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国家建设部建筑智能化专家委员会专家、广东工业大学张振昭教授
千家网:您是智能建筑领域的资深专家,您怎么看待目前我国智能建筑的发展?
张教授:我们国家智能建筑的发展是很快的。据报导,我国现有智能建筑领域的集成商超过2000家,智能化工程总量几乎占了世界的一半,这是一个很庞大的数字。
事实上,人们由开始对它的陌生,到现在认识到不论大型建筑、商业楼宇、各类公共建筑乃至居住小区,智能化系统就像消防、水电一样是不可缺少的。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在此基础上,智能建筑像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起来,智能建筑行业正一步步走向成熟,发展是很快的。
同时我认为,现在智能化程度比较高的建筑,大多是大型的公共建筑(含办公楼宇)和商用楼宇,而只有普及了,智能建筑才进入一个成熟期。特别是在建筑智能化的建设过程中往往脱离实际,标准要求过高,总喜欢用上“世界先进”、“国际一流”等等,规格要求高,但最终实际需要的是什么,效果怎么样,考虑得很不够。在很多情况下甚至把智能化仅仅当成一个“亮点”和“卖点”,因而智能建筑发展虽快,但不一定是最好。据有关报导,某地区的建筑智能化工程甚至有一半是不好用的,有三分一是几乎不能用的,当然,这里的原因很多,情况也比较复杂,但上面所说的恐怕是一个主要原因。
为了使智能建筑又好又快发展,在实施智能化系统工程的过程中,在当前的情况下,我们特别要把好两道关:一是要进行认真深入细致的需求分析,到底需要怎么样的智能建筑,一定要按照业主真正的实际需要而定,有时需要花不少时间,需要进行很多调查研究,例如设计一个政府的行政服务中心的智能化系统,就要调查了解原来各个分散的行政部门的功能,集中在一起实行一站式办公的流程以及要求的管理模式等等,这一阶段的工作一定要做到尽可能彻底,在这个功能定位的基础上,还要根据建筑物的性质、投资预算等,对系统档次进行定位,不能只是盲目的花大钱,最后却发现功能完全用不上,或者是需要的主要功能没真正被重视;第二点是一定要把好测试验收关,我建议在合同中就要把它写上去,验收的单位应由有CMA认证的第三方严格按照规范测试和验收。随着规范、标准的不断完善,技术水平和人们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全行业的共同努力下,智能建筑也将会从初级阶段的“又快又好”转向 “又好又快”。
千家网:目前许多高校陆续开设了智能建筑技术的课程,您怎么看?请您谈谈我国智能建筑的教育现状。现在的楼宇智能化专业学生毕业后怎么样才能更有竞争力?
张教授:在大部分的工科及建筑类院校,或者有建筑学院建筑设备专业的院校,都会开设这类课程,叫“智能建筑系统”、“智能建筑”,或者叫“楼宇智能化”、“楼宇自动化”,内容有些差异,例如有些以自控为主(如“楼宇自动化”);有些较前者内容广泛些(如“智能建筑”、“智能建系统”);有些则更广,几乎涵盖了建筑智能化的全部内容(如“楼宇智能化技术”)。这个课程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是很有好处的,它通过对建筑智能化中强电、弱电、硬件、软件、高频、低频、视频、音频等的整合应用,一方面把在其他课程未学过的内容补充进来,拓宽了学生的专业面,更重要的是能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除了大学里的课程学习,楼宇智能化及相关专业学生在他们实习和毕业设计时,可以更多的到设计院、集成商里学习,在那里边工作、边学习,这些措施可以更好地提高毕业生就业的竞争力。
千家网:您编写的《楼宇智能化技术》作为全国高等学校电工及自动化类专业“九五”规划教材,据说是第一本该领域的教材,这门课程在楼宇智能化技术专业中有什么重要意义?这个专业还有哪些其他重要课程?
张教授:我当时感觉到电气与自动化专业非常需要开设这门课程,后来在南京、上海相关会议上也提出这个主张,也得到了在座的许多专家的支持,由于没有针对性的教材,他们就让我来做这个工作。楼宇智能化这个名称当时还没有人提出,《楼宇智能化技术》作为全国高等学校电工及自动化类本科专业教材在国内还是最早的。
智能建筑是建筑的一个方向,将来的建筑都是智能建筑,不管建筑的大小都是智能建筑,这是由时代要求所决定的。智能建筑涉及的学科很多,比如作为电气类或自动化类的学生,他们学了计算机应用、自动控制、电力供电、音视频技术等很多专业课程,这些课程都是十分必要的。
千家网:您长期从事应用电子技术、电声技术、智能化技术等学科的教学、科研、设计和工程开发工作。在音视频应用技术领域,您曾主持设计过很多项大、中型建筑影音应用工程,给您留下深刻印象的有哪些工程?
张教授:我从1976年开始做这方面的工作了,我当时作为广东省文化器材公司(广东省演出公司)的顾问,负责培训专业的文艺团体中那些从事音响和灯光的人员。在1980年,文化部和广东省相继开了科学大会,我的两个项目获得文化部科学大会奖,广东省科学大会奖,这两个项目都是可控硅控制灯光系统的。我的第一个工程是在1976年,负责海南区党委礼堂的音响工程, 1982年,我参与深圳十大重点工程中的深圳大剧院,这个项目工作的时间比较长,我在那里负责了五、六个分项目的设计,印象比较深;1986年把美国EVI产品和技术引进中国,并在友谊剧院召开了一次全国音响技术交流大会,当时北京、上海那些大团体、剧院从事音响工作的人都来了,交了一大批专业朋友;还有1986年的黄花岗剧院,1989年的友谊剧院,之后的海南人大会堂、顺德行政服务中心、湖南省政府新址大楼等。我体会到从事这些工程实践对我的教学和科研工作都是很有帮助的。
千家网:国家在去年年底发表了《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的白皮书,怎么看待智能建筑与节能的关系?
张教授:智能建筑很重要的一个目的是节能,在智能建筑系统里是有很多潜力可挖的。《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的白皮书里提到的建筑节能,是十大重点之一,对我们建筑智能化来讲,提高动力节能、提高能源系统的效率、加快推广高效电器的应用、绿色照明、对既有旧建筑以节能为目的的改造等等,这都是跟智能建筑有关系的一些节能措施。这有两大方面,一是动力和空调方面,二是照明,对于我们来说是最有潜力去挖掘的。用智能化系统去改造的是空调和动力,它不光是硬件本身,而是他的运行模式,运行模式要按照节能的模式,实际上通过软件的形式来管理,这可体现在楼宇自控系统中。而在照明上的节能,有很多方法去实现,比如象根据本身光源的高效、合理运行的节能模式,这个节能的模式就包括了不同的环境条件、不同的控制设备等。就是“智能照明”。一个性能完善的楼宇自控系统,对空调、动力和照明实施节能控制后,达到节能20%∽30%是完全可能的。
千家网:中国智能建筑从上世纪90年代起步以来,经历了十多年的发展。千家网2008年将开展“2008智能建筑在中国” 的活动,请您给智能建筑行业和广大读者说句寄语吧!
张教授:千家网在这方面是做得不错的,在各大城市举办的论坛峰会等活动影响很大,作为媒体力量,你们对推动智能建筑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智能建筑是建筑发展的必然方向。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所有的建筑都将是智能建筑。10多年来,我国的智能建筑有了很大的发展,只要我们明确智能建筑的建设目标,坚持各种规范和标准,开发更多、更成熟的产品和系统,进一步规范市场,严格把好系统测试和验收关,我们智能建筑行业将会有更好、更快、更大的发展。
【专家简介】张振昭,华中理工大学无线电技术专业本科毕业;先后在中国科学院中南分院,广东工业大学担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并兼任系主任工作,从事高等教育、科研、工程开发和领导工作;主持并设计湖南省政府新办公楼、顺德市政府服务中心大楼、广州光大银行的弱电工程和第六届全国运动会主会场——天河体育中心、广州市友谊剧院、广州市黄花岗剧院等大型项目。
1987年以来,先后应邀赴美国,英国,德国,瑞士,爱尔兰,新加坡,香港等地区进行专业访问;曾出席在美国、德国和爱尔兰召开的国际电声年会, 1991年以访问学者身份公派到美国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合作研究课题;曾获中央文化部科学大会奖一项,广东省科学大会成果奖一项,广东省级科技进步奖两项,广东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两项,广东省政府立功奖一项,曾多次获得省先进工作者等称号。著有:《楼宇智能化技术》,《建筑影音应用系统》,《电气实验》等书籍。
声明: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自其它平台,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及立场。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
千家智客微信公众号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千家智客微信公众号(qianjiacom),随时随地知晓智能行业天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