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居

坚持产品与技术创新——专访康普中国大区总经理黄海涛

07年08月20日     千家综合布线网

[导读]

康普中国大区总经理黄海涛

  千家:综合布线自从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中国市场上对客户的培育以及网络的发展,在1997年-2002年,客户是否已经完全接受了综合布线的观念?当时客户选择产品时考虑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黄总:2000年以前,我们的客户对综合布线的了解还不够,不了解综合布线的价值所在,不完全懂得选择产品质量的好坏,性能的高低,以为随便装一个便可。2000年以后,用户在逐步的成熟和理智。他们已不仅仅满足于布线仅是使网络连通,而对布线方案的合理性、可延续性、扩展性等多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中国,随着国产品牌的崛起,对综合布线的概念推广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千家:综合布线这个行业的技术门槛并不高,可产品的更新速度相对其它行业要慢些,请问您如何看待此现象?

  黄总:综合布线作为智能建筑的“基础设施”,技术性也很强,并不是表面上看起来的那么简单。在产品方面,综合布线的产品更新速度会相对慢些,也是因为多个原因造成的。

  第一, 国内、国外一些厂商的创新能力比较弱。比如:6类产品,我们在1997、1998年左右就已研制出来,标准委员会对六类产品的标准编写,是参照我们的产品而出台的。到目前为止,国内,国外很多厂商生产的产品还没有达到六类的标准,他们以为做到六类线就可以,整个端对端系统有没有达到标准不重要,也不讲究创新,由于一些厂商的技术、产品还没有跟上行业的步伐,也导致布线产品的更新速度比较慢。布线行业是绝对值得投资的领域,一些厂商眼光放远些,前景会一片光明。

  第二, 用户需求。客户在选择布线产品时,很多时候以为一些没有认证的六类甚至超五类便可满足他们的需求,因此不需要再高的技术支持,不过,一些高要求建筑,用超5类甚至6类是远远不够的,这些也导致布线产品的更新速度比较慢。在美洲一些国家,相对高档的住宅都不再使用超5类产品。

  千家:综合布线在刚进入市场时价格相当昂贵,价格达到2000元/点左右,当时无论是厂商还是集成商以及工程商都能享受到丰厚的利润,到了1997-2002年,随着竞争的到来,当时的价格是呈现一个怎样的状况,造成这些变动的因素是仅由于竞争还是有其它相关方面的因素呢?

  黄总:综合布线行业早期市场的产品价格,大家都知道,是非常高的,利益也很丰厚,到2000年左右,价格已经降了许多,特别是施工方的价格已经普遍低了下来。当然,这要看一个数值:利润的绝对值。项目点单价是低了很多,但整体的市场需求量增大,点数增多,那利润率的绝对值就高,自然也就赚钱。只是相比初期阶段时,利润率有了很大的滑坡。另一方面,就是客户群,积累一定的客户,有固定的客户群,长期使用其服务,利润自然也不会少。

  千家:2000年10月AYAYA公司正式从朗讯科技企业拆分出来,成为独立上市的高科技公司,请问当时采取这一措施的原因及带来的影响?

  黄总:从个人角度来讲,SYSTIMAX没有任何的变化。如果硬要说其原因是什么,个人认为是公司本身对自身的整体发展做了深入的调查评估,慎重考虑后,才做出的重要决定。当然,在企业内部,我们的整个团体并没有任何的变化,无论在实力、业务、技术等各个方面,都没有因此而受到任何的影响。回头看这一举措实践后的七年来,对公司没有任何负面影响,相反,积极意义倒是更多:我们做得更专业化、更利于本身的发展。在整个拆分过程中,包括2004年康普的收购,当时,我们的产品已经成为康普的主流产品。正如康普的股价一样,在收购AVAYA的SYSTIMAX前,康普的股价与现在的股价整整相差七倍,短短三年时间,对SYSTIMAX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其实,我们的每次拆分与并购都不影响公司的发展,这些还得功归于我司有一批优秀的领导者,将合并后的企业文化融合得恰到好处,使得我们的市场份额一直处于行业领先水平,效益也持续稳定地增长,在业界无厂商能及,可以说,在布线行业里我们的并购是个典范,优良的传统,出色的人才,团结的核心力量都没有流失,我们一直做得很好。

  千家:在1997年-2002年期间,康普在中国完成的有标志性的工程,是否可以给我们介绍一下?

  黄总:我们的标志性工程很多,在上海浦东一眼望去,大部分主流大厦都是我们的标志性工程,1997年的金贸大厦,东方明珠等等;在北京:长安街上有很多我们的项目、北京机场、中国银行总行(1998年),电视台,广播电台(奥运会使用中)等等也应用到我们的产品;在广州:广州机场、广州国际会展中心(目前国际上最大的会展中心)当时也应用到我们的产品。1996年后所有的全运会场馆(北京、上海、广州等)都应用了我们的产品。

  千家:贵公司在1997年-2002年推出的产品有那些,当时主推与在市场上的主流产品是什么?

  黄总:我们研制的产品都是为高端用户的追求服务。一直以来,我们提倡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无论在哪方面,都是对方在追,追上我们的产品,我们的技术,他们最大的特点,是在价格方面尽量适当,打价格战。作为这个行业的领航员,我们必须与其它厂商拉开距离,我们会照顾到用户现在和将来的网联要求。

  1997-2002年间,我们的产品类型很多,其中LC型光纤连接器尤为出名,它采用推拔按钮式安装,是第一款真正为增加光纤设备系统的堆积密度而设计的耐用的小型化连接器,由于其小型化的光传输接收装配的广泛使用,LC连接器非常受用户欢迎,大量著名网络厂商,比如华为公司,都应用LC型光纤连接器,其已成为当时综合布线的主流产品。其中还有OM3万兆光纤,早在1997年我们公司就已推出。在铜缆的解决方案,我们领导6类以及10G布线的发展,我们是最先推出理念和符合标准的产品的布线厂商。

  千家:目前布线行业假货成为了困挠厂商的一个问题,布线假货开始泛滥成灾是什么时候形成,您认为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呢?厂商应从那些方面可以着手减轻其影响?

  黄总:假货在1994、1995年时就已出现,当时只出现在国际品牌,现在连国产品牌也有,且随着布线行业的发展而发展。比如近几年原材料的上涨,导致一系列“再造铜”“铝包铜” “铁包铜”等假货现象的发生,而这种情况,往往会给产品的质量带来极其不好的影响,小到一些线缆的外皮破裂,大到整栋建筑的寿龄。一些厂商看不到事情的严重性,一昧地追求利润。很多时候,假货的利润是非常高的,有些甚至达到1000%,试想想,如果不是原材料有问题,怎么能保持如此高的利润?当然,不仅仅是布线行业,其它行业亦有这种现象。

  假货如此多,一些用户甚至买不到真货,如何杜绝这类事件的发生呢?我认为客户一定要到厂商指定的分销商去购买,这些分销商直接从厂商拿货,不存在假货的问题,如有质量问题,我们从来也是严格查办。对于不是我们的分销代理商的小公司,没办法杜绝他们不生产假货,但我们也有指定的打假部门,很低调的封杀一些挂着我们名义造假的代理商,工程商。因此,我的建议是:第一,宣传合理的代理渠道,第二,继续打假。

  千家:对于现在大家常讨论的“数据中心”,您有何看法?

  黄总:数据中心设备的特点是:容量大,性能好,可用性高,管理性强。对于用在数据中心上的设备一定是最高端产品,要求灵活,方便;速度越快越好,使得对传输介质的要求也高,可管理性解决方案也有些要求。我们是少数几家花大量时间和精力来研究数据中心应用的布线厂商,在美国,我们有一支精悍的专业研究团队,有技术支持,有很多相关产品及解决方案。其实现在用户都应该用数据中心的设计理念来看待他们的IT网络。

  绿色数据中心,主要是选材上尽可能的节能,比如:电缆的外皮达到绿色数据中心设备所指定的数值。其次在能源运用方面,什么时候开,什么时候关,采取能源控制,达到节能环保的作用。

  千家:黄总进入布线行业十多年,见证了布线行业的风云变幻,您怎么看待未来的“光进铜退”现象?对于布线市场的未来发展您有何看法?

  黄总:就目前来看,在铜缆和光缆的销量方面,铜缆还是主流,企业布线市场上80%都是铜缆。一方面,在以后的发展进展中,光纤在价格方面慢慢变低后,其应用会越来越广,自然而然,取代铜缆是有可能的,但将是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到2010年以后,铜缆还会占多数,这是因为光纤转换设备的价格昂贵,使得“光代铜”的发展需要一个持续漫长的过程。另一方面,与用户的需求有关,铜缆的性能基本能达到用户的要求时,光缆取代铜缆的过程就漫长了。

  布线行业是个很稳定的行业,从我1988年接触布线到现在,20多年来,布线行业年年在变,一直持续稳定地增长。2001-2003年间,随着IT行业的一时衰落,少数网络公司的告破,布线行业都不曾出现低谷。作为智能建筑的“基础设施”,综合布线必不可少,只要中国的经济在增长,布线就会随之持续稳定地增长。当然,竞争会有的,也是残酷的,但对于有竞争能力,竞争优势的厂商来说,只要找准自己的定位,找到本身的优势,是不存在问题的。康普不会打价格战,我们只会找准客户,将自己的产品理念宣传出去,建立起一定的客户群,就算再严峻的考验,我们也能勇敢挺过。

  很多人提到,无线网络的出现会给布线行业带来一定的冲击力,但无线的应用也需要有线的技术支持,无线应用越广,使用的线缆也越多,也能更好地推动综合布线的发展。总之,作为一个“基础设施”,我认为只要市场需求量在涨,综合布线市场就永远不会跌,前景将一片光明。

声明: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自其它平台,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及立场。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

千家智客微信公众号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千家智客微信公众号(qianjiacom),随时随地知晓智能行业天下事!

编辑:

相关推荐

100/100字符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