为什么这样做仍然有很多人不明白,这也是编写《智能建筑设计技术》的主要原因。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一个办公室,应该多少平米一个点、应安排多少插座、多少个电话口,在书里面都展开了。这本书出版之后,特别是对设计院而言很实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达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在2002年,《智能建筑设计技术》还出了第二版,增加了机房工程等重要内容,同时把一些已不适合当今发展的内容去掉了。应该说,《智能建筑设计标准》为正确理解《智能建筑设计标准》起着解释和指导的作用。很多承包商、业主、搞设计的人,都提到《智能建筑设计标准》、《智能建筑设计技术》是必看的两本书。
千家网:现在的智能建筑行业以90年代相比有哪些不同?目前在智能建筑发展方面有哪些需要改善的地方?
温总:如果你拿《智能建筑设计标准》2000版和2006版进行比较,就能够找到现在智能建筑与90年代相比有哪些不同了。2000版主要是办公楼的智能化,而2006版则是对建筑体分类来分的,有医院、体育场馆、学校建筑等等。所以,有人评价《智能建筑设计标准》2000版标准起到了智能建筑启蒙的作用,而2006版标准是我国智能建筑划时代的里程碑。谈到行业问题,现在的智能建筑行业还是有点乱。对于系统集成商来说,需要做大做强,像清华同方、泰豪、太极等就做得很好。有些几个人的夫妻档也在搞系统集成,能力的不足导致许多工程没做好;而在工程中,工地施工管理、监理也是非常关键的。
千家网:您怎么看中国智能建筑行业下一步的发展?
温总:数字化和网络化是智能建筑当前发展的重点。现在智能化工程分了很多子系统,必须要组成一个网进行智能化的管理,这也意味着必须数字化。现在的工程越来越大,如果还是按照老的方法,会失去控制的。我也建议设计院应该把数字化和网络化这一块补一补,之前是重视程度还不够。
【专家简介】
温伯银, 1962年毕业于同济大学机电系电气自动化专业。现任现代设计集团华东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资深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电气分会原理事长,建设部建筑工程技术专家委员会委员,建设部智能建筑技术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上海智能建筑专家委员会主任。曾担任:
1998年上海市《智能建筑设计标准》DBJ 08-47-95 主编
1999年国标《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 50314 主编
2001年上海市《智能建筑评估标准》DG/TJ 08-602-2001 主编
1996年《智能建筑设计技术》第一版 (150万字) 主编
2002年《智能建筑设计技术》第二版 (130万字) 主编
近几年来,主持并参与设计、评审的重大典型的项目包括上海金茂大厦、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中央电视台、上海大剧院、浦东国际机场等。
声明: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自其它平台,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及立场。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
千家智客微信公众号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千家智客微信公众号(qianjiacom),随时随地知晓智能行业天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