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居

直击2013第14届中国国际建筑智能化峰会(A会场)

13年12月10日     千家网

[导读]2013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建筑智能化峰会——广州站的活动于12月10日早9点在广州中国大酒店拉开帷幕。广州站的活动将分A、B两场同时进行。A会场的主题是“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技术高峰论坛”,将由著名专家、知名品牌分别围绕如今的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技术做精采演讲。

        背景:中国国际建筑智能化峰会是智能建筑行业领域每年一次的国际性的盛会,被誉为智能建筑行业第一会。会议主题涵盖智慧城市、智能弱电系统、照明智能家居安防建筑节能、系统集成等相关细分领域。每年在北京、上海、广州三地分别举办(本届峰会在京沪穗三地举办,上海站与北京站已于11月完美落下帷幕),现场专家云集,汇聚行业上百家知名品牌携最新产品或技术现场展示,现场吸引到超过2000名专业观众参加,是智能建筑行业最大型的会议。

  直击2013第14届中国国际建筑智能化峰会(A会场)

  由千家网与千家品牌实验室共同举办的2013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建筑智能化峰会——广州站的活动于12月10日早9点在广州中国大酒店拉开帷幕。广州站的活动将分A、B两场同时进行。另外,在中国国际建筑智能化峰会(广州站)举办同期,2013中国智能建筑品牌奖的颁奖典礼也将于当日晚上在广州东方宾馆隆重举办,届时将颁发“中国智能建筑品牌奖”。

  直击2013第14届中国国际建筑智能化峰会(A会场)

  以下为峰会现场实录:

  时间:2013年12月10日上午9时

  地址:中国大酒店丽晶厅

  主题:从智能建筑到智慧城市(A会场)

  主持人:各位尊敬的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感谢您在百忙之中出席2013年“第14届中国国际建筑智能峰会”,本次峰会由千家网、千家品牌实验室协办,每年一届的“中国智能建筑智能化峰会”从2000年开始到现在已经走过了13个年头,已成为每年中国智能建筑行业的一次大型峰会。今天,我们再次相聚在广州,共同交流和分享智能建筑行业最新发展趋势与建设成就。

  2013年第14届中国国际建筑智能化峰会在上海、北京、和广州三各城市举办,除了今天进行的广州峰会,上海、北京的峰会已于上月成功举办。本届广州峰会分为A、B两个会场,A会场的主题是“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技术高峰论坛”,B会场主题为“安防解决方案技术交流论坛”,将由著名专家、知名品牌分别围绕如今的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技术做精采演讲。

  首先,我很荣幸的向各位介绍出席本次峰会的领导专家,他们是: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智能化技术专门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建筑设计研究总监顾问总工程师张文才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工程智能设计分会副秘书长张宜

  中国绿色建筑与节能委员会绿色智能建筑组长、同济大学程大章教授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教授级高工耿望阳教授

  现代设计集团华东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翟二澜

  千家传媒CEO向忠宏

  再次感谢各位领导和专家对本次活动的支持和厚爱,同时本次峰会得到很多赞助商的支持,他们在行业内有很高的知名度,接下来跟现场的朋友一起介绍一下我们的赞助商:罗森伯格亚太电子有限公司、德特威勒电缆系统(上海)有限公司、南京普天天纪楼宇智能有限公司、同方泰德国际科技(北京)有限公司、TCL-罗格朗国际电工(惠州)有限公司、成都大唐线缆有限公司、耐克森综合布线系统(亚太区)、美国康普公司、美国西蒙公司、美国泛达网络、同方股份有限公司、艾柏森通讯技术(深圳)有限公司、立维腾电子(深圳)有限公司、美国CNET科技有限公司、东莞日线线缆有限公司、深圳市吉祥腾飞科技有限公司。

  我们今天的峰会得到兄弟媒体的支持,接下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合作媒体有现代电器智能建筑杂志、布线安装与维护、家庭影院技术杂志、数字社区与智能家居、阿拉丁建筑电器、中国照明网等;独家网络直播新浪家居,再次请现场的朋友把掌声送给以上的赞助商以及我们的兄弟媒体,谢谢!

page

  接下来我们的会正式开始,首先有请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总院顾问总工程师张文才先生上台为我们致词和演讲,他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智慧城市中的智能建筑项目特点,掌声有请。

  张文才:智慧城市中的智能建筑项目特点

  张文才:各位早上好,以往参加千家网这个会主要是致词,现在还有一个技术讲座,我讲千家网经过这么多年不容易,尤其是当年在上海的时候我觉得更不容易,因为上海地方的限制,所以必须给人家一个机会,我们公平竞争。我觉得不容易的过程中可以看到这个媒体、千家网在这个行业中的影响是越来越大,而且在中国来说,我自己感觉每次这种峰会能够到会的人数和赞助商的质量是首屈一指的,所以切实体会到做不容易,做好更不容易,但是他们做到了,所以向他们表示衷心的祝贺,也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他们给了我一个题目《智慧城市建设中的智能建筑项目特点》,这个是跟我们生活相连的,前一段时间建设部组织一个示范项目,然后一线城市、二线城市都上了智慧城市的建筑。我们以为智慧城市就是城管,这个大家固有的概念就是穿制服管小商贩的事,其实不是的,城管是对城市的管理,城市管理涵盖很多方面。我们说一个城市的主要领导就是他们,城管就是涵盖这样的问题。像我们的智能电网、智能土地资源管理、智能的房地产交易管理、智能城市安防、智能城市交通、智能城市的能源管理、市政管理、突发事件管理等等,这些都是属于城市管理范畴。

  很多人还提出一些其他的方面,像桥梁塌了,你能不能对这个桥进行智能的管理,那么就需要在设计的时候有一个准备在里面,这个国际上早有对他的状态进行探测。

  城管的架构和设计的领域涵盖了方方面面,前两年提到一个数字化城市,现在提出智慧城市,这两个是有区别的,数字化应该这么说,经过这么多年,我们现在生活中遇到的不能说全部,大部分都涵盖了数字化的产品,数字化的技术已经在我们这里面渗透进去了,但是数字化不等于智能化。所以说系统要具备数字化,这是基本的前提条件,然后要具备智能化的功能,要具备信息资源的共享,还要具备跨行业领域的协调应用,这就是我们做智慧城市里面各方面体现出来的,大家在各自的平台上做自己的工作。但是说到资源共享是很难的,我们据个简单的例子,有一些东西不是技术上的问题,而是人为的问题。你说我们室内的无线覆盖,有几家在竞争,你装一套可以吗,可以,但是怎么分成说不清楚。这就形成一种如果各装各的免费给你装,如果装一套自己装,这就形成在屋子里看到的很多东西集中在一小块的现象。

  所以说技术层面上,智慧城市建筑,是基于信息互通互享的平台,达到人与人、人与物的联络,这个就通过城市的网络,这个多少年以前整个市场部都做这方面的工作,所以基础平台、基础设施已经做的很好,但是实现中国的信息平台,将种猪中的信息通过汇聚、处理、传输,形成一个网络。我记得2000年以后要做中国的中关村,80年代的深圳到2000年以后的中关村就是这样的情况。中关村里面的网络都是由他们里面的投资公司自己完成,通过一个统一协调的规划,将来建筑在里面的,你要用什么样,哪一家网络运营公司都可以租用,就形成一步到位。

  我们从智能建筑的定义来看这个问题,智能建筑是以建筑物为平台,然后提到架构、系统、应用、管理、优化、组合,有感知、推理、判断、决策、综合、累计形成高效的环境。所以说智慧城市是由各种各样的建筑组成的。如果建筑还是一个笨的建筑,不具备智慧的能力,可想而知是跟这些建筑说不上话的。我们的生活、工作也就没有什么资源可以共享,所以要求我们必须是有一个智能的建筑,这样就不至于形成一个孤岛。

  第二个是我们生活、工作大部分是在室内进行,所以作为智慧城市的结点,涉及到各个领域,而智慧城市涵盖了大部分的领域,我们说的有一些是室外的东西,跟我们室内可能关系不大,但是大部分还是涵盖在一起的。

  所以智慧城市里面也是需要这方面的,通过各个建筑的信息,当然是有用的信息,进行和好的分析、判断,对于整个城市的智能化做更好的管理。项城市的土地资源,通过卫星定位下来,这个土地给了谁,这个坐标有没有移动,有没有可能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这些都是很清楚的,在一块的信息如果给了其他部门,他同样很清楚要把这块地怎么做规划,规划之后电子坐标点是怎样的,这家施工单位的技术质量监督机构对这个进行监督,他就清楚这个情况。另外一个是施工现场也需要时时刻刻的监督,像施工单位自己做检测不是没有,但是很少,因为他知道建筑施工过程中尘埃是非常大的,城市的管理如果看到这个超标必须采取果断的措施,要求他进行一些治理,所以对城市来说,空气的污染各方面也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

  以前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一个房子可以买好几家,现在是交易完以后立刻在网上进行房主的变更,我在网上调出这些信息马上改柯易知道你是否是欺诈的行为,所以这个也是进行实时的管理非常方便的方面。另外,城市的官网,智慧城市要做到用电、用水、用气出现故障的时候怎么进行应急处理,他不影响到故障建筑周边建筑的正常运行,这个时候需要他有一个预案。因为有一些东西,就是这里一出事,其他的一大片都停了,有没有这样的可能构成一个网,就是这边出问题,那边停掉,剩下的都可以运行,可以通过不同的回路把它供过来,这种目前在一些城市里面还是比较欠缺的。

  另外我们在抢修建设的过程,有一些建筑不要造成更大范围的影响,不要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因为我们有一些办公还好一点,尤其是对一些工厂企业,他们在正常的生产,需要一些能源是电或者水或者气,这个时候如果突然停了,人家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以前记得有这样的说法,一个单位对用电的质量要约定,如果停电时间长以后会报废,像炼钢的一冷却以后这个炉子没有用了。

  还有一个方面是跟我们衣食住行有关的,就是不出门知天下事,以前这些纸质的或者口头的,但是现在的信息发达情况下都达到这一条,我们可以在办公室或者住宅楼进行人们之间的沟通、可以进行购物、银行交易、证券交易、察看交通出行、天气预报什么的,在家里可以大到国际、小到一个地方的信息都知道,这就是城市的信息网络与智慧城市的信息网络是相同的,达到一种资源的共享。

  另外关于能源的问题,因为能源是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的命脉,国际上将能源的安全提到一个国家安全的层面上,这是少有的。但是提到能源安全这个问题不是中国一家,美国也在提,因为一个国家的发展确实是要靠能源,我们说人要生活要靠粮食,粮食是一个人生活的基本保障,而且就中国来说地大物博、人员多,所以能源安全来说用量是世界最大的。一座城市里面,主要领导人是第一责任人,关于节能的问题,所以全面做好这种节能。一个建筑和相应的设施在运行过程中的合理操作控制达到节能,另外一个是市政各种能源在输送过程中不必要的损耗,三是充分利用大自然的免费资源,像太阳能、风能。现在智慧城市对能源消耗方面的感觉,应该做到掌握各种建筑实时的耗费情况。这一点从08年提出关于大型公共建筑和智能办公建筑进行的能耗的计量,这个是把所有的能耗实时的上传到相关的部门,但是我们要知道你自己知道耗能怎样也管不了,他只是提一个数据的统一作为,他知道而已。但是反过来我们要对各个建筑真正起到一个能效管理,就是既然有了这个数据,数据是否合理都要通过分析、诊断,从而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从能耗的计量真正达到能效的管理,这就是用这些的效益怎样,是合理还是不合理,不合理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这一系列的措施落实下来,我们该用多少就用多少,而不是说浪费。

  因为我们的生活、工作环境需要耗能,在建筑中,对于能耗的检测、能耗的数据是由建筑、智能化系统来完成的。在城市也是有城市的能耗系统将数字进行分析,做成节能的决策,所以建立能耗平台对建筑的能耗进行分类检测,实时了解,这在能效管理上采取的问题,所以节能已经成为一项基本国策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因为我看一次国家发改委的会上说,他画了两条曲线,他说这是二维的,下面一条是国家自己可以控制的能源有这么多,但是上面一条曲线是国家现在生产、生活各方面需要的能源,中间有一个巨大的差额,这个差额就靠在国际上购买、交换,所以说到一句话,我们如果不注重这种节能,将来我们可能所有的企业赚的钱不可能再用于企业的扩大,也不可能用于企业的一些其他技术上的开发,要把这些钱拿去再买能源,那样就等于自杀了。

  所以我觉得从这个方面来说,节能势在必行,能耗检测能够有效的提供决策的依据,检测的能耗与国际大平台联网,及时的发现浪费资源的现象。我在长江师范大学一个软件平台的验收,他实时的做了一些情况,它的表格一拿过来看到那个曲线,我问他那个曲线表示什么意思,检查的结果就是长期的漏水现象,然后我们画一个水表,一个月查一次,你只能说用了多少,你不知道平时的滴漏现象。所以说就可以发现这样的问题,我觉得对于一个城市、对一个建筑都是适用的。

  另外就是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安全的环境,现在整个公安系统打造平安城市,对建筑来说,他在这方面,尤其是大型的公共类的,像机场现在就打造一个平安机场,不管是北京的还是重庆的,他就是叫平安机场。他做了一个视频监控的东西,就说到任何一个地方,这个机场里面都有一个摄像机可以覆盖到的范围,可以了解里面的情况。所以机场航站楼里面原来有两千多个摄象头,现在增加一千多个,因机场里面出现很多广告,还有其他的东西,他可能对视频监控有一个遮挡的作用,要考虑这个问题,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还有特别的情况。所以这些就是出现建筑内的情况建筑信息,还要往城市总的检测平台上输送信号,构成这个建筑或者一片、一个城市安防的网络,我们现在这种安防和我们一些交通的检测,有很多地方是相通的。那天报道一个女的讹诈一个外国人,最后找到视频工控的东西,发现老外骑摩托车把那个女的撞了,这不是讹他,而且这个老外是一点事情都没有,所以这个城市上的信息和建筑内的信息,我们要查一个人在城市里面的问题,他可能不在外面,可能在建筑立面,这样可以保持一个无缝的连接。另外一个是智能交通的问题,这也是困扰大家的,人们长期因为停车难怨声载道,前几天说北京有一个笑话,从西直门到复兴门可能就三公里左右,一个司机在西直门到复兴门之后,从后备厢拿出一个锤子打下去了,打什么呢?是一个蜗牛,他说从西直门出来你就跟着我,一直跟到复兴门。所以说我们一直在智慧交通方面要做什么?就是我们在出行之前应该知道哪些道路情况怎样、哪些路面停车、地上停车多少。现在有一些城市是地面的停车位可以管,建筑立面的管不了。但是那个资源可以搜集起来,这样就很好,到上海我们经常看到,在北京也可以看到,到某条街道的时候才知道什么单位有多少停车位,现在还有多少空位,我就说不要再这个街道上,从家里出门的时候就知道行不行?你说没有停车位了,我根本就不开车过去,这就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

  还有一个道路检测的情况,还有一个应急的情况,对于一个城市的低洼地带、被水淹的地方要有一个信息出来这边是城淹的地带,那边高速路口知道前面不通了,这里还让车过来,这样一点都不人性化,所以这些是要做好的。这个城市的交通智能化对老百姓来说确实是非常大意义的,所以我们说构造一个智慧城市需要我们做好建筑内的智能化系统,采用开放的通信协议,真的达到智资源的共享,具备对外通信的能力,所以我们现在建筑设计里面,包括我们的安防、消防等等,应该是直接对外友一个语流的出口,其他的我们也要考虑这方面的问题,所以说我们避免一些人为的干扰因素,做到真正的该做到资源共享的就是资源共享。在建设智慧城市的时候我们首先要搞企业,因为不是传统的人工智能系统的简单叠加,而是要整体考虑,有技术层面的东西,也有人为协调的东西,这个协调不是我们个人可以做到的,也是整个城市里面最高的领导层面要协调的。所以说这个问题上来说,我感觉应该是那些方面有一个统一规划和部署,还有一个协调性。这样的话,就避免了不必要的投资,也可以把我们的智慧城市做的更好,把我们的智能建筑和智慧城市紧密的协调起来,谢谢大家!

page

  主持人:感谢我们张总工的精采演讲,谢谢!近几年来随着智能家居市场的逐渐升温,越来越产品慢慢的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也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作为智能化时代的产物,智能家居以一种全新的形象步入大众的视野,大大颠覆了传统家居的生活方式。接下来我们有请罗格朗智能家居销售高级经理黎辉先生,他演讲的题目是:智能家居的关注点,掌声欢迎。

  黎辉:智能家居的关注点

  黎辉:各位专家、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首先我要代表罗格朗感谢千家网给我们公司这么一个交流的机会。刚才张老师从智能建筑、智能城市角度介绍了发展和技术的要求,我们作为企业,做不了那么大的事,专家管大事,企业管小事,我们就管一点小事。智能家居是我们智慧城市的细胞。从罗格朗的角度来说我们就从这个细胞开始,今天这个地方我想跟大家分享的不是技术问题,而是一个认识的问题,是观念的问题,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昨天我参加了一个智能工坊的活动,在那个活动上提到一个很尖锐的问题,我相信也是在座的各位都关心的问题,那就是什么是智能家居?要解决这个问题,我想首先从关注点开始。

  今天我要讲的几个内容,第一,什么是智能家居,这是一个弱智的问题,但是我们必须谈;第二,行业的异化趋势;第三,应关注什么人群,第四,物联网架构下是怎么回事,最后介绍一下罗格朗智能家居的理念。今天在这不为罗格朗打广告,而是介绍一下我们是怎么认识和定位智能家居的。

  第一个是关于什么是智能家居,在这个地方我想提出几个问题,大家可以思考一下。在座的各位住过智能家居没有?住过的举手,没几个。我们如果没有住过智能家居能体会到智能家居需要什么吗?那么你真正了解智能家居吗?现在大家已经在开始做这个事,究竟智能家居是怎么回事?其实它不是一个东西,它只是一个概念、一个想法、是人们的一种梦想,没有定义,每个人脑袋里面的智能家居概念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如果这样的话,他家卖智能家居,这个说法是错误的。

  智能家居走了十多年的路,一直没有落地,因为大家都在追梦,追梦是件好事,可梦醒了怎么办?所以不管是商家、创业者还是消费者都在追一个梦,在这个梦中梦想自己很有钱了,这就需要智能家居,那么到底智能家居是为豪宅做的还是为老百姓做的?这个问题完全打破了梦想。再一个从行业的角度来说,有很多大家说不清楚的问题,像概念、价值、品牌、渠道、功能等等,还有商业模式的问题,其实所有的问题归结起来只有一个问题,就是思路问题。

  下面,我讲一下行业的异化趋势,为什么叫异化?是因为我们大家在这之前都是在以传统的智能家居继承思维考虑智能家居的,或者我们以梦想考虑智能家居的时候,结果发现变成跟自己的想象不一样。第一个不一样,我们可以看到国内外的IT企业大面积的进入智能家居行业,我们知道在美国苹果店上大量的卖灯控产品,它实际上是苹果的APP,这个是飞利浦出的,它不叫智能家居,只叫灯泡。一年之内销量可以卖130多万套,这个是值得我们考虑的。第二是谷歌安卓推出以后包括智能的内容,接下来小米的动作更大,推出了盒子,马上又要出路由器,这个路由器都有哪些东西放进去?有太多的APP在里面,这个APP是不是也可能包含了智能家居?接下来,我们的可视对讲行业是不是面临一个新的颠覆,就是它的经营在高速网络的情况下做一个大范围的虚拟社区,数码产品替代了传统的产品。穿戴式的数码设备,像眼镜、手表、鞋子等都是智能的。那么智能家居市场到底什么时候到来?也许是明天,做单品智能的有它的考虑,做传统智能的有它的考虑。

  接下来我们再看一下我们的消费者。我们所有做智能家居的,都知道自己的消费者是谁吗,你们的对象是谁呢?因为我是做销售的,所以我们关注的是销售对象。那么我们首先看一下智能家居究竟是不是要分几种不同类型?我在这把智能家居分成自动化家居、数码化家居、智能化家具,这个是我个人的观点。罗格朗做了那么久的智能家居,拥有上千种产品,历时三十年的销售市场,可是我到现在仍然认为叫自动化家居,因为罗格朗产品在欧洲叫自动化家居,在中国才叫智能家居。我们看一下自动化家居,我的定位是设备控制的特性,到数码化的时候就有问题了,就是我们说的单体智能或者软件智能,像手机、电视等等很多,这些都可以互动。然后它在一个界面上操作,你要真正体现出它的智能,就要有大数据统计,这个基于大数据的时代,才有可能叫智能化,但是大家的梦想,在美国大片里面谈的是智慧化的家居,有很多仿生的科技,可以跨时空,用虚拟的方式再现,这个可以考虑不同的定位,所以有不同的定位就一定有不同的消费群。

  我们看一下谁最需要智能家居?第一个是数码达人,第二个是土豪新贵,第三个是老弱病残,第四个是懒人,第五个是文化人。你们感觉谁最需要智能家居?其实都需要,只是每个人想法不一样。作为数码达人来说就想玩,年轻的80后、90后。土豪新贵需要的是展示自己、炫耀自己;老弱病残是需要帮助;懒是需要替代,这些不同的人群产品是不一样的,第一种需要廉价、新潮、时尚数码化的。第二种是需要稀有、品牌不多,但是一定要傻瓜化。老弱病残的一定要简单、廉价,而且非常适合实用。懒人就不用说了,尽量可以替代。文化人需要品位,像艺术品、装修的艺术性等等,以及品牌的艺术根底。 我们再看一下谁最不需要智能家居?我这列了三种人最不需要,第一种人是有太多的钱,以至于根本不用考虑太多问题。第二种不需要的是能活下去就不错了,地种是这样的,早就超越了。除了这三种人之外,我们大部分都是需要的。如果从那个角度来说,我们可以划分成不同的类别,然后对他找到最适合的智能产品,找到最适合他需求的产品定位,所以说这样一来的话,智能家居才是丰满的。

  既然是这么多人群,那么我们该怎么做、我们的智能家居技术层面上怎么体现?现在我们大家都在提互联网、云计算,简称云里雾里,谁也搞不懂。我们看一下,其实如果我们把物联网的概念去掉以后就发现是一个设备与设备的连接,就是物与物的连接,互联网是人与人的连接,概念上并不复杂。我们再看一下是不是真的在智能家居里面?我们家里这些东西谁都有,我可以告诉大家这些东西都是智能的,他们都有芯片、软件,甚至可以联网。你说不是智能家居、没有用过智能家居?这些就是智能的,手机是智能的,难道你不是生活在智能家居中吗?但是在物联网上是散的,我们把这些零碎的产品整合起来,通过一个平台实现可操作性,充分利用各自的资源完成我们要的内容,这个时候就产生新的价值,就叫智能的整合价值。

  我们再看一下物联网架构的智能家居模型,我们从物联网架构中看到,模型的最底层是传感器的控制,再高一点我们可以把我们的数据、综合数据库进行统计实现对它的回馈,再高一点需要一个平台进行运营,再高一点需要纳入城市运营、智慧城市中,这个跟政府有关。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个里面,就是我们搞企业的,第二个是基层的,第三个是做经营的需要一些数据,第四个运营商,我们的电信、移动都会用这个,第五个还是我们的政府、社区,所以理想的智能家居应该是这样的,我们现在做的只是一个基本功能加一个延伸的应用。

  我们看看究竟智能家居谁能做得到?我个人认为没有一家企业做得到,那么就不要说自己做智能家居,你只能说在做一个智能化的产品,这样就可以了,因为传统的和新的之间就会发生矛盾。我们看一下矛盾究竟在哪?首先我们要认识什么叫传统的智能家居?传统的智能家居是这样的,我们把那些灯、视频设备、安防设备、家电设备通过一种方式整合起来,比如通过有线、无线实现整合控制、遥控,然后再附加一些远程控制,实现远程监控,但是他一定不会融入大智慧城市中,这是传统的整合一些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未来的是怎样呢?我们看一下新的东西。未来的灯是智能的,现在已经做LED的智能灯泡,飞利浦已经卖了一百多万套,云电视、云空调都有智能的,那么所有做终端的,包括手机、电脑、电视都是智能的,还有盒子这些都是智能的设备,还有多媒体娱乐设备,他们存在以后,智能家居做什么呢?其实发现互联互通才是智能家居的根本,那么怎样让他们之间相互操作,这个时候就出现一些布线的连接,装修在我们消费者的比例中占到1%,99%的人不用智能。这些东西都是被对他们之间的整合,相当于水泥一样,但是有一个基础,就是加工没有网络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最后他们一定是相互分享的,所有的数据是共享在云平台上的,这个就是新的智能家居。如果这样大家找到位置的话,就知道你该怎么做。所以我们说努力找到自己在智能家居的位置比创造更重要。罗格朗是传统的企业,在这样的新变化中,自己怎么找到自己的位置呢?罗格朗找到:?开放与分享。罗格朗自己的产品有很多品种,包括灯光控制、音乐、安防、温控。但是我们现在仍然赶不上时代的发展,不管我们一年销售多少,对于这个大市场来说,还只是冰山一角。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用了一种办法叫开放,我们可以开放自己的协议,跟所有的第三方系统进行连接合作,所以在一个智能家居中,做过集成的都知道,罗格朗的产品在里面的只是一部分,不是全部。

  接下来我讲一下罗格朗的理念,这个时候要找到不同的需求、不同的客户,第二要有人性化的关怀、要节能的理念,要简单,最后是科技与艺术的和谐。首先讲不同的需求,刚才我们说了有数码、达人、土豪新贵,我们都可以满足他们,我们有两个品牌,一个品牌大家是没有看过的,在市面上已经找不到的品牌,叫做bticino,还有一个是我们罗格朗自己独有的品牌,这个品牌从中高价位都有,当然也会开发新的中低价位的产品,但是它都是一个互联互通的品牌。

  在罗格朗的产品中我们考虑很多有关人文化关怀的产品,这些产品和功能都可以作为在智能家居中的一些很有用的内容,虽然看起来不起眼,比如一个产品我们叫挥手开关,这个表面看是开关,但是能解决很多问题,第一我们不想碰那个开关的时候,只动一下手就可以了,第二这个是要在合适的位置动,比如卫生间、厨房你手上有水不愿意动你动一下就可以了,但是远一点的时候是不会动的。第二你晚上起来要找开关,我住了几十年的酒店,一直都没有一个酒店让我满意的,因为晚上起来的时候根本找不到开关,那怎么办呢?有一些做基层的就说我们改,然后灯开着,但是找不到最好的方法。我想过一个就是用手在旁边挥一下,那样可以启动了,那样就很人性化。还有收音机、背景音乐大家都清楚,但是真的喜欢听的,老人在家里听最多,他们喜欢听收音机,不能小看那个东西。

  第三个是节能,节能这个理念我就不说了,大家都有的,我只说一下节能中的一些办法,他可以对每一个回路的用电、耗电数据进行管理,还有一个是简单的,我们看到这个是其中一个产品,这个产品做数码的人很愿意使用,但是作为老人来说根本不愿意使用,或者一个家里有保姆也不会用这个东西,所以我们用一个办法,就是所有这种智能控制都可以用开关替代,也可以实现各种组合的功能,最后我们发现一个场景控制器也可以等同于两个开关。如果这样的话,人性化、简单化就做到了。当然远程控制也是一个把家里的事简单化的一个方法,这个就不介绍了。

  最后我讲一下关于科技与艺术,这个我代表罗格朗感到很自豪。因为我发现很多国内的产品,包括一些国外的产品,定位不一样,国外的是工业化、商业化的用在家里不伦不类。国内有很多先进的产品,但是在艺术上差一点距离。而罗格朗在这一点来说,是全球最大的开关企业,在开关层面来说目前还是第一个,我们有最豪华的特殊钢和特殊石材的面板,还有精品、时尚的跟装修搭配。

  最后关于理念,就是要让它产生舒适、安全的感觉,但是最重要的是要有价值感,这就是罗格朗的智能家居理念。谢谢大家!

page

  主持人:感谢黎总的精采演讲,谢谢!现场的朋友都知道低炭城市、绿色建筑已经成为未来的发展必然趋势,让人和自然得到和谐的发展,这也符合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每个行业现在都在进行技术创新,为打造绿色节能城市做贡献,接下来我们有请美国西蒙公司市场经理许向红女士演讲,她演讲的题目是:绿色节能、西蒙相伴。

美国西蒙公司市场经理许向红

  许向红:绿色节能西蒙相伴 

          演讲主题:绿色节能 西蒙相伴

         演讲嘉宾:美国西蒙公司市场经理许向红

        许向红:谢谢大家,我今天的题目叫绿色节能。前面专家讲到智慧城市,智慧交通,其实跟绿色节能是相关的,我们今天这个反应,从上海到北京到广州,看到城市污染的指数都不一样,我们切身体会到环境对我们多么重要,我们虽然作为一个企业做不了太多,但是我们应该从这个角度考虑一下,能否做到一点点节能的意识。

  美国西蒙公司是家族企业,今年是110周年,昨天我们总裁在北京正好开一个新闻发布会。公司一直有一个理念,就是品质创新、服务价值,这是一个公司的口号,在1903年创立之初就有这样的理念,也是让他可以维持110年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

  讲到西蒙的企业,创新和技术这两个是核心的动力,技术创新的标准,西蒙公司在历史上也是有很多的第一位,我们不细讲,像第一个创立五类的供电系统、第一个推出六类活动,慢慢有一些标准的产品出现。我为什么放这两个照片呢,因为是国际、国内标准的领域做了很多贡献。

  西蒙公司有一个文化,就是在最初的时候希望是一个可持续性发展,因为是家族企业,本身这样的需求,他不是要上市,也不是要吸引什么,就是踏踏实实的做。所以在第三代总裁的时候,他就说要给后代留下一些什么,虽然我们越做越大,但是我们是不是有一些更好的东西,所以买了三千亩的森林,这个不做任何的开发,就是给他们做一些考察的服务,这个森林一直也是作为一个慈善的基金,就是保持着,而且一直是获奖的。

  除了这个森林之外有一个太阳能建筑的建立,这个是在前两天,也是号召节能的。虽然太阳能的建筑不省钱,但是对环境的保护来说是可以节约一定的能源,每年可以节约170吨的能源。我们可以采取一个可循环、可重复使用的材料,所以西蒙的材料99%是可以循环使用的,如果不能循环使用也放到一些环保的垃圾处理厂。通过这些处理,我们碳排放和碳抵消达到179%,这个是我们为太阳能第三方的机构做的评测,我们全年的企业运作和生产里面的碳排放有9452吨,我们说的这些措施带来的效果是达到16885吨,所以总共可以减少的比例是超过我们的排放量的,我们希望可以给环境带来更多的保护。

  回到我们这个主题,就是绿色节能怎么跟我们产品、解决方案结合起来。现在综合布线里面,西蒙是布线领域的专家,他没有更多的产品,也没有说要扩展到其他更多的领域。综合布线的领域在销售比例里面最大两块数据中心和智能建筑。数据中心的需求, 10G、100G概念已经炒了很多年,这些标准也颁布了很多年,我们可以攀登这种应用的需求,我就不细讲了。我们每个都回顾一下这十年之内的变化,我们家庭的变化、工作环境的变化,我们个人的应用手机的变化,我们可以切身体会到身边流动的这些数据量是指数级的增长。

  昨天有一个记者问我们总裁这么多年一直来中国,印象深刻的中国的变化是什么,他说第一次来中国的时候是80年代,看到中国北京的马路是有车的,旁边有自行车,大家相安无事,可是现在来中国的时候第一个反应就是北京的马路特别宽、车流特别大、车非常多,可是这个车是跑不过自行车的,他坐在车上发现自行车比他跑的快。然后第二个变化是所有的飞机或者是机场、高速公路、高速的列车变化很大,我为什么讲这个?因为我们是有需求的,我们车不断的膨胀,有很大的交通需求,所以我们怎样把这些路建到适合我们目前的需要是非常值得我们关心的问题。

  我们的数据中心经过几年的运维以后,我们看到两个红颜色的智能和电子消耗,我们在座的各位也都能够体会到,你进一个数据中心,它的初始成本在运维里面是很小的,但是他真正的成本是很小的,实质上怎样把这个能耗降到最低,我们说综合布线的因素已经说了,我们在布线的建设也是有部分可以考虑的。这些相关的标准在国内有几个系列。第二个是国际标准,大家非常了解的是标书上写到的要符合的标准,我们这些标准都是比较大、广泛的标准,这些标注里面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所有的标准都推荐铜缆系统是6A、光线是OM4或者OM3以上的。为什么我们在超五类或者六类相对占比较大的比例,我们数据中心提到这么高的要求,我们刚才提到的他的40G、100G的阐述是有关的。我们可以看到下代国际标准,这个跟我们目前的应用不是最相关,我们可以了解目前国际标准正在制订的情况,我们在考虑6A或者7类是不是超出我们正常需求的时候,国际系统有八类系统,ISO有两个级别。第三个TIA也是有一定的波折,因为他是国产的,IOS是国际的,两个标准不是互相兼容的,有各自的立场,比如TIA五不是偏好屏蔽的,ISO是另外一个情况。我们现在看到有一个非常好的同步趋势,八类线直接就跨过我们国际标准的七类线,这个对我们ISO七类的接头相关的基础上更高级的八类线,在这个标准里面我们非常荣幸的走到一个协调的位置。

  为什么要6A或者OM4的这个产品呢,因为我们在6A里面有一个AXT。他的角距不完全一样,就相当于他说的是不同的语言,它的信号传输是有一点点偏差的,这样使它的录像是最好的。但是十级的应用级别关系的人群中还要考虑另外的原因,这个时候我们设备就没有办法相互的连接,我需要做什么呢?我们能想象到什么办法?其实我们可以想到把它拉开距离,每个管布一个线一点问题都没有,或者加一层保护层,这是很多厂家都会想到的,所以在6A里面有6A屏蔽的布线,不是6A的非屏蔽更畅销。那么非屏蔽的时候怎么办?可以把线变粗一点,或者外围加一些其他的处理方式,把这个间隔距离拉大一点,这些都是我们可以想到的办法。可能有一些人想到越高的速度要跑赢这个距离。因为像我们高速公路一样,速度越快的时候对线的干扰因素越敏感,我在实行的时候应该AXT的指标就变得越关键。这个除了刚才说的AXT的指标之外,还有一个很好的EMC,就是电子干扰的联想,他有非常好的QE的应用,因为我们大家知道很多综合布线,都是关系数据的,还有控变,控变的时候会升温,但是同样的应用我们屏蔽和非屏蔽上,我们做测试的时候升温的情况是不一样的。

  我们还看到一个特点,就是因为有一个非常好的ANEXT的指标,这个都是屏蔽上面的优势,当然有一个特点,就是这个指标非常好,测试也是非常高的余量,所以减少现场测试的环节。现场测试对ANEXT的要求是很高的,在6a类屏蔽是有一定的作用的,但是它的屏蔽没有那么明显在光线这个阶段我们可以看到是快速部署的,这个机的部署里面不能说一直有人进去做维护,最好是越快干扰的时间越少越好,所以我们把产品这些定好,直接计算机做的,这些是非常好的解决方案。这个40G、100G要求的不是两芯的应用,是八芯的,我们40G是八芯,100G是二十芯的,但是我们现在希望用八芯支持100G的应用。

  我们可以这样的智能建筑的产品,其实智能建筑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或多或少都在往这个方向努力,当然达到怎样的程度还是不一而同的。我们传统的概念感觉我们需要很多不同的布线来支持不同的内容,但是实际上现在有很多也是这样做的,也有很多的用户意识到进入这个应用的。这个综合布线可以把这些不同类型的线缆替换掉,支持这样不同的应用,实际上综合布线是可以做到的,这就看我们的用户有没有这样前瞻性的需求。这就做到一个方便的便捷性。我们说这个绿色建筑的导向,使你的布线更简单,你综合布线可以适合各种各样的应用。

  而且是一个快速部署的,也是非常节省劳动力、节省维护成本的,我们举个实际的例子,比如在一百万英尺的医疗服务区里面,它的通道是综合布线,不需要有很多类型,通道节省了40%,然后总体的布线量减少16%,有一些公布的数据,就是有一些另外的数据是可以节省最高达到33%。劳动力节省31%,这个我们劳动力这么明显的地方很重要,特别是一些国家的劳动力很昂贵的时候,这个节省是很重要的。我们这个可以节省293万多美金,所以我们说这个节省的比例是非常高的,是整个项目的10.5%,我们看到这个聚合布线给整个建设是带来很大的节约,而且这里面也是有一个很好的节省。但是在运维阶段我们看到大楼成本占据的比例,整个运作成本占50%,我们说绿色建筑真正做大的话,也可以节省70%。这样的数据值得我们考虑一下,能够用一个融合的布线做一个智能的建筑。西蒙的解决方案也非常简单,就是铜缆、光缆、智能布线、机柜,我们在铜缆方面有TERA、6A这些,TERA02年的时间成为一个标准,而且一直沿用到现在,TERA和6A有一个非常大的特点,就是6A可以展开看一下,有非常好的性能,有非常快速的端接、有非常高的密度。今天在座的很多是比较关注现场的可操作性,我们在快速端接里面,大家想象一下可以快到什么程度、我们资料写的是一分钟,但是真正是少于一分钟的,我们可以看到实际的,这里面有一些关键的因素,就是我们在跳线里面做了一个Smratplug技术,因为很少人在这里面做线路板,我们6A里面因为有个技术,所以使的性能非常稳定,而且余量非常高。他端接可以看到很快,因为是无线端接的。这个是我们在座的系统方面比较关注的,因为我们同样的模块在6A屏蔽里面,我不知道有多少家可以做到这样的功能。同样在屏蔽的模块里面可以做成采用的外框,这个是可以给用户作为识别的。我们在北美的时候,针对所有的集成商开放。他这个显示的时间是23.5秒,当然我们不要那么快的去做,可能一分钟是绰绰有余,所以我们在6A的屏蔽安装里面也是非常值得我们考虑的一个因素。这个与端接的解决方案我们可以攀登,首先是做到比较轻巧、比较节省空间,但是这些大家都可以想到的,当然要性能比较好,所以我们做了一个低损耗的集中布线的解决方案,这个低损耗模块一端是0.35dB,一些厂家是0.75,我们这个可能是业界最少的损耗。除了损耗的优势之外,还有一个特点,解决我们的LC可以做大现场改变极线,就是有一些用户安装的时候考虑那么细致,我们要改极线就变得很简单,就是在外框做变更,所以非常便捷的做到极线的转换,这个方面也是考虑到用户的便捷性和可以节省空间,使气流更通常,节能上有一点帮助。还有一个好的解决方案,使我们在真正的连接的时候,小于2.6dB支持万兆的内容,我们是第一个满足他们这个要求的,最后我们做到这个项目。

  西蒙还有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公司品质服务价值,我们说服务里面有非常多的内涵,包括全球的供应链等等。我们绿色设计和绿色智能建筑服务是我们值得一提的。中国在数据中心和智能建筑里面,我们的案例非常多,现在有三大运营商的,我们有很多银行界的数据中心,包括企业的,我们在楼宇里面也是比较不错的解决方案供应商。我今天的演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page

  主持人:谢谢许总的演讲,前不久主建部刚刚公布了智慧城市,相等掀起智慧城市的热潮,这也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接下来我们有请中国绿色建筑与节能委员会绿色智慧建筑组长程大章先生来为大家分享他的演讲——智慧城市顶层设计。

  程大章:智慧城市顶层设计

    程大章:女士们、先生们,早上好!非常高兴参加这次的千家网的峰会。

  如今,智慧城市在中国非常火热,中央各部委大力推行智慧城市,对智慧城市的褒贬不一。今天我要演讲的主题是智慧城市顶层设计,主要的内容,一个是为什么我们智慧城市需要顶层设计,二是顶层设计的概况。中国世博展示了世界上存在问题的探索和解决方案,智慧城市是在城市的各个核心系统里面加以整合,形成基于海量信息和智能生活,采用发展和管理的模式。大家都认为这是构象未来城市的形态,对这样的形态抱有非常高的期望。

  首先, 15年前推行智能住宅小区,建设部提出智能小区必须配备水电、燃气,这个建设在全国投入超过30个亿,但是这个远程现在没有持续下去。为什么呢?因为抄表影响居民生活,有不法分子假冒抄表影响住户的安全,自动抄表使提高了工作效率。在技术上认证的话,技术是可行没有任何问题的,那么即是好事又是可行的事情为什么失败呢?

  政府规定三条远程,房地产投资建设给水电、燃气用。系统需要维护升级,大家都不愿意为这些系统买单,所以这个系统建成一两年之后就瘫痪了。通过这件事反思:技术的先进和工程实现的可行性、可持续性发展的问题,这是体制和机制的问题,在建设这个系统的时候要明确,现在很多智慧城市的项目,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信息系统要实现的功能是好事,技术的难度是可行,但是是不是可持续呢?

  我们必须同步考虑建设和运行的体制和机制。在中国我们各个地区有文化、经济的差异,感知网络、通信、云计算,这些技术概念整合了,不一定能建成智慧城市。智慧城市不提建筑,没有建筑何来城市,没有扎实的建筑和智能住宅小区,怎么支撑智能建筑的运行,所以智能的建筑是很重要的,当然应该有信息中心的支持,有各种各样的信息应用系统。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核心就是智慧城市的建设和运营。信息的应用把信息的分层,就是需要运行管理。像道路监控和交通管理、停车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的监控系统、能源系统、水务系统、市容卫生管理系统,包括智能化系统,这些都是属于生态城市并行管理需要的。还有一类是公共信息服务类,包括城市公共场所信息发布系统、城市网站、智能家居等等。最后一个是产业发展支撑类,涉及整个社会的运行。

  智慧城市的运行有哪些角色,经常看到智慧生态城市的运营商是哪个企业,实际上智慧城市的运营中有企业,但是正确路线更多是由非政府机构来做的,因为很多事情政府可以主导,但是政府不可以亲自操作。企业参与,但是不能垄断,非政府机构可以实现政府下达的工作要求,为老百姓服务。智慧城市里面的角色,随着政府职能的改革,智慧城市不是被动的被管理、被服务,而是要参与智慧城市的运营。

  关于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是什么意思?其实很多系统,比如平安城市,我们在一个建筑物里面有安全防范系统,如果跨出建筑物,必须要跟城市对接,在这样的情况下,整个架构就应该是从上面往下进行设计。因为在每个建筑、每个住宅小区所提供的安全信息应当跟城市是对接的,所以智慧城市大量的应用系统从上往下的。顶层设计原来是系统工程学中的概念,现在放到工程学。建设部做的国家试点工程量非常大有103个国家试点工程。在这种情况下,各界政府是非常关注、非常的热情,希望通过充分的信息化提升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水平,这是一个良好的愿望。但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思路要改变,包括我们这个行业的人要从建设走到社区、城区,城市化的思路也是要改变。一个建筑里面底盘我做主,城市里面这个底盘你做不了主,这个必须要有建设与运行的体制来支撑,这就是我们所谓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要建立保证运行质量的架构体系,在生命期使用比较低的资源成本构建人与环境的和谐关系,建设要符合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充分支持创造生态和谐的城市运营发展。系统建起来以后,生命期使用的是多少,一旦走上信息化的道路是不不归路,而且是要不断的投入的,智慧城市、城市信息化都是具有这样的特点。

  智慧城市系统来源于运行视图,要确定人员的管理、组织架构和人之间的关系。智慧城市的规划有效期并不长,三到五年就会发生大的改变。在很多地方,做很宏伟的智慧城市方案,实现智慧城市的时候必须要确定有价值、有条件、有能力实施的主题,在最短的时间里面做好。因为我最近也参与了三十几个智慧城市的讨论,发现一个大的完整的智慧城市的企业基本都不赚钱,而且要掏钱的,智慧城市里面我们看准了城市需要的某个系统,我把这个系统做好是可以赚钱的,这符合市场的基本规律。

  中国的智慧城市不是从零起步的,在做顶层设计的时候必须要考虑跟已有的数字城市企业对接,中国的设计在全世界是名列前茅的,很多国家的电子商务不一定有我们做的这么科学、系统。现在智慧城市必须要跟已有的数字城市系统对接,避免资源的浪费。很多政府、方案提供商都做智慧城市,让某个区、某市、或者某个县成为一个智慧城市的智慧高地,都是胡说八道,通讯是全城全网的而不是单独的一个系统。

  把分散在业务流程中的所有信息进行汇聚,这个基础上实现所谓的信息系统、应用系统之间的协调和,很多在智能建筑的操作里面努力做这件事情,大家都知道这个事情做的不好,有很多建筑只是看看,因为我们的管理没有达到精细化的管理。在城市里面也是一样,现在很多城市的应急智慧系统,如果可以信息汇聚进行协调的话,就已经做的很不错。如果真的要做到智慧的话,那么必须对信息进行数据挖掘,根据城市面临的突发性的问题提供一些优化的决策,来解决这些问题。到目前为止,全国的智慧城市里,要真正做到这样的层面还是有很大的距离,因为一开始的时候信息阶层就很有问题。因为实际上政府的调配风格、商业利益、信息的安全和业务流程操作过程中有各种各样的规则惯例,要把体制搞清楚,体制包括政府、非政府的组织和相应管理的制度,机制就包括社会机制和保障机制,很多地方都想建设智慧城市,但是没有钱,如果没有这个物质的保障条件,智慧城市也只是纸上谈兵。

  因此我们说智慧城市的技术是高风险的,因为所谓都在网络架构上,数据要共享,网络发生崩溃以后,如果信息安全发生问题的话,就会出现很严重的影响,智慧城市不是什么问题都可以解决。中国的发展需要载体,三中全会提出要改变方向,但是现在的城市,无论是大中小城市,智慧城市的运管都需要一个标准,我建议大家如果对这方面感兴趣的话,可以看建筑出版社出的中国智慧城市研究的书,还是把相关的很多问题做成一个标准的书。

  智慧城市是人类新的城市,这是我们支持城市经济和发展的工具,要把工具当成保镖。在推进智慧城市的过程中,必须把体制、机制、法律、文化、市民与管理者素养等方面做好顶层设计,建立新型的领导力与相应的伦理,避免所谓的智慧城市干扰人类文明的进程,把智慧城市的智慧做的更好。

  我报告的就是以上这些内容,谢谢大家!

page

  主持人:感谢程教授的精采演讲。刚才我们说到智能城市再未来的发展中会给现场的商家带来巨大的商机,城市建设的更新换代会推动各个行业的快速发展,下面我们有请德特威勒技术总监曾松鸣演讲城市建设的更新换代促成了综合布线系统的快速发展。

  德特威勒技术总监曾松鸣 

         演讲主题:城市建设的更新换代促成了综合布线系统的快速发展

         演讲嘉宾:德特威勒技术总监曾松鸣

         曾松鸣: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大家好!很高兴有这样的机会就智慧城市向大家做一个封面。首先我们看到这个投影上是西安一个古老的屋子,就是祖先搭一个茅草屋就可以居住,但是我们现在生活的需要,发展到现在的智慧城市,这基础上来说,作为厂家我们不可能参与顶层的设计,做的是底层的工作。我们德特威勒工程在1915年的时候把自己的庄园变成一个公司,所以这个公司名称就以当年这个家族的名称命名,他不是一个德国公司,而是一个瑞士公司,这么多年来德特威勒做的事情就是专业化的布线系统。1915年成立到现在,现在的发展已经进入到八个亿,这比光缆发展还要快。

  对于德特威勒来说,这么多年在中国的发展,使得他的名称越来越响,对中国也做出了很多贡献,这些贡献我们拿大行业的十大品牌奖,也是因为这些贡献,使德特威勒目前的生产环境受到很大的限制,它的空间已经不够。基于这一点,德特威勒开始在太仓建立工厂,自己买地自己建厂。对我们而言,同时还做的事情,在整个厂区的系统叠加了综合布线平台,使整个厂区变成一个综合布线,也是实现了在中国布线方面一个实验的环节。

  德特威勒产品本身有一些是属于相对比较高端的,比如端接铜缆,像这个信息铜缆,下面的是另外一个端接光缆,他同样基于铜缆进行的,当两边加上模块的时候是一个铜缆,接上水晶头的时候是一条线,如果一个机柜是外网的机柜,另外一个属于布线机柜的时候,有这样的方法可以使他侧面变得非常整洁、非常美观。

  更进一步发展,刚才西蒙也说发展,对我们来说在这部分我们所做的是属于铜缆部分,有一些人可能知道,在今年9月份ISO11801大会上,用西蒙的模块完成测试,这个测试达到2.2级依然合格,所以标准的建设就是产品形成,这一点应该说许多公司都为标准的形成做出了贡献。这个模块是跟ISO不一样的东西,目前在这个里面这种类型的模块发挥很大的作用,与此同时来说,他也在非常努力,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可以达到同样的目标。

  德特威勒光缆部分,除了大的光线以外,他在外部的部分还有自己的东西,像我们平时知道的都是阻燃,讲的是光缆不会让火蔓延,但是这个火里面可以让光纤的信息传递,传递三小时以上,温度是850度180分钟,由于消耗的系统在起火以后要坚持10分钟以上,这种线对消防或者是信息安全都会带来很大的安全。

  当我们有这些好的产品之后,同样还需要一批好的工程师为大家提供贡献,对德特威勒来说,十多名工程师分布全国各地,他们做的事情非常多,这批人熟悉整个工程,使的他们对设计院和甲方之间有共同的语言,这样就可以把产品发挥大机制。其次他们懂得工程,比如我过去是属于弱点总监,有一些们是系统集成商里面的经理,凭着这些实力使我们熟悉工程,面对工程发生的情况,万一工程发生问题我们可以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这样整个服务体系开始形成四级服务体系,最底级的是从助手开始。德特威勒可以做的事情很多,这个不是自己决定的,而是客户的需求决定,我们只提供这个平台。

  前面是德特威勒的介绍,今天是演讲大会,我讲的话题相对来说是比较轻松的,智慧城市,为什么说这边来说比较轻松,因为顶层已经有国家部委、程大章教授、张文才总工阐述了,我们作为企业来说,就像信息高速公路,有路才有车,所以先看一下这张图,这个是二十年前,那个时候刚刚踏入建筑行业,简单一句话,有中国布线就是智能大楼,而现在有中国布线系统是不是智能大楼,整个智能大楼的发展随着时代一步步往上走,这个要求也是一样,到十年前,各种各样的智能大楼、智能交通、智能医院等等形成,这些形成体现中国布线只是其中一小块,两年前智慧城市开始试点,这个给大家代理新的商机。全国2800多个县,三百多个地,加上省会城市,这些地方如果都做成智慧城市,就算是每一个地方2.3个亿,那么总的是多少,假设这里面1%属于综合布线,那么就意味着每一个2.3亿的综合布线有两百多万。所以为什么我今天谈的,尽管底层,但是要谈这个,因为综合布线是智慧城市的底层。

  当这样做的时候,规划和标准是我们的计划要求,在规划来说,各部委都做了非常大的事情,但是这些不是厂家做的事情,厂家是遵循规范和标准做我们该做的事情,比如标准是从经验和教训中总结出来的,把别人的经验发挥,形成我们成功的准绳,综合布线系统同样遵循这一点,像现在综合布线已经走向完善和简约,所有的标准都是那样,举个例子:ISO11810从出现到现在,出现关于商业布线、OEM控制、住宅和数据中心,把过去的标准都融合进来,形成一个分支的标准,用这个进行完善和规划,同时形成简约。

  我们举个简单的例子,综合布线系统有多少产品组成缆线,然后加上面板,在机房里面加上机柜,他旁边的保护和支撑形成,这样形成之后我们产品基本上就可以了,但是还缺一个管理。每一个产品上都需要标签,这个标签全部记录在案,像我们每个人的名字一样。然后还需要查询、找到它。这个时候智能布线系统电子才完成,所以这个决定了我们电子布线系统非常简洁,同时变得非常的完善。为什么这样说?以缆线为例,这个分为光和铜,随着这些不同,有相当多的约束,我们常规用到的超过六类都是属于他的一部分,他是几根的机构等等这些问题,把这些问题放到我们所需要的环境中,就形成我们目前谈到的这些方面,这些一样都可以展开,所以产品很少,但是展开之后非常广。

  同样可以分析的像面板、跳线这样的产品,所以我这边只是说一下可以细分,并不是说我现在分它。这样做之后,各种产品的规划就形成了,第一级到第四级的标准,形成以后每一个商业标准再进行细化,贴入自己的名称,变成自己的标准,像上夜大楼,研究是11801跟94的完全融合,这样就是几十万台的服务中心,化繁为简。这样的结构来说,有关水晶头本身的故障率15%,因为它的寿命不会超过几年时间,综合布线系统是埋在墙内、天花板、地板下,它的寿命是20年甚至更长,所以我们要形成系统,缆线加上外面的线,里面的线不准碰,这就是它的本来面目,就是在整个标准里面他最基础的部分。

  每一个建筑都有自己的特点,当我把这个特点发挥出来的时候,才能使标准发挥的极致,这个不是我做的,是从11081引过来的,但是都是对应的。这个形成之后,我们开始智慧城市。我谈智慧城市依然很简单,从应用提出需求,这是必然的。而现在的应用已经不在是一句口号,有综合布线系统就是这样的口号,现在所有的应用一一存在,我们现在这样看的时候,这个应用里面对综合布线的要求全部出现,这些出现以后使综合布线系统对要求越来越复杂。为什么需要八类?原因还是应用。

  同样对光线来说,早年的光缆已经消失,现在已经发展到OEM3和4,发展到这些防护,目前来说很多地方都出现,我们大家知道工厂里面需要防护,生活需要防护,这些也是要考虑的问题。室外在广东这个地方,防雷、防水是必不可少的,这些都是属于缆线本身的需求,这些连接起来我们整个布线系统基本形成,后面测试也是逐渐的完善,因为这一点,测试比较难也比较贵,这是第一个需求。

  第二个标准,在标准方面不断的更新,对于布线的标准都在更新,同样中国布线标准也在更新,这些更新使得我们有着新的发展方向,让我们知道该怎么做,该怎样做的更好。但是标准只是底线,我们不是被标准约束,而是以他为基础,形成大家讨论的平台。国际标准目前来说,都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中国布线需要达到二十年以上,我们需要思考的是五年以后中国布线、十年以后、甚至更长以后是怎样的。现在的布线不能定义那个时候,我们需要找到他发展的轨迹,通过轨迹判定我们该怎么走,这是对我而言思考的一些问题,我相信一些人也在往这方面走,另外一个商机,标准和规划给我们创造商机,国家智慧城市定位出来之后,我们知道在智慧城市部分现在要怎么走。国际的标准出现之后,包括物联网的标准出来之后我们怎么走。这种往前的商机来说,直接决定了我们这部分面对的平台是怎样的。

  比如说预测、预测可能性虽然都存在,预测每个人需要做的,同样预测可能性也是存在的,任何时候都会有各种蛛丝马迹让我们知道下一步可能出现什么问题,无非有一些人抓住了,有一些人没有抓住,抓住的人占优势,没有抓住的人可能等下一个商机出现再抓。智慧城市里面的综合布线遍布全国三千个县,是不是一个商机,如果我们把这个目标是面对三四十个省会的城市,那样我们面就小了,如果展开来说,对全国来说几十亿是不可避免的。几十亿来说商机就大了。说不定三年、五年以后,走向我们所需要的世界。我最后提到我的观点,以服务为导向不可避免,另外一点,所追求的目标,心里上舒适和生理上舒适,这些是我个人的猜测。我们是不是术语中心里面有布线的应用,这些数据中心的形成是不是形成中心的量增加一倍,以及各种平台对我们而言有没有新的商机等等这些问题都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我汇报到这里,谢谢大家!

page

  主持人:感谢曾总的精采演讲,云技术是当下比较火的话题,下面我们有请今天上午最后一位演讲嘉宾,来自普天天纪的工程技术经理郝雁强先生。

  郝雁强:云计算时代的普天天纪布线

  郝雁强: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中午好!非常容幸能够代表普天天纪公司到广州这边跟大家做今天的交流,也非常感谢千家网提供这么好的平台,我是南京普天天纪的经理,我今天汇报的题目是云计算时代的普天天纪,我先介绍一下我们公司。天纪是我们的一个商标,是国内最早研发、生产和销售综合布线的专业化厂家,我们公司是南京普天通信股份公司的一个子公司,是国营的八强,是中国普天信息产业下面的一个子集团,是一家有央企背景的企业。

  我们之前跟千家网有合作,从06年到现在,我们综合布线产品在全国的各行各业都有广泛的应用,这边就简单的看一下我们列举的一些典型的行业,比如说像我们在08年北京的奥运会水立方的体育场馆,还有上海的世博会商业配套和展馆中有一些应用,因为公司的央企背景,我们是中南海的供应商,所以做了政府、军队的一些项目。另外在整个国家支持高效信息化信息的大背景下,我们在高效上面有一些很多的应用。还有一些地铁项目中的应用。

  普天天纪公司是做综合布线起家的,目前我们公司最主要的产业是布线产业,为了在整个智能建筑领域中得到进一步的扩展,我们又有两个产业:全系列布线的解决方案,还有大家大力倡导的上网融合、光纤到户,所以我们基于这种光纤技术到户的解决方案,还有今天跟各位汇报的,像我们比较高端的智能布线、数据中心一些相关产品的解决方案。

  智能产业是我们另外两个产业中的一个,我们今天简单看一下模拟试的系统、数字式的对讲系统,另外包括我们刚刚提出的数字高清的系统、全套的安防电缆的方案。我们电工产业主要是跟生活中息息相关的,像开关、插座这些产品。公司就介绍到这边。下面进入主题。

  提到云计算,就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我们进入到云计算的时代,大家现在在很多的媒体,经常会听到云计算的概念,云逐步在各社会中绵延,云计算像我们的工作、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家享受云计算带来的便捷。我们开始关注云的安全性,包括同时在像美国以安全为由我国知名的通信厂家,使我们的政府更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就是通信行业这块出现更多中国人自己的平台,这个很多国内的企业业带来很多基于。我们作为综合布线企业里面的代表,也在这个华为事件中有一些机遇。

  云计算的发展离不开数据中心这样的发展,所以提到数据中心的话,我们是做布线的产品,就不得不提到整个数据中心的网络基础,解决我们讲的信息高速公路,我们公司对于云计算数据中心这一块,是从下面四个方面进行考虑的,首先在高带宽这一块,作为整个云计算的神经中枢,它的带宽直接决定了后面用户访问的体验,所以我们产品从高带宽角度进行产品的创新,另外像易维护,整个数据中心内部铜缆布线的数量比较庞大,所以产品上面怎么能够通过一些手段帮助后面的用户进行很好的运维。第三是智能化的管理,因为现在各行各业都离不开智能化的管理,刚才很多专家都提到智能化管理这一块,所以后面会在智能化管理这一块跟大家进行简单的汇报。

  最后一个是节能环保,在国家大力提倡节能环保的大背景下,我们综合布线产品如何做到产品层面的节能环保。

  提到高带宽这一块,主要是在综合布线领域,像很多同行起到七类、超七类甚至八类,但是目前应用的是六类、超六类的系统为主,所以目前在整个数据中心布线方面,我们主推超六类的铜缆布线系统,解决数据中心内部铜缆万兆的传输。对于光线这一块,像我们OEM3、4这些,还有一些全单膜的布线系统。特别要说明的是我们超欧类的布线系统,刚才也提到在海军令部有这些实际的应用。刚才各位业介绍了综合布线,说起来非常简单,像模块、电缆这些产品组成,所以超六类产品也不例外,像模块电缆这些组成。模块的话,对于我们天纪公司来说,就是模块式的配线架和超六类的跳线,我们这套系统08年德时候率先通过原来的信息产业部,现在是公信部的超过六类的系统检测,这边其中也包含像多结点的检测东西。

  在刚才介绍的是高带宽解决的方案,下面我们提到一个易维护方面,还是业内现在比较主流的,就是预端接的光纤系统,这个主要有铜缆的预端接和光纤的预端接组成。所谓的预端接系统,就是预先在工厂进行锻接,然后形成一些模块,具体我们的数据中心使用的时候,只要配合相应的一些配线架因为安装使用。由于数据中心铜缆的量占的比例不是太大,加上铜缆的操作门槛不是很高,所以考虑到成本的话,数据中心采用拉铜缆,再用施工队进行现场的操作模块,这一种也是非常,像我们针对这种也有模块式的配线架解决方案,同时也可以提供全套的铜缆的解决方案。数据中心里面什么的等级,像阻燃这些到段的电缆解决方案。

  数据中心的布线系统不得不提到光线的系统,所以在数据中心里面的占比是非常大的,我们在整个光缆的预端接,包括像基于NPO的一到预端接的系统,还有基于这种LC光接头的预端接系统,整个对综合布线来架构是很简单的,然后两头配合相应的LC、XC的东西进行使用。通过这样预端接方式,可以形成快速的构建建房,主要就是说构建列头  柜和设备这些,因为这些产品都是模块化设计的,包括前期的施工、后期的运维都可以带来很大的便捷。

  通过这种预端接的方式可以将密度提高三四倍甚至更高,这些操作就是插拔,这样操作非常简单,可以减少施工的时间,这个就是基于NPO技术的插头界面,每一个NPO里面有一个多心的连接效果。

  第三是基于智能化的管理,我们公司在整个智能化的管理方面也是走在国内厂家中比较领先的地位。所以我们在智能化里面推出一个智能基础设施的管理系统,这个基础设施的管理系统是整合一个大的平台,这个平台包含三个主要的解决方案,其中像大家可能比较熟悉的是我们的智能布线系统的解决方案、电子配线架,还有一个智能环境监控的解决方案,这三个系统是在一个大的平台下面,通过这个平台进入大系统里面,我们智能系统可能熟悉我们的就知道我们国内首家自主研发的国产布线厂家,大家可以看到这些电子配线架的数据硬件设备,包括连接硬件设备的一套后台网管系统。整个系统的架构很简单,就是普通的配线架接到这个设备里面,然后连接到汇聚设备里面,这个可以街道网络里面。对于不同的区域、不同的建筑物可以放不同的这样一台设备,构成这样一个区域的网络,把相应的设备接到整个网络里面,接成不同城市的主网。整个软件部分是安装在服务器里面的,需要配套相应的数据库软件使用。

  在整个网络里面,通过网页浏览器登陆,比如我们做的一些学校的用途,他为了便于管理,甚至将服务器直接防盗互联网上,这样老师出差或者家里的情况下,通过互联网的方式远程管理学校。通过谁用套系统,比如外部登录可以远程的管理这套系统,这样远程的管控可以实时的管理,同时软件会将变更的信息通过手机短信、邮件的方式进行告警,管网人员接到这样的告警进入相应的系统,把相应需要的一些工作远程的推送到现场的硬件上面,现场值班人员只要通过清点设备上相应的按键,在LED灯点亮的引导下进行整个的维护操作,这样可以确保整个的零失误。

  另外增加这个的可视化,比如通过这个辅助管理,包括机柜的可视化管理,来方便维护人员更加形象的管理这样一套布线系统。另外为了可视化系统这一块也做了像表盘式的管理,可以通过表盘的形式知道我的交换机端口等等的利用率,这些信息都可以通过仪表盘的形式显示出相应的数量和百分比。可以跟SNP进行对接,这样通过交换机的功能进行一些终端的地址识别、网络地址的侦测等等。

  电源分配系统主要是针对数据中心里面,我们整个销售过程中也会配以相应的电源分配单元,这样由于整个电源分配单元运营状态怎样无法进行监控,所以我们将所有的用电设备连到监控设备,然后接入到网络里面,这样我们智能布线平台是一个大平台,整个系统就可以监控整个机  柜内部用电的状态。首先同样的平台可以实现远程的管控,另外像机柜内部远程控制每个端口的电源通断,然后高知网管电源的超载,还有对电源的记录、导出功能。还有一些像顺序上电,尤其是对新机房刚刚建设,通过顺序上电,可以保证机房的负载不要那么大,保证机房的电源和设备的安全。

  另外还有一个是环境监控系统,跟刚才介绍的一样,也是在整个大平台下面的,他通过像门禁的传感器、烟雾、红外、水浸的方式,实现外部的管理,包括整个机房的监控,因为我们公司这一块针对数据中心,包括市面上和业内专家提出的机  柜数据中心,就是一个小的机柜就是一个小型的数据中心,所以我们机柜可以把一些实时的监控,像温湿度这些传感器放到机柜内部,这样实时的监控机柜的环境,另外可以监控像整个机房内部的正规机柜方面的。也可以做一些机房级的专业厂家。我们这一块的产品跟他们不冲突,我们主要是针对像这个监控的方位进一步的缩小到机柜内部,甚至是一会跟大家介绍的冷热通道的机构,这样可以将整个范围更加精确监控我们综合布线方面,涉及我们布线这一块的环境监控。

  最后提到的是节能环保,因为综合布线厂家如何节能汉堡提高整个机房的节能环保性能,通过我们的机  柜、冷热通道的机柜系统,开放式基站系统里保证。我介绍一下冷通道为主,因为目前是冷通道应用的比较多一点,冷通道机柜是符合国际标准的,包括我们机房的标准里面采用冷热通道的方式进行机房散热的产品。我们做成密闭化的管理,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将两侧做成相应的推拉门,如果要求经济性好一点的,像顶部的话,像跟消防联动的可开启的天窗,一旦检测到烟雾超过80,这个会跟消防打开进行散烟、散热的要求,另外冷通道的内部可以安装相应一些温湿度、烟雾、水浸这些环境的监控,包括刚才提到的一些电源的分布系统,对整个的数据中心、布线相关的可靠的智能化的管理。

  开放式基站系统,针对配线中心考虑到各个列头  柜之间汇聚的数量比较庞大的数据,尤其是光纤这一块如何进行很好的存储,同时要兼顾整个界面的梅花,所以我们主要是迎合高密度的跳线管理,这样通过这种设计,可以最大限度的将整个界面做的非常美观,同时将内部这样一个光缆存储做到比较有序的管理。

  我们布线系统为网络提供一个高带宽、易维护、智能化、节能环保的基础。最后总结一下我们公司从立以来一直都是一家自主创新的公司,我们公司为了迎合网络、社会的发展,一直进行一些产业的转型,如何能够更好的切合市场。同时我们做央企背景的公司,也进行一些资源的综合,包括一些内部的资源综合,加上整个产品的结构、销售管理结构的调整,最主要是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楼宇智能产品的解决方案和服务,我今天的汇报到这里,谢谢大家!

  主持人:好的,我们今天上午的演讲就到这里结束,谢谢大家精采的分享。我们今天活动现场开始品牌的展示区和洽谈处,大家中午休息的时候可以参观,下午时间是一点开始。请大家用餐之后回来继续下午的会议,谢谢大家!

page

  主持人:今天我们下午论坛的主题是:数据中心机房建设高峰论坛,在当今信息化发展日新予以的今天,数据中心作为支持信息化的核心物理平台,作用也越来越受到用户的重视。接下来我们有请耐克森高级产品工程师王君原先生演讲,他演讲的题目是:模具化的发展对数据中心布线的影响。

  王君原:模具化的发展对数据中心布线的影响

  王君原:大家好,今天我想跟大家讨论的内容,是现在比较热门的话题,就是模块化数据中心,我们这次峰会的主题是智能建筑到智慧城市,大家上午听专家的演讲已经很清楚,智慧城市的实现是有两个基础的建设架构,一个是智能建筑,另外一个基础架构是对于网络信息化的建设,网络信息化的建设归根结底是对于数据中心的建设。

  那模块化数据中心是一个怎样的概念呢?我觉得应该从两个方面进行考虑,如果从宏观角度来说,是以标准化技术、标准化产品建立起来的可以满足灵活部署、快速施工的数据中心。为什么要做模块化?大家思考一下就知道,缺少模块化会给用户带来不便,尤其是在智慧城市的大前提下我们需要的是可以迅速部署、迅速施工、迅速投入使用的数据中心,在这个前提下,模块化数据中心是一种必然的趋势,比如说我们现在的一些大型的运营商,就在大力的推进数据中心的建设。这是从宏观方面来说什么是模块化数据中心。

  如果从微观的角度来说,模块化数据中心就是我们所有的POD数据中心,在这种数据中心里面,可以把IT、配电、备电、散热、监控、布线整合成一体,这种数据中心可大可小。我相信大家听说过类似单机柜体积的数据中心,有一种类似集装箱式的数据中心,也有一种类似平级化的数据中心,这些数据中心的特点就是出厂的时候已经配置了整个数据中心的部件,或者是可以即插即用、灵活部署高可靠性的数据中心,我们称之为POD模块化数据中心。

  针对模块化数据中心,我们的布线架构带来那些影响呢?我们归结起来有四大影响,第一个是针对带宽的迁徙:传统的数据中心带宽可能是千兆、百兆,但是现在是的万兆、十万兆,这必然带来比较名明显的问题,我的带宽如何从千兆升级到万兆、十万兆,这个就是带宽迁徙的问题。第二点标准化:模块化数据中心进行建设的时候采用标准化的技术以及标准化的产品,这两点都与布线相关,我们布线的产品设计施工必须要符合标准化的概念,才能满足未来模块化数据中心的建设。第三点高密度:模块化数据中心对整个线缆的部署有很高密度的需求,所以布线系统必定要符合高密度的需求才能满足对它这样的使用。

  最后在高密度的环境下如何实现可管理性以及施工的关键性,这也是我们要考虑的问题。

  第一点就是带宽迁徙带来的问题,我们知道苹果的手机经历好几代的发展,可是外观上苹果手机没有太大的变化,但是第五代的时候采用新的连接器的类型,所以这就是我们产品发展对连接器带来的变化。数据中心里面有一个词叫带宽迁徙,大家应该知道非洲大草原每年都有动物的迁徙,就是这种季节性的从寒带往热带走的方式,只有这样整个生物链才能维持下来,布线也遇到同样的问题,带宽进行发展的时候,百兆升级到千兆、万兆,都有迁徙的问题。我们经常说的数据中心里面还是以千兆、万兆为主,这个情况下大家有没有关心过这样一个问题:你是用铜缆还是光缆部署这个万兆的布线,我相信在现今很多场合下还是以光缆的万兆布线为主,这是为什么呢?因为铜缆万兆的标准经历了几年以后,在2012年才有比较成熟的、可以市场化的产品线。为什么这样说?在数据中心内部我们很关心的一个问题是你传输的带宽够不够,另外一个问题是你传输的时候能耗是不是保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但是在前几年虽然有10GBASE-T的产品,必将会影响未来数据中心内部网络的架构、布线的架构。我们可以从这张图上看到,在2012年IE的标准发布会上,针对10GBASE-T有了非常迅速的发展,预计到2015占有万兆传输的份额,所以我们预先铜缆会成为服务器到交换器端、水平端的主流选择。

  刚才提到是千兆到万兆的过程,大家会关心万兆以后数据中心用铜还是用钢?这个是从最早的铜缆三类线、五类线到大家不是特别熟悉的,但是ISO里面成立的七类线以及超七类线,我们目前需要的超六类的线缆产品都可以支持,四万兆、十万兆的产品是否可以有同样的线缆产品支持呢?实际上在标准委员会,还是国际标准ISO的规范,已经针对这样的线缆等级可以支持四万兆做出了讨论。这张图展示了几种连接器的接口。左边的连接器代表之前我们的传输方式千兆、百兆、万兆。右边的这些连接器代表未来的趋势,包括了右边的这个,中间有两款连接器是目前现行最高带宽的超系列的连接器。

  在ISO最新的发布会上,对四万兆的布线提出了一些建议,这个建议是ISO专门出的一个文件叫IZO11801-99-1,讨论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讨论应用现有的布线等级是否有能力支持未来四万兆,这里有一个很明显的结论,超六类线没有办法支持四万兆,第二个部分讨论了对于未来八类线的可能性。我们现在知道八类线事实上是有争论的,有一种八类线是针对6A线缆的升级版本,把带宽提升到两千兆赫兹。第二类是超七类线缆的升级版,但是这两个之间有一个明显的区别,如果做对比以后会发现8.1线缆是可以实现四万兆传输的。

  越简单的编码技术可以实现对能耗的越小要求,我们可以预见未来可能产生两套布线系统支持四万兆,但是这些在能耗方面会有一些微小的差别。

  我们通常在做数据中心的时候都希望在布线上节约一些投资,每个用户都希望能在布线上省下几万块,多购置几台交换机,这里提出一个疑问,交换机就等于是造车,布线就等于是造路,所以同等的预算成本下,如果你把小部分的钱提到布线的升级上,这个是值得的。

  简单介绍一下耐克森的解决方案,如果升级到四万兆的时候采用这个跳线就可以满足1200兆赫兹的传输,这套产品线由三大组件组成,我们简单看一下数据中心内部,铜缆、网络如何从万兆升级到四万兆,如果采用RJ45的连接器,可以在主干上采取这个线缆,在万兆的传输欢迎下只需要采用6A的跳线就可以持续到万兆的传输。未来需要过渡到四万兆传输的时候,只需要简单的把万兆6A的跳线更换到GG45的跳线。

  我们看一下光缆,从万兆到四万兆有一个升迁的问题,对于光缆来说LC连接器不能满足四万兆的传输,所以我们需要新的MPO连接器支持它。从万兆到四万兆的过渡是怎样做的?在现有情况下可以用MPO的主干加MPO转LC的模块,通过连接LC的跳线到服务器以及交换机的两端,但是未来需要升级到四万兆的情况,需要把LC的跳线和MPO的模块去掉,直接用MPO的跳线,这样就可以连接到设备上的MPO四万兆的端口,这样就实现四万兆甚至未来十万兆的传输。

  对比铜缆和光缆的变化。我们针对传输、升迁可以持三种态度,第一种是暂时不考虑传输升迁的问题,这个是对我的数据中心进行带宽的迁徙。第二种解决方案,对光缆来说放眼于端口的需求,比如每个机柜里面有24个光缆端口、L端口,就配两个模块支持。对于未来,如果需要升级到四万兆,只需要把MPO转LC的模块去掉,连接MPO的跳线,这个之中肯定有一个需求的缺口,这个就需要重新布线,除非你选择第三种方案。第三种方案是先估算端口数量的需求,你根据四万兆的需求布数据中心的线缆,采用四万兆的传输主干连接MPO、LC的主干。铜缆简单一点,第一种方案不考虑以后重新布线。第二种是用八类的线缆端接面前现有的传输需求,未来需要四万兆升级的时候,只要把两端的模块剪断,再重新端接就可以满足。第三种最简单的方式就是直接用二合一的连接器,可以兼容RJ45的跳线,这样就可以满足升迁的需求。

  前面讨论的是对未来的展望,如果把焦点聚焦在现有数据中心内部,除了升迁、标准化,还有两个重点,一个是高密度,光缆连接是高密度的环境,所以我们有专门的高密度的光纤数据中心解决方案支持高密度环境下大家如何做施工、如何做管理的东西。比如角形的光线配线架就提供了一个更大的区域,可以支持盘迁等等。

  对于线缆的插拔,大家如果施工做过高密度的光缆解决方案、EO96芯、144芯,这个高密度的情况下插跳线是让人感觉很绝望的事情,所以我们专门提供两款跳线,它的第一特点是支持不到一厘米的最小弯曲半径,这样保证进行插拔的时候不会带来过多性能的问题。第二点在柔性7.5毫米的光跳线上做了小的改进,这样的情况下面在满配96芯的配线架上只要扣动这个插销就可以简单的把跳线从模块上插拔下来。

  这边做了一个比较,采用传统光缆的话,可能会在微观上面带来比较大的衰减,但是如果采用柔性的光角线,就可以把这个衰减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这对万兆传输带来很大的影响,因为万兆传输有一个比较敏感的衰减指标,这个指标是2.6GB,尝试计算一下,根据ISO的标准,300的OM3光缆加两端跳线,假设在施工操作的过程中不小心碰了一下跳线,造成小于5毫米的弯曲,整个衰减值就会大于2.6dB,如果采用柔性的光跳线及时是在0.5毫米的情况下依然可以实现这个传输。

  除了对跳线的插拔做了调整以外,还做了支持其它高密度调节设备上高密度的插拔,在这上面展示的就是我们现场的实际案例,对于MPO支持高密度扇的设备。

  刚才提的是光,在超越线缆以上等级,铜缆的外经是越来越粗,所以我们也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如果你每个机柜里面都需要48根铜缆的话,会遇到很大的问题,我们专门推出超六类的屏蔽预端接的铜缆概念,这种可以比传统的铜缆布线节省30%以上的后部管理空间,而且预端接每个铜缆的木块都是通过工厂的预端接,在性能上也会有比较可靠的保证。

  在设备端有高密度的铜缆跳线支持,这种高密度的铜缆跳线可以支持现有比较流行的EO48扣口的操作,这样保证不会导致误操作。

  针对模块化数据中心内部标准化产品是怎样建立起来,并且他的可靠性是怎样得到保证的?对于耐克森来说,铜缆以及光缆的标准化产品都会通过三道检测程序,第一个是产品测试,第二个是信道测试,第三个是协议的测试。比如针对产品的测试,我们的MPO模块每个出厂,每一芯都有附带出厂的检测报告,这张图是针对我们某一年所有出货的耐克森的MPO产品做的规整,ISO对MPO低损的规定是比较低的,但是我们出货的时候95%以上的模块差损都保存在0.1dB,有这样的产品性能的稳定性,我们就可以实现对信道稳定性的支持。

  我们在今年某一个展会上实现了对300米OMC信道六个MPO低损模块的现场演示,整个信道传输的差损是保证在1.8到1.9dB左右,这个跟刚才提到的万兆传输差损的余量比是2.6dB,我们知道事实上可以支持更远的距离,就是说耐克森的模块在信道上面可以支持300六个MPO模块。

  第三点,我们刚才测了产品、信道,最后还要做一件事,就是测试一下你的整套产品是不是能在实际的应用环境里面支持万兆、四万兆的传输。在此我们做了两个协议的测试,第一个是针对万兆的协议测试,第二个是针对四万兆的协议测试。先说万兆的协议测试,它的模型也是我刚才提到的300米六个MPO低损的模块,采用的是OMC五的解决方案。用传统的跳线或者采用柔性光跳线去做这样一个协议测试,发现十个小时之内没有问题,说明整个产品可以支持万兆的传输。

  另外四万兆的传输我们在美国的子公司做了一个演示,我们通过四万兆的收发器实现600米的距离内九个低损的连接点没有问题,这也是在业界比较理想的成绩,所以从这三点来看,耐克森的产品在标准化方面是做到了它应该做到的事情,来支持模块化数据中心的发展。以上是我今天的演讲内容,谢谢大家!

page

  主持人:谢谢您的精采演讲,目前数据中心的能耗问题一直是业内所关心的,而随着能源危机的加剧,数据中心需要的能源成本也备受关注,接下来我们有请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工程智能设计峰会副秘书长张宜先生演讲,他演讲的是数据中心与节能,我们掌声欢迎。

  张宜:数据中心与节能

    张宜:数据中心节能,我自己不同的观点,为什么不叫数据中心机房节能,而是叫数据中心节能呢?因为数据中心的节能我认为不仅仅是一个机房建设的问题,他更多的是和我们工艺相结合。什么叫工艺呢?就是说网络的设计,数据中心节能不但和机电的设备有关而且和网络建设是密切相关。讲到数据中心的节能,大家会讲到一个指标POE,按照POE这个概念来说,它是一个机房的总的功率除以设备用电的功率,再除以POE值。POE值从我们国家的标准来说分成几档,有铂金、金、银、铜。我们国家来看POE值是3.3左右,从这个指标来看我们连铜牌的指标都达不到,所以这样的数据中心根本就谈不上节能。目前来,公信部要求现在的数据中心节能指标POE值要小于1.5。那么怎么实现呢?

  在做数据中心的时候,行业人士经常会依赖于自己的基础数据。首先考虑到机柜的耗电量,大概是三到五千瓦,对小型机的机柜来说会不到20千瓦,就是对于整个机柜的功耗是在5千瓦到20千瓦的范围内做一些预计,按照机房的面积以及这个机房能够安装的机柜数量确定我们的能耗。

  第四是和POE值比较接近的,就是对机房的环境温度的了解,因为环境温度要求越高,对空调的能耗也就越大,所以这几个指标是做数据中心中考虑节能的时候会用到的。但是我个人认为仅仅用这些来考虑数据中心的节能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这只是从一个组建的角度考虑,而没有从网络、从工艺的角度考虑。因此,我认为节能的关键应该在下面几个方面。

  首先从建筑的设计来说,本身需要具有节能的要求,建筑的设计要满足网络和网络设备对环境的要求。我讲的建筑的节能设计,是指我们设备对建筑的要求。比如装修的材料、机房高度、要不要设窗,这些实际上都是由我们工艺提出的,然后由土建按照我们工艺的要求实施。

  要降低网络设备的功耗,首先要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大家也知道现在数据中心装很多设备,实际上这些设备的利用率如何呢?非常低。一些数据显示目前大部分数据中心的设备利用率只是30%左右,大量的设备是空置而没有运行起来,这也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对环境指标的要求比原来放宽,原来的指标是在环境温度18-27度,允许环境温度是15-32度。电子的芯片可以承受的温度越来越高,从相关的芯片质量知道可以达到40多度,因为环境的温度确定直接关系到数据中心的节能效果。这个指标在国家的数据中心建设规范中会对原来指标做一些修订,放宽了要求。

  当然,在整个机房的布局中,要符合空调的要求,像大家提到的背靠背、面对面的热通道的组织,那么机柜的摆放和机房布局要做到更合理,而且这种布局要从节能的效果考虑,对于空调的方式,目前大家都在推风冷的空调方式。当然风的冷却方式要根据地区而言。

  另外,数据中心关于供电系统的等级规定了四个方面,配电系统的等级和备份的数量直接取决于数据中心机房的等级,因此我们把我们数据中心的等级定在什么位置、定在什么尺度也是十分关键。什么样的数据中心叫A级、什么样的数据中心叫C级也是大家要考虑的,不能把所有的数据中心房都看成是数据中心,如果那样的话,将来的投资会盲目的扩大,尤其是电源的备份上。关于供电系统的安全性设计也直接关系到节能指标,当然我们数据中心建成以后,除了在建设区有一个合理的设计以外,还要考虑到数据中心整个运行过程如何来提倡一种实时的指标采集,和对指标的控制,以及对设备的管理,这些都是和节能有关的。我们可以看到,在设计中这一点大家都忽略了对数据中心位置的选择,这些内容我都是从通信设施、机房理念摘下来的,但是我认为这个选择原则对我们数据中心的建设同样是可以适用的,但是目前这方面大家可能考虑的比较少,因为前一阵子大家把数据中心都建设在比较寒冷的地方,像中国电信在内蒙古建了一个数据中心,然后金融机构都在那建了很多的数据中心,而且规模是很大的,为什么呢?他们提出在这些地方建数据中心温度比较低,可以采用资源风冷却的方式降低空调的效率。第二就是那的电费比较便宜,可以节省能源的消耗支出,他们是否考虑了其他问题呢?我想不一定,一个数据中心的建立,和这个城市的整体规划,涉及交通、消防、投资都是有关的,如果建在西北地区,不知道地表下面有没有其他的矿产资源,是不是会影响到将来数据中心的长期使用?另外还要考虑到水灾的问题,北方是缺水的地方不一定产生水涝,但是南方可能会产生这样的问题。

  另外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就是人力资源,现在很多大银行、运营商在这些西北地区建数据中心找不到人才。很多人不愿意到那工作环境太恶劣的地方工作,另外生活环境不如在中心城市好,产生很多人力资源方面的问题。所以我们说数据中心的选址不仅仅要从你的能耗上考虑,还要从其他各方面去考虑,所有综合的因素都要做一些比较。

  第二是目前数据中心建设中缺失的部分,因为数据中心实际上是为人们服务的。那么,人们对数据中新信息量的需求有多大呢?首先要考虑数据中心服务的用户和对象,数据中心是自用的还是托管,是给相关的政府信息服务,还是给淘宝这些电子商务服务?首先要把用户的服务对象、性质弄清楚。第三是在考虑服务对象的时候,还要考虑到业务的需求,就是给这些用户提供哪些信息服务,是数据的还是图象的,是哪方面的服务。另外这些服务会给你运营企业带来怎样的经济效益,这是首先要了解用户的性质。

  另外,还要考虑到用户对信息带宽的需求,因为对家庭来说现在已经光纤到户,每户享受的带宽是20-40兆,将来达到100兆。数据中心的信息没有人用,没有人下载那么它是死的,信息放在数据中心也没有意义,所以我们要测算一下用户对带宽的需求。我们有哪些用户他对这个信息量的需求是多大,要跟国家的政策对应。

  当然用户对带宽需求以后,还要了解用户需要得到哪些服务,业务的方面,包含基本的业务和增值的业务,对提供的业务做出一些预测和分析,然后再算出来数据中心用户接入的这部分总的带宽是多少,总的带宽多少就相当于在组网的时候考虑和外部网络之间的信息互通情况,然后根据这些基础的数据来确定网络的构架。数据中心现在基本上由三大块组成:存储、路由、服务器。所以要根据业务的需求,来组成我们合理的网络。网络的构架直接关系到设备的配置和选择。现在大家可能在考虑设备的功耗的时候都会放大余量,会加10%或者20%的余量,我认为不需要加,而且会减。因为网络设备随着时间的推移,芯片的能耗越来越低,不会越来越高。所以把供电的负荷按照将来设备的增加考虑很大的富余量的话,这部分的资源又是浪费的。当然还要考虑整个系统的供电方式,目前两种方式,一种是交流供电,一种直流供电,要对直流供电和交流供电的方案优化的对比决定供电采用的方式。

  下面是几个具体的和数据中心机房节能相关的内容,第一个是机房的平面布置,平面的布置首先要对功能区有一个划分,功能区的合理划分和布局,直接关系到能耗的问题,把发热量大的设备做一些平均、分散的布放,这样有助于散热。另外目前经常提到采取模块化的数据中心设计,采用高密度的设计,这种模块化设计和高密度设计,就是把本身一个机柜的安装设施提高到最大化,以每一个机柜为一个独立的小的节能单元,从每个机柜考虑节能。在考虑机柜的摆放方式要符合气流组织、考虑冷通道的设置。机柜的摆放方式线缆的铺设方面是有关的,就是电线、数据线、相关其他的弱电线铺设在什么位置,气流组织也会有一定的影响。第二个方面,对机柜的选用,目前很多做机柜的厂家介绍智能化的机柜。所谓智能化的机柜,就是尽量把机柜作为一个密闭的整体,把没有安装设备的空间密封起来,这样的好处是可以使得空调产生更大的效益,就是说它的冷源可以带走机柜更多的热量。

  另外采用这种密闭的机柜以后,可以减少大概40%左右的无效冷源浪费,可以提高每一个机柜内的空调效应。我们知道其中有一个指标是进风的温度和出风的温度的差值,这个差值越小,就是大概每减少一度空调效率能够增加10%左右,就是说要把进风的温度通过机柜以后,放出的热量差值最小,说明这个设计是最优化。也就是说要提高空调设备送风的效果,这个是从机柜上面考虑。当然现在智能化的机柜会加很多传感器,对机柜的耗电量、温湿度可以随时的采集、控制。

  第三方面是对柴油机的节能方面主要考虑指标,就是柴油机加载以后的启动时间,就是说希望柴油机在十秒钟以内可以启动,而且在十秒钟以内加载以后可以把所有的负载加上去。柴油机加载的时间越短,UPS的功率越低,因为UPS是维持启动时间需要的供电,如果柴油机加载的时间越短,那么规模可以做的很小,按照国家关于柴油机的等级标准, GB2020标准分成四级,其中对平均的负载功能,对数据中心的建设希望达到COP/PRP的等级。对UPS的选择希望选择影响最小的设备,而且UPS不需要电池组,尽量降低UPS产生的功耗。提高柴油机的效率,可以减少机房的空间,另外要对这些电源的节能,因为这是一体化的,对柴油机这些系统都需要一体化的设计。对空调来说尽量考虑提高工作环境的温度,我刚才说每提高数据中心工作环境温度一度,会使机房空调的效率提高3%-10%,这也是很大的一个方面。

  另外,可以采用自然风的冷却方式,目前大家都在朝这个方向发展,采用自然冷风的方式以后,PUE值可达到1.2以下,而且我们目前的调查来说,全年不高于18%的城市可以达到23%-77%可以做到的,所以自然风是目前采用的一种新的理念。

  上面讲的是机电设备,对网络设备来说,大家可能会看到一些消息,很多用户会制订网络设备,制订这些芯片使用,而且对过期的这些网络设备再利用。把网络设备不断的升级,另外把选用的这些网络设备尽量考虑它的模块化结构,然后来同步更新存储网络的基础设施,这样不断的更新网络设备,对能耗的下降起到积极的作用。

  对布线来说,也是作为数据中心的一个基础设施,同样有节能的考虑,比如采用上走线的方式和路由,而且适应通道的布局,也可以考虑敞开的布线方式,还要考虑网络架构和外部网络之间的互通情况。另外,可以采用一些高端产品,满足40G、100G网络的应用,这里面大家当然在选择布线的时候还要考虑两个问题,就是网线和铜缆布线系统如何选用的问题,另外还有屏蔽布线和非屏蔽布线的问题,我认为跟网络的应用是密切相关的,我就简单的说这么几点供大家参考,谢谢大家!

page

  主持人:谢谢张秘书长的精采演讲,相信现场的朋友人都知道康普公司在全球最先进的通讯网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我们有请美国康普公司技术经理温建钊先生上台发表《布线创造价值》为主题的精彩演讲。

  美国康普技术经理温建钊:布线创造价值

  温建钊:布线创造价值主要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综合布线怎样从用户角度来考虑,因为上午各位同行已经讲了很多技术性的细节,也讲了很多很具体的产品,还有规划方面的东西,所以我从简单、容易理解的角度,就是客户的高层领导容易理解的事情来讲。

  康普提供的产品包括铜缆、光缆全套的解决方案,数据中心的用户数量也是最多的,等级也是很高的。这个是简单的介绍。

  从布线创造价值来说,千万不要看这张图100块还是50块出去?我们是倒着看,就是50块进去100块出来,就是投资跟回报的平衡怎么做?我们建议第一投资更高带宽的性能,刚才我们张老师也讲了40G、100G。然后要投资更高安全性的配置包括我们数据中心不要出问题,不要带来经济的损失跟政治的影响。第三还是要省钱的,倡导新书记讲的,要节省建设、运营和管理的费用,康普来说什么可以帮你做呢?第一是投资更高的带宽?为什么呢?IDC在2012年做了调查,他认为存储量越来越多,一个T的硬盘可能都不够用了,像我自己的电脑已经从原来的50GB变成两个500GB,但是可用率基本上就只剩下10%都不到。所以这个2015年90%以上的存储是出自以下的。现在手机存储,特别是苹果存的就是照片、视频,短信很少,微信上大部分是多媒体,所以以后文字的搜寻功能已经变弱了,可能就是变成语音、视频的搜寻,还有图片方面的,这些都要求我们有更高的带宽。然后还有一个更权威的,虽然说一些思科有安全性的隐患,但是我问过海关,他们说还是在用,我问他们不怕后面的事情,然后政府没有给你们指导要怎么做吗?他说没有问题,因为海关的网络是独立的,这个是物理独立,就是这个网络是不出互联网的,你怎么切除我的数据,除非你是跑到我的内部系统来。如果是内鬼做窃取,通过系统或者软件都没有办法避免,只能人为的管理,所以还是要相信他做的一些调查,大数据下面的网络千兆和万兆之后,交换机的上联延时降低了,就是网络的响应速度更快了,就是你拿这个手机到陌生的地方,你定酒店、机票很快,这些物联网的企业就赚到钱,那么就愿意投资更高的带宽,这个就叫良性循环,大数据下的网络性能就可以带来这样的好处。

  因此在最新的TIA94-2,就要求我们在数据中心里面用万兆,光纤是OEM4,连接线如果是两芯的就用LC的,这个标准目前来说还是在世界数据中心最权威的位置,大部分人都参考这个标准。我们国标的50174也是参考这个标准制订的,还有这个NGBASE-T做的调查,也是我们说的10G、100G也是趋势,这是他做的预测,所以高带宽是不可避免的,就像家里上网、家里ADSL从来没有做过降速,只有带宽不断的往上涨。

  最新做的技术是上个月新闻讲到的复旦大学做的LED灯光的传输,通过光的闪烁传输0101的信号,最大的带宽可以做到2.5G,2.5G是什么概念,就是相当于我们6A的2.5倍,这个终端的带宽。这个高带宽是在未来1很短时间内可以看到有用途的,可以帮客户赚更多的钱。

  在光纤方面可以看到蓝色这个是10G,你看到OM2、OM3、OM4是多模的,这个收发器也是我们普通用户所不太能承受的价位,所以我们讲的是10G多模达到最好的距离是1.1公里,如果10GOM4可以做到550米,40G、100G可以发现OM4的距离远远超过OM3,这个是我们光纤上布线媒介的选择,所以TIA94里面建议我们多要的夺多模方案在数据中心里面。

  第二代的100G的传输也是基于四芯的收发,每一芯不是传输4个G,是传输25G,这个是第二代的100G的传输协议,当然标准是在做了,相信工作组能成立,不会让工作组的工资白拿,我们相应的交换机厂商、收发器、布线的厂商也会提供相应的产品,这个802.3BA的标准,原来是万兆到40G、100G的传输方式,这个是从标准文本上截图的。

  投资更高的带宽需要用万兆铜缆,然后建议用OM4多模光缆,就可以给我们带来更高的带宽,也建议用户投资更高的带宽。接下来安全性的配置,这个是机房烧黯的情况,我们主要目的不是让机房烧成这样,我们现实的数据新永远不可能烧成这样的,但是我们会这么做。就是做消防的演习,一旦数据中心有消防的隐患,我们人员要出来、机器要停顿,只是说喷或之后机器软硬件都不会损失,人也不会上网,但是数据中心的运作是停止了,数据中心运作停止是什么?就像淘宝的光棍节,你们都买不到五折的东西了,就是机房停掉了,所以网络上不去,都做不了。这是我们要求防范的,而不是说防范这个数据中心不要烧成这样,这个是概念的转换。第二提高安全配置,拿笼子是装小动物的,就是线缆要防止动物和人为的破坏。这个看起来安全什么的,看到炸弹是不是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其实不一定,这个拿剪刀一剪门就可以进去,我们基于这个标准,张老师也归纳了很多,这个标准今年或者明年会更新,但是内容只会往上提,在这个机房里面,如果广联的阻燃级别就叫OSMT,最新的国家公安部制订的有可能成为以后智能建筑的强制标准,是什么呢?就是把线缆归结到A级、B1、B2、B3,所有弱点线缆的阻燃,A级是电力线缆,弱点线缆最高做到B1级,这个相当于市场上CMR、DM55、高阻燃DM55等等,以后线上就打这个标记。

  我们康普也有参与燃烧等级的标准制订,在标准里面我们做过测试,发现CMP/OFNP可以拿到B1等级,IEC60332-3可以拿到B2等级,其他的标准不一定可以够的上B1或者B2的等级。

  第二个就是刚才那个笼子是为了抓老鼠的,数据中心来说可能很多措施都可以防止人为的破坏,但是老鼠的破坏不一定可以防得到。你既然不能主动的避免老鼠,那么只能被动的把整个光缆生产的时候,把这个装在光缆的外面,也节省投资。我看到有一个人站在光缆上面,他说这个数据能不能在它的脚下传输?这个说不定,因为光纤是很脆弱的,他的性能有没有影响就不知道的,但是站在这个铠装光缆上面,就绝对不会破坏光纤的传输。

  这个是智能配线管理,看有灯的显示,你插拔、跳线的时候有相应的亮灯、有相应的声音提示、有控制器的粗触摸屏可以看到条线索在的整个连接信息,然后可以拿着这个智能设备随时随地的查看单位内部或者数据中心内部的整个网络布线系统结构跟信息,如果说有人在智能配线架上动过跳线,可以知道,所以这个是安全性系统帮你解决了。他还提供进一步的DCIM的系统,就是把IT跟数据中心的基础设施整合到一块,就叫数据中心基础架构管理。这一块是由于云计算提出之后,对数据中心的管理要求更强,所以就有这个DCIM出来。

  刚才说高阻燃的外体就是把我们的数据中心武装起来,这个图相信以前你们都看过了,在美国悍马跟黄色的校巴装了,黄色校车是最安全的,因为他说里面的小孩里面,说不定有一个就是未来的总统。还有一个就是要省钱,怎么省呢,刚才也讲了数据中心的布线,大家都说万兆,其实万兆在整个业界有两种方向的选择,一种是跟原来的前兆,就是五六类一样的叫UPP非屏蔽,还有七类的屏蔽,按照我们的经验来说,UTP是最省钱的,因为这些都是都不需要做,不需要考虑专业的屏蔽设计安装。做屏蔽系统的,你们知道一般是国家要求的,这个叫保密支持单位的集成商才能做保密的施工,做屏蔽系统的施工和维护,肆意这个是有资质要求的。带宽的传输性能,我们换一个角度来说。一U可以支持多少数据,同样一个U就是480G,如果是光纤的LC传统的万兆传输10G的,一个U最多720GB。如果用MPB的预连接,可以是七千多个,如果换在硬盘上叫TB级的,但是我们网络没有这个TB的概念,所以7200GB是不是一个U就可以省下很多事情,如果是出租的就可以出租更多的机柜空间,如果自动的就可以租更少的地方完成数据中心的建设,这个我们是从另外一个角度看的高密度给客户带来的费用的节省。

  最后一个是康普最近收购的一个叫Redwood的家具,卖的是LED的灯控系统,这个可以做到人走的时候,光跟着亮,就是人走的时候这些光都熄灭了,就是为了省电,因为机房都是黑的,但是主席太黑了,摄象头是没有办法看到有人来,所以LED的管理系统,就是有任何的动静灯就会亮,然后监控就会拍到什么人跑到里面,同时如果是正常的维护,相应的灯亮就可以根据人走大到哪个位置就在那个位置维护。比如这个都关了,我开了之后这两个机柜就打开让我维护,相应的灯也亮了,所以这套系统节能可以做到75%以上,我们数据中心PUE值就显得很重要。所以最后一个是可视化亮灯控制关系,就是闪灯告诉你有危险性,所以我们最终的节省就是用非屏蔽高密度对接,谢谢大家!

page

  主持人:数据化是我们未来的趋势,反映更灵敏的数据中心的趋势,模块化代表数据中心未来的发展方向,接下来我们有请德国罗森伯格产品技术总监孙慧永发表演讲-布线技术发展新里程--微模块化数据中心布线。

  德国罗森伯格产品技术总监孙慧永布线技术发展新里程--微模块化数据中心布线

  孙慧永:各位专家、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模块化数据追新是比较新的概念,垂直模块化数据中心也是可以分门类的。今天讨论的是模块化数据中心的门类-微模块。今天将分为四部分去讲解,第一部分是为什么会发展越来越多的模块化数据中心?这跟网络的变化有直接的相关;第二部分是提起微模块的数据中心发展,他会产生怎样的技术变革。第三部分是从40G和10G升迁方面简单探讨怎么应对。第四个部分是如何对这些新的技术产生之后,怎么对布线系统的管理或者对整个系统的管理。  

  刚才很多人提到942,这个发布的时间不长,但是从今年下半年看到942A后面又有新的附录,因为942A标准对新型架构发展没有很好的包括进去,所以赶紧发布了942A-1,因为他要符合新的形势。看一下这个图,这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虚拟化的网络,这种架构大家可以看到在服务器端,假设数据中心来说,服务器端可以以这个为优先,这样架构的变化其实也是为模块化数据发展带来一个新的机遇。第二部分是另外一个架构,这里只是举其中的例子,因为不同的厂家带来的架构是不同的,这个会导致模块化的变化。最核心的是网络区域,但是运算、数据中心服务器端上是比较固定的,所以这个对模块化数据中心带来一些优势。  

  从整体的趋势来看,已经非常清楚的看到从三层架构变成二层架构,对服务器运算,包括存储设备这些都可以进行比较好的模块化,我们提到几种类型,模块化里面大家提到比较多的是集装箱数据中心,他应用的范围比较有限,因为那一种集装箱的方式是适合移动的,今天提到的模块化不一定是集装箱,讲的是微模块数据中心。  

  从网络的发展非常清晰的看到这个部分的演变已经不是特别新的概念,从2013年开始,我接触的项目来看,现在比较高的用户已经开始小规模部署40G的网络,不像前几年一直探讨技术马上要来,今年已经进入部署。接下来看一下微模块的技术变革认识,从属于中心我们去年的时候已经知道术语中心产业化、集成式的术语中心,可以称之为微模块化的数据中心,可以简单这样理解,微模块是以机柜为单位,包括网络设备、存储服务器为单元,这样他有一个统一的输入、输出的接口,便于他的维护和备份。大家可以看到这种部署方式是非常简洁、快速,而且非常关键的一点。机柜是工厂里面的载体,已经变成产业化的单元,它的模块可以分网络化模块、计算模块,他分好几个模块,相当于把数字中心进行标准化。比如我们平时听到万科产业化的造楼是一样的,万科可以用这现装的楼盘去现场装,数据化也可以做到这一点。

  给大家看一个图,就是微模块数据中心现场拍到的照片。现在互联网公司三大巨头,有一个计划叫天蝎计划,我们在很多互联网企业里面,它的很多应用业务是有冲突的,像阿里巴巴跟百度有什么问题,可能是某个业务的竞争,包括腾讯、阿里巴巴用户电子商务方面有竞争,但是这个并不影响他们基础设施的合作,一些大的企业现在推动这样的微模块数据中心标准化的发展,这是一个趋势,以后过不了多长时间也有这样的情况出现。集装箱数据中心,现在国内尽管不是标准,但是也是试图慢慢的标准化,这个趋势会带动将来这个方向发展的趋势出来。  

  看到这个微模块,其实在模块内部的部署是越来越简单,跟我们传统的部署是不一样的,这个网络本来正常情况下是在现完成的,现在都是在工厂里面做的。这个万兆的微模块有几种主流的选择,第一种是我们提到的超六类或者万兆的OM3和OM4光纤支持的,还有一种大家不太熟悉的叫DAC,它是一个直连线,就是采用专门的铜缆做的,或者用光线做的AOC,跟光电收发器一体的,这个应用比较多,也比较广泛。  

  但从目前来说,AOC在这个微模块应用更有优势,无论从性能来说还是什么,可以看几个比较,假如我们用微模块数据中心,他一定是有量的支撑,一般小的自己公司做的数据中心是玩不起这么大的概念。从各方面来说AOC是比较有优势的,从传输的距离、功耗、延迟,这些是比较关键的数据,这些数据目前来说AOC或者是光的模块支持的部分,从技术来看是比较有优势的。  

  刚才提到微模块里面的,实际上在核心网络大家看到一个图是非常复杂的结构,为了让出空间,让他现场的施工和部署有比较好的同步,所有的布线系统是直接在相应的桥架下安装,在数据中心不管桥架是怎样的类型,数据中心配套微模块的产品,他是分好几种级别的,你出来怎样的方式就有办法装上,这就是目前发展的一个新的做法。越来越多的模块化数据中心会朝这个方向解决。  

  有两个方式,在网络核心方面的部分,我在装桥架的过程中,跟我模块地下的调试、网络调试的时间是不冲突的,林者可以同步进行,这也是一个效率方面的考虑。接下来我们提起核心网络里面的情况,我们前两年在提数据中心主干里面,40G和100G的话,一般不超过100G,这个因为有限制考虑这样的要求。但是我们也做了一些实验,包括我们已经做了一些超钱距离的40G的部署发现这个限制已经不用太担心。  

  当然目前从部署方式来说,两边升级的时候直接更换成面板,然后把这个LC模块替换成MPT就升级到40G或者100G,这个方式我们还是可以采用,但是我们在距离的传输上一会有一个数据可以给大家参考。在模型上我们前几年一直讲100G用多少通道收发。我认为100G的模型已经没有竞争力了,或者说这个100G基本上只是概念,现在大量的标准研究升级100G用一样的通道来做。如果这种模型成功之后,像这样十收十发的就完全没有竞争力了,因为这样的通道没有达到很满意的状态,而且这个标准很快会失去效应。  

  100G和40G的架构来说,如果考虑管理和安全的角度来说,我不是特别建议大家采用很多连接点的方式,六个链接点组成40G的传输稳定性不够高,当然有同行提到MTP可以做到这样的实验,但是如果正常部署的情况下不建议你六个点,因为这样的风险、现场的情况还是相对复杂,我们要有一点的流量让他更安全一些。  

  目前按照看到的用户数据中心部署来说,采用三段组成的通道方式可能更安全或者更可靠,而且这个模型是已经开始规模化部署了,这个已经没有问题,因为可以看到这个衰减指数是远远低于标准值的,如果采用OM3支持,这是我们前几年定的这样一个标准,但是事实上的通道实验或者小批量部署结果来看没有问题,因为可以看到40G到300米是安全的,虽然说标准只有100米,我们通过实验、通过一些试用型的机房,大概运行了三个月,三个月里面没有问题,这个是可以实际部署的距离。  

  当然如果要更长的话,我觉得还是要稍微当心一点,因为这个半年时间的验证,这个是可行的模型,这个是罗森伯格目前光的技术是说没有问题,这个光模块有一定的关系,就是这个是相辅相成的。最后不得不提高一个核心的部分,我们对计算合乎存储的单元会变得非常的便捷和方便,它的产业化方向会非常可靠,但是实际上带来的问题,就是核心的这部分,你采用虚拟化核心网络会非常的复杂,这个复杂的部分会通过新的方式,也不能说是特别新,也不是一个特别新的概念,但是数据中心的应用里面还是有很多要讲究的。我们认为在智能基础设施的管理系统,对下一代数据中心里面提到的微模块数据中心的发展,核心网络解决采用智能化进行管理,非常好的解决了网络复杂性的管理不足,可以弥补这样的不足。  

  智能技术管理系统,很多人会问这个是否可以跟其他的厂家兼容,目前为止还没有办法进行兼容,但是系统基本是类似的,他由类似的几部分组成,不个每家还是有一定的差别。我们这个基本是统一的,不过是基本的设施不同。最终的问题是智能布线可以实现一个智能导航,告诉你什么地方需要维护、什么地方需要管理,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考虑问题,就是需要让他考虑系统的升级,这个升级不是说你用的时候中断再升级,网络用的时候不允许你中断升级,你需要实现无缝升级,这一点是智能布线系统需要考虑的问题还有一个是光的部分要满足40G和100G的系统,微模块处理的话,你的微模块本身是不需要额外的进行布线管理的,就是你的模块不需要做这样的智能管理,唯一需要管理的是你的核心权,这是对微模块数据中心里面核心网络需要升级的一点。  

  还有一个是图形的定位,很多时候我们导入到系统里面需要批量导入,而且需要很快捷的,在软件里面可以找到的维护的位置,这是很重要的一点。从整体来说他是一个主动式的管理,跟传统软件的管理,它的好处是什么地方有问题的时候会主动上报,什么地方碰到一些非授权的操作的时候会报警,这是实现智能化管理的数据中心或者核心网络里面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我们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这个数据中心如果采用这个综合布线系统,会怎样呢?假如你不是很大的规模,像这个每一列是一样的方式,你是列头的方式里做,你列头可以管理。这个中间是一样的方式,这个数量是根据网络规模大小来定的。最后给大家简单看一下罗森伯格曾经做过的一些案例和图片,大家可以看一下比较直观。罗森伯格最早是从欧洲做数据中心起步的,我们跟在座的同行不太一样,很多公司从铜缆发展到数据中心,但是罗森伯格是从欧洲发展起来的,所以在欧洲有很多案例,这个案例可以看一看,这个案例不是今天的,可能是前几年的,但是可以给大家参考,像一些银行里面的。  

  大家可能在平时工作中很少碰到这样的方式,但是跟LC有很多类似的地方,不过维护的管理性比LC好一点。这是我们在广州一些银行里面采用布线系统管理的案例。大家知道互联网是法国非常快速的行业,罗森伯格在国内主流的三大巨头互联网企业里面都有参与,这也是案例。包括腾讯、百度、新浪、搜狐,这些简单给大家参考一下,还有银行的金融系统,数据中心发展是跟金融行业相关的,包括建行、保险公司。  

  保险公司也是属于金融行业的一种,这是罗森伯格在上海一个保险集团的数据中心,可以看到这个桥架的处理非常巧妙,层层交叠,它的布局是做的非常不错,如果大家有施工经验的同事以参考一下,如果设计数据中心在桥架处理有需要借鉴的话,可以提供给你借鉴参考。这个是保险方面的案例,这个是采用核心交换,因为它的密度非常高,直接采用高密度的方式做核心交换的,这个是在保险里面用到的一些方式。还有一些地方性的银行等等,都有各种特色给大家做参考,这昆明的建行,他用到的是这个光纤,这个是北方的中石油的数据中心,大概有六栋楼,这个数据中心是非常庞大的,它的做法不是纯粹的微模块的数据中心,因为有很多大子业务系统,包括他采用布线方式也是桥架的方式直接解决,这个其实已经往这个方向过渡,但是现在没有参与过,这个微模块的计划。  

page

  主持人:接下来我们有请来自美国泛达公司华南区的客户经理许超源先生进行演讲,朋友们掌声欢迎。

美国泛达华南区的客户经理许超源:智能数据中心的物理层架构解决方案

  许超源:说起泛达很多人印象是感觉泛达是色彩化、模块化等等,泛达是一直在布线里面线缆管理的领航者,但是今天跟大家分享的不是这方面的。相信大家都知道IT行业,近两年来遇到最多的话题大家也知道是云,云技术的到来给我们带来很多机遇和挑战,对IT界来说是一个变革,我们可以看到近几年的数据中心建设的项目越来越多,像大型的数据中心、超算中心不断的涌现,这些数据中心给我们带来很多的机会,同时也带来很多的挑战,挑战在哪里呢?特别是这两年,很多客户遇到会问我一个问题,我的数据中心越做越大,成本怎么控制,怎么减少、降低建设成本,达到要求,如果降低未来运营的成本。今天我们探讨的主要是这一块方面的问题,如何做到数据中心的节省成本,就是怎么为客户省钱。

  如何节省成本,我们先分析一下数据中心的建设成本会有哪些东西构成,可以看到这个饼是数据中心的建设成本,其中2%这部分是用地的成本、4%-7%是装修的成本、5%-9%是建筑的成本,整个数据中心的大头是黄色部分,这部分是我们的用电设备以及所有的电方面的能耗,这个图我们看一下整个数据中心或者说从以前的机房到现在的操作中心历程,一开始很多数据中心都是前几年说的电信那些运营和托管的机房,到现在机架式的高密度的数据中心,到国外比较推崇的这种集装箱的数据中心,以及现在很多模块化的数据中心,我们看到数据中心的变化除了他的空间越来越大,设备越来越密集之外,我们还看到很大的变化,就是PUE值的变化。相信我们做数据中心的同行都清楚PUE是什么值,PUE是整个数据中心能源与IT负荷的比例。

  整个数据中心的能耗是相当于IT负载乘以PUE值,就是PUE值越低,数据中心的能耗就越低,解决所谓的节能安排要降低PUE值,或者我们看一下更直观的数据,刚才提到四种不同的数据中心,在不同的PUE值下面换出来的成本,可以看到当代最先进的数据中心运营成本是相当于十年前降低了40%多。我们说一下怎么做到这一点,看到整个数据中心的花费本空间、能源、制冷、等等,我们会分开来讲怎么降低这个成本。

  首先看一下冷却成本,我们的方法可以帮大家降低40%的成本,经过分析发现很多的数据中心不够冷,不是说数据中心的温度不够低,而是说用在发热量比较大的设备上面的制冷不够,如果我们能解决这些发热量比较大的设备的温度问题,整个数据中心的制冷温度可以往上提高两到三度,甚至四度,那么怎么做呢?我们会通过四个步骤达到非常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首先有很多的密封的方案,一个机柜就相当于进入一个房间,进入个房间里面觉得不够冷,首先做的问题是先把所有的窗户关上,因为窗户可以把制冷量流失出去,所以首先进线有这种封套帮大家减少空气的流失。另外从机柜顶部帮大家减少这种冷量流失,所有的机柜内部每一个孔都有专用的这种套件帮你全部封住。很多机柜都不会把设备装满,装不满的设备有这种空白的挡板帮大家把所有的位置都挡住。在整个机柜的内部不会流失任何一点的冷量。有时候感觉到在一个房间里面的空调下也不会冷,是因为这个空调没有对着你送风,就用这个办法解决机柜里面的送风问题,看到越来越多的设备是前进冷风后出热风,如果这些都装在里面的话,这种冷热设备很混乱,这样导致大部分的冷量流失,所以我们有很多导风的设备,我们会配合你的制冷机房方案,我们把他改成前进冷风后出热风,把冷热风隔开,提高机柜的制冷效率。

  同样根据很多的实践经验来看,这种TOR方式是装在我们机柜顶部的设备散热是最差的,因为我们的冷风从底部上来,热风从上面出去,所以相应的设备和配件帮我们解决顶部散热的问题,整个机柜无论是下面有最好的地方,还是上面制冷最薄弱的地方,都可以提出这种散热的效应。这个图应该是大家经常看到的图,是冷通道封闭,特别是近两年看到的中大型数据中心客户都用这种方式来做。冷通道封闭最大的原则,就是把冷风完全锁在我的机柜内部,所有的冷风都由整个通道里面的设备使用,这样外部是不会做这种专业处理的。进入这个机房的时候发现设备内部的温度是很低的,但是机房内部温度跟常温一样,这样对我们工作人员来说是好的,因为在里面容易得感冒,就是机房跟外面的温差比较大就容易感冒,这个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使用这个处理之后,这是热能量分析图,这个颜色是整个机房里面的温度,可以看到我们的机柜内部温度是非常低的,然后机柜外部的温度跟室温一样。这个是另外一种方式去封闭冷风和热风,我们看到这种没有把机柜的通道封闭起来,但是会在机柜的后面加装一个烟囱,这个烟囱在这个机柜里面配合我刚才提到的导风轮,让机柜的热风通过这个烟囱排到机房的顶部,然后再排到外面,这也是我们常说的热通道封闭技术。我们可以看一下热通道封闭之后做出来的效果,上面是没有使用热通道封闭,下面是使用之后整个机柜内部的温度非常协调,不会出现像上面顶部温度非常高,已经超出设备运行允许的温度。

  我们用了这些方式之后可以有效的提升我们在机柜内部的冷风效率,另外还配有专用的一些监控软件,有Unite和PIM两个来监控。刚才讲的这些都是一些理论值,想象这些理论值很多书本或者资料都可以看到,但是我们看这个实际效果如何?泛达在美国有一个专门的热能实验室,专门是针对客户提出的一些需求解决方案进行模拟,模拟之后看这个效果是否可以解决客户各种各样的问题。

  我们模拟这么一个效果,这种是很经典的数据中心的机柜摆放结构,可以看到这个是存储区、服务器等等,可以看到发热量最大,这里还有这里,这个是整个模拟区域中心的其他条件,像看这个模拟环境里面的面积、地板、机柜等等,直接看后面的数据,我们看到这个是没有使用任何的冷通道封闭和热通道封闭的热能量分析,看整个中心的热点是在哪里呢?就是这里,冷风从机柜的正面进去,所以这个通道会非常的冷,在机柜的顶部进行交互,这种效果出来的话,会浪费大量的冷量,就是说至少这个数据中心要把制冷空调调到22度以下才能达到比较好的效果。

  这样是做了冷通道封闭之后,我们可以看到机柜两排作为一个冷通道,里面的温度很低,然后外面的温度相对比较高,是接近我们的室温的,就是我们在机房外面用普通空调就可以解决问题。这个是使用热通道封闭,我们的机柜并没有两两的封闭起来,只是单独的在机柜的背后做了热通道的烟囱,把热空气排到底部再排出去。

  我们比较一下两种方案的效果,针对这个数据是常规做法,没有月冷通道、没有用热通道,这个是用冷通道封闭、这个是用热通道封闭,同样的温度情况下,制冷空调温度提升了10%,就是说可以在空调温度提高10%的情况下,保证设备里面的制冷量是一致的,这个就是节能。

  换算成成本或者钱来看一下,在这种方式下我们直接减少的金额以美金来计算,这个金额和这个金额的比例节省了40%,刚才能源部分是最大头的,所以花了很多篇幅介绍能源方面降低数据中心的成本。另外三个方面怎么帮助大家减少数据中心的成本?首先看一下空间,很多人忽视空间这个问题,很多客户术语中心运行三年以后之后,都抱怨机房不够用、设备都搬进来怎么放进去,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可以考虑,因为在建数据中心之前,把数据中心建的更大一点是不是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是可以解决问题,但是成本在那。现在可能用大500平米数据中心,不可能建一千平米的,这个规划是有依据的。那么有没有办法减少这些空间?刚才提到泛达一直是在线缆管理的领导者,有很多解决方案,包括机柜内外部的管理解决方案。可以看到在机柜内部,这个是针对空间非常小的客户,他所有的服务器、所有的存储都已经装上刀片服务器,所以把机柜的配线架用这种垂直的安装方式,我们建议客户在机柜的左边走弱点、右边走强电,然后帮大家节省这么多的空间,大概可以节省15%的空间。就是装了这个垂直的配线架之后,水平就不需要安装这个配线架,不要小看15%的空间。我们以一个中性型的数据中心420台的机柜为例,用这种垂直配线架之后可以把机柜的数量减少360台,然后把这个占地面积换算成可以减少多少的租金,我们以租赁的方式为例介绍一下,我们看一下北京和香港这几个我们熟悉的地方。这个是一年六万多美元,大部分数据中心都有这样的容量,我们在这里面什么都不用做,只是说装了一些垂直配线架,而且这个是每年数据。还有一块运维成本,建一个数据中心筹备两,建设期一年,运维期是五到十年,每一年运维上可以节省成本的话,十年大家算一下多少。首先我们发现运维人员中很大量的孕运维时间是耗费在线缆的跳线中,经常面临从这个机柜临时跳线到另外一个机柜,每一个应用启动都要做这样的重复操作,泛达在机柜顶部有这种顶部的走线槽,然后我们再所有的走线的时候,只要把机柜后面八个孔,从每一个孔上面把线走过来,这种走线方式跟传统的走线方式相比可以节省30%的安装时间,并且在整个走线结构里面都有一个弧度保护,我们在里面进行拉伸的时候能够很好的保护我们的线缆弯曲半径,当然这个更多是建议客户用在铜缆上面,因为铜缆的拉张性比光缆要好很多。另外还有很多的配件,这些可以在外面的展台看一下,我们会有这种预端接的铜缆跳线、光缆跳线、高密度的快速跳线配线架,还有这种地板下的桥架,空间立体化的桥架,可能很多人在数据中心第一次听到这样的名词,假设我们上面的灯线缆在上面走,我们可以通过搭建不同的配件,让我们路由在里面通过不同的方式走,并且有更多的空间给大家日后维护,并且可以搭建成一个立体的结构。

  另外泛达在里面很多客户提出数据中心越来越大,但是维护人员没有增长多少,所以更多的像运维外包出去了,我们怎么确保数据中心的安全性呢,在自己管理自己的数据中心的时候尚且遇到很多安全问题,如果交给别人运维的时候有什么方法规避这些东西,当然从安全的角度来说,可以从三个方面解决安全的问题,这三个方面不是说单独孤立的。泛达有一个物理层的安全解决方案,比如说有一个专业的密码锁是用在机柜的,另外对每一个机柜里面的数据端口都有这种安全锁,像这种是用在RJ45下面的,这种跳线插进去之后只有专业的工具才能把这个跳线取出来,并且我们可以用在光纤的跳线上,这个也可以用在终端上面,包括笔记本的网卡,还有座位的安全锁、USB锁,一种可以插到USB上面,用钥匙控制,一种用在政府单位对安全方面要求很高的地方,我们有一些会用到屏蔽的系统保证我的安全性,他的最基本原则就是我们每一他网络必须是物理隔离,这是一个物理上的,人为操作可能会把内网的电脑不小心插大外网或者另外的网络,这样无意的操作都会导致信息的泄密,我们除了用颜色区分不同的网络,另外我们会结合跳线,比如我的内网是红色这个网络,那么红色这个网络配置的跳线永远只能插到红色的端口上面,不能插到其他的端口,会做这种模块和跳线的一一配对,这样可以非常有效的降低大家的误操作,这样可以节省我们IT人员的维护成本和维护时间。

  刚才提到有PIM这套软件,这个主要是我们可以扫描整个布线系统的硬件系统,除了发现布线的脱口,还可以发现使用率、监控连通性,这个是结合泛达的电子PIM实现的,很多厂家会提出电子配线架的方案,我们有两套,有九针跳线和十针跳线,大部分厂家推的是九针跳线,第九针是监听的,十针跳线直接在跳线上做一个回路,我在跳线上有一盏灯指示这个链路有没有通,或者我们通过外路用眼睛可以看到数据中心的连通性,这个软件除了记录,可以通过终端方式查看这个信息,并且这个软件跟我提到的产品做结合,我们数据人员可以用最简单的方式察看我们数据中心的情况。

  通过对能源管理,帮大家减少40%的制冷情况,通过垂直的解决方案可以帮我们客户增加14.28%空间使用率,通过泛达的线缆通道和相关的配件产品,可以减少30%的安装时间,通过预端接的解决方案可以减少70%以上的安装时间。总体来说这些制冷量的节省、空间、安装时间的节省都可以演变成为数据中心建设成本和维护成本。

  泛达是基础架构的解决方案商,除了解决布线方面之外,有专业的服务团队和咨询团队,帮大家解决数据中心遇到的种种线缆问题、管理问题、空间问题、散热问题,有专业的数据中心咨询团队,在前期帮助大家规划数据中心,保证数据中心有很好的性能、有很好的拓展性、有很好的模块和管理性,有很好的安全性。 

page 

  主持人:感谢你的精采分享,智慧城市的各个系统之间的信息交互需要强大的系统作为支持,接下来有请大唐电信产品经理陈黎先生演讲。

  陈黎:综合布线让城市更智慧

  陈黎:大家好,我是大唐布线的陈黎,我们知道智能布线有很多的传统设备,通过我们的基础布线将这些传输到数据中心,数据中心经过智能化的处理再反馈到城市的区域进行控制,让我们的城市更多聪慧。我们综合布线系统可以理解为智慧城市的神经系统,布线系统的模块化、可靠性、安全性都体现在各个方面,我们整个综合布线能够使我们整个城市更加智慧。  

  我今天有三个部分的内容,第一是做公司介绍,因为每年都有很多新朋友来这里,可能很多人不知道,第二是说一下我们综合布线在我们智慧城市里面的应用,第三是大家通过上午和前半部分的演讲,知道其他厂家的数据中心布线解决方案,我们作为央企也有自己的数据中心、布线方案,也请大家了解。  

  首先是我们公司方面的内容,我们成都大唐线缆有限公司现在是由两个公司控股,我们成都大唐线缆公司主要是通过通讯传输、光电缆的工作,从1965年开始从事光缆的研究制造,已经有50多年的研发和制造经验。在98年的时候随着国家经济改变,我们公司上市,是最早上市的高科技企业之一。我们公司从09年开始多次获得十多贡献品牌,也是非常感谢千家网给我们大唐电信这个荣誉。也感谢各位对我们民族品牌的支持。在2011年的时候烽火电信对大唐线缆公司进行控股,也也是属于国家整合的一部分,因为月来传输是光方面的快速,我们在光方面是非常知名的。烽火是全光,没铜的方面。  

  我们成都大唐线缆有限公司是中国通讯线路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我们公司的背景有很多,是一个国家的研究机构,早期承担了国家非常多的科技攻关和标准制订项目,我们网线这些检测和性能标准也是由我们大唐电信负责编写,在通信线缆这一块有非常重要的话语权。在03年我们公司负责起草多相国际国家行业标准,其板的1019这个标准,是今年颁布实施。其他的国际标获得成都市标准创新奖,获得标准协会科技二等奖,目前我们起草更新的标准有二十多项。  

  产品方面有很多产品,第一是智能建筑中的产品,从三类、五类、类等等,对光缆这一块有很强的优势,从烽火进行整合以后,从最早的光纤也是有非常好的渠道。第三是应用于我们智慧城市的视频监控、门禁、防盗报警、语音广播等,现在很多感知设备需要用到一些安保线缆。  

  第四类是我们现在移动、联通、电信间的基础网络,就是无线通信方面,这个可以用于以后的无线信号传输。根据产品的特性和性能,我们将产品分为不同的解决方案,如10GBASE-T,整个解决方案可以解决我们智慧城市的建设,总的来说,经过多年的发展,我们公司以高性价比等优势广泛应用政府、军队、教育、医疗、电力等领域,是我们三大运营商的主流供货商,建立覆盖全国的销售网络,可以满足各个地区不同的客户需求。  

  在全国的各个城市中也有很多典型的项目,像我们做的高铁项目、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的金融网点,还有大学方面非常多的项目,第二部分是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综合布线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因为我们是最早的一个数字化城市到现在的智慧城市,我们的智慧城市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通过物联网将现实世界和数字世界进行有效的融合,有云计算、数据中心处理城市中的信息,如资源、生态、环境、人口、经济、社会等海量的数据,并将这些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并且建立提供综合信息体系,满足各个政府部门的应用,全面感知互联互通、数据挖掘、创新应用,是我们整个智慧城市的核心。我们智慧城市可以分四层:感知层、网络层、平台成、应用层,我们智慧城市大脑是数据中心,然后形成我们智慧城市的资源体系,并实现信息的共享,为整个系统提供参考。  

  我们智慧城市用的技术主要是感知技术、云计算,在智慧城市里面,有一个传感器,切入到我们城市中的各个基础设施、集中检测中心,智慧家具的方面。而这个我们搜集了大量的数据通过融合进行汇聚形成一个数据流,而对于这个大数据的洪流还是传感器的辐射都需要我们综合布线的支持,大数据从属大我们的后台中心、数据中心,通过云计算对数据进行数据存储、数据建模、智能处理、安全服务等几个方面。我们整个传感都是需要我们数据中心的支持。我们智慧城市之所以是更加智慧,是因为我们的城市有很多的数据中心,像大脑一样思考,有很多的传感器,然后通过我们的综合布线进行信息的传输,实现信息的交互,我们综合布线都知道是以一种标准化开放性和模块化的结构将各种设备的线缆进行组合,对于实现智慧城市、感知传感其的互联互通,以及支持数据中心的网络连接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综合布线的发展是能够支持我们城市更加智慧。  

  第三部分是简单介绍一下我们术语中心的布线解决方案。前面很多厂家已经说了,这个数据中心的建议,我就不多做介绍,我们综合布线作为数据中心的网络基础设施,是我们数据中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支撑着我们整个网络的连接、沟通和运行,在其中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数据中心的原则,对于数据中心应该是一个开放式体系结构,支持数据传输,整个布线系统应该是绿色环保、节能减耗,具备安全性和可靠性,提高管理和维护的效率,高带宽高可靠性、高密度和高效率的。为此我们大唐的数据中心解决方案是由端接和晚稻系统组成,整个方案分为光纤和铜缆部分,光纤有高带宽、高密度的特点,作为我们传输的介质。  

  光纤方案有预端接和管理的高密度配线架组成,铜缆也是由主办铜缆、模块式的配线架和跳线组成,首先我们来看一下NPO主办光缆,主要是应用数据中心到水平配线去的距离,我们在光纤的两端做好光纤连接器,我们采用的是单模的光纤和OM3、OM4的光缆,对于主办光缆我们采用到密度的光线进行配线管理,这个主要有三大不特点,一个是密度高,可以支持72芯,也可以支持140芯,甚至128芯,比普通的光纤方案节约高达60%的空间,减少机柜的占用空间,起到节能环保的作用。第二是模块化,使用只需要将这个光缆两端连接器插入就可以完全连接施工,安装非常的方便。

  三是可靠性,我们工厂进行端接和百分之百的测试,保证传输的性能。对于数据中心,配线架和配线架之间的连接我们有多种类型的高密度光线连接跳线,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进行选择,对于铜缆布线方案我们用预端接的铜缆,用六根或二十四根为一束,使用时只需将预端接的两端连接到配线架就可以完全铜缆系统的安装,有安装维护方便、高密度的特点。  

  在数据中心我们采用6A类等级的数字电缆,是满足弯道传输,可以减少干扰。对于主干铜缆的管理我们采用模块式的配线架可以灵活的配置机柜和空间内的端接数量,角形配线架可以从水平方向进入垂直的线缆管理器,而不需要水平的线缆管理器,增加机柜的安装密度,可以容纳更多信息模块和数量,我们端接模块用180度的免工具模块,有良好的屏蔽效果。

  对于铜缆的特点我们有6A的跳线进行连接,对于数据中心的配线架,还有就是机柜、服务器进行通道的管理,我们大唐有节能型的高密度机柜,主要特点是采用烟囱结构、高效管理机柜内的冷热气流,应用的原理是实现冷空气和热空气的隔离,这样的好处可以使机柜内部空调系统变得非常容易节,而且机柜内冷空气被所有机柜共享,不存在区域问题。

  对于数据中心的数据他会呈现增长,变得越来越多,就需要越来越多的设备和端口,这样如何进行有效的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推出智能的管理方案,用于提供数据中心端口的管理,主要是有硬件和软件两部分构成,硬件部分主要是通过高性能的扩展仪扫描数据端口传真到服务器。软件主要是进行实时的网络端口变化的更新,提供物理层构建的数据,对任何非法的操作可以进行报警,还有可视化的界面。我们大唐电信整个布线系统解决方案是可以最大的降低费用。最后总结一下大唐电信是作为综合布线行业的领先品牌,一直是致力于通信行业的研究和制造,为智能建筑和智慧城市提供更多优质、更可靠、更性价比的解决方案。今天介绍到这里,谢谢大家!

page

       主持人:感谢陈经理的精采分享,大数据的时代是以诗句应用需求的急速增长作为驱动的源泉,产生的数据需要大容量的技术做后盾,节袭来我们有请同方股份有限公司研发部经理刘凌云先生上台演讲,他演讲的题目是:综合布线铸就大数据基石。

  刘凌云:综合布线铸就大数据基石

  刘凌云:大家好,很高兴在这里跟大家分享同方布线,前面很多前辈讲到数据中心解决方案,我今天从另外的角度和层面跟大家分享一下综合布线在大数据里的一些观念。主要分三个部分,首先是走进同方,因为是第一次跟大家见面,所以简单的介绍一下同方。其次是大数据时代的综合布线,第三是敢问路在何方。我们在做综合布线产品的时候的一些理念,还有一些问题的解决方法。

  同方二字源于《礼记》,同方二字代表着志同道合的人相聚的地方。上图有一个老的建筑,那是清华大学最早的建筑之一,跟清华学堂是同期建的,同方最早是清华大学的礼堂,梁启超先生给大家做君子的演说,引用《易经》里面的卦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1997成立清华大同方股份有限公司,同时挂牌上市。2006年之后,应国家的要求,把校企分开,所以更名为同方,但保留清华同方的品牌和logo,同方品牌价值550亿元。

  同方的业务分两部分,一是信息产业,另外是能源产业,我们的宗旨是科技服务社会,公司的发展战略是科技产业为主导,以园区建设做实科技产业,支持产业发展,企业目标是创世界一流高科技企业。

  我今天的演讲主题是大数据时代的综合布线产品,本届论坛的主题是从智能建筑到智慧城市,首先是从感知到记忆,由记忆到思维的过程,而感知到记忆是对数据的存储,从记忆到思维是对数据的处理,大数据时代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大数据具备海量的数据,然后是高速、多样性、通过对这方面的处理提升价值,综合布线应用大数据,也应该要具备高速、稳定,我把节能改成节约,因为综合布线产品不仅仅要节能,还要节约空间、资源、低碳、环保、自动化、可管理这些特点。

  高速稳定。综合布线产品从100兆赫兹、1G、10G、100G到100T以上的数据,这是发展的方向,同方这时更多的是做一些产品质量的控制。因为综合布线产品的生命周期是最长的,他跟建筑在一块,长达十年、十五年甚至二十年,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性能会逐渐的下降,我们做产品的时候要为这些留出余量。

  其次是节约。我们上了一个设备,可以把六类线做的更低,通过改变节约的方式可以做到0.5,目前还有一个指标没有完成,就是衰减,如果衰减攻克之后可以追求更节能的模式。这是我们目前的一个小型六类线的测试指标,与传统的六类线中相差无几,这样可以节约资源,节约铜的资源相当于把产品的价格降低。在空间方面我们也推行了像数据中心一样的MPO产品,可以做到24芯单头,并且所有的光纤配线架都提供相对的MPO产品,这一个是288芯的MPO箱子,后期我们还推出一个更高的D6240芯的MPO。这个箱子也提供相应的插口便于大家进行插拔。对于传统的配线架,我们可以跟传统的ODF进行抗衡。

  4U空间188芯的LC,这个是我们的结构图,会场外面有我们的产品展示,这是12个插板完成的,上面的图是一个抽屉,多余的跳线可以放里面,下面是放插板的结构图。在环保方面同方不遗余力,早在五年前就对整个光纤进行细化,虽然增加成本但是却带来更好的环保系统,所有产品都符合了大多数厂家的要求。另外就是栽针技术,现在的配线都采用栽针的技术,一般的模块和配线架只是在IDC方面进行无焊接,我们这个也是采用这种技术。大家仔细看栽针技术对电路板的孔距、大小都有严格的要求,所以我们摒弃焊接的过程,通过物理栽针的方式,这个系统非常的稳定。第二是低碳,碳排放这一块从生产到使用方面都要进行跟踪,首先生产我们更换掉一些老旧的耗电量的设备,比如串联线,所有产品尽量采用零碳排放,每年会进行植树造林活动,对二氧化碳的消耗做一些氧气补偿,达到零碳排放的效果。

  物流方面同方采用就近的方式,在全国北京、上海、武汉、广州、重庆设立五大平台,每个平台有充足的货源进行就近运送,这样减少运送带来的尾气排放。所有产品的包装都可以重新再利用。管理方面,同方也推出相应的智能型配线系统,与其他不同的是同方的智能配线系统可对图纸进行分割,虽然查检的时候不是很方便,但CDT导入之后可以在上面放大、缩小,使用很方便,另外主控支持WIFI,装入相对的安卓程序,通过进行连接查询派工单的功能。

  最后敢问路在何方,现在最流行的网络名词叫SDN软件定义网络,是通过统一的OpenFlow控制,将数据和控制完全隔离,并且可以灵活的定义设备的类型,同一台设备可以是路由器也可以是交换机。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将对象进行路由走向,而功能方面是由软件定义的,这是一把双刃剑,这会带来网状或者半网状的结构,因为有多路由。但是他会带来一个问题,他是通过软件进行控制的,它的软件可能会延伸到用户层面,就是跟智能型的配线系统的软件方面形成交接。用户购买相应的软件管理之外,每一个端口是对等的,因为是通过对象控制的,对于智能芯片系统里面的用户管理和指导跳线功能会慢慢的淡出。而同方在这一块是希望可以增加一个链路侦测,把管理功能延伸到其他子系统。

  另外是铜产品,称之为内忧外患,内忧是七类和八类之争,并且八A线性能比7A要差很多,对于同产品我觉得是一种不健康的情况。外患方面有光纤、无线和其他,一百米以铜缆线看,首先想到的是USB和光纤线,这是康宁公司做的USB3.0光电口的线,我们接头处不可以这样做吗?所以光纤很有可能在最后一百米尝试双角线。并且光纤在预端接和快接方面的发展也是很迅速的,价格降的也非常快,这一块是争夺市场的主要产品。

  从预端接的发展看,我们完全可以在工厂把这些做好,而且性能稳定,这些都是对铜缆的打击,因为他的快接或者预端接是很方便的。另外一个是无线类,现在还出一个WIFI,这是光传输的,这些都是对于最后介入的打击,对于现在4G牌照发放,4G肯定会采用高速、高带宽,4G的基站会采用风波进行覆盖,这种覆盖的方式也是布线的技术。对于AC还有智能型天线,可以根据你的位置判断、增大方向的信号密度,进行更有效的连接,无线的便捷性是无可替代的。所以在座的各位家里还有几个在做有线的布线,是不是客厅里面放一个或者是入口的地方放一个无线的路由器就好。各种电现在都有无线的,这势必会减少铜缆在这个市场的份额。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脚步坚定,志存高远,谢谢大家!

 

page  

  主持人:接下来是我们今天下午出场的最后一位演讲嘉宾,他是来自同方泰德公司的节能产品研发经理王飞先生。  

  王飞:建筑能耗数据的节能技术应用 

  王飞:各位专家、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很荣幸参加千家网举办的智能化峰会。我今天演讲的主题是建筑能耗数据的节能应用。分四部讲,第一是公共建筑节能检测体系的建设情况概况,第二是能耗数据的利用,第三是案例的分享,第四是介绍一下同方泰德。

  首先讲公共节能建筑的体系建设,我们国家的建筑规模增长的非常快,年建筑量达20亿平米以上,建筑能耗的占比从95年的11%到2005年的27%,到目前为止建筑总能耗占社会总能耗的1/3,这个能耗的提量是非常大的。到2012年底我们国家累计完成公共建筑能耗统计4000多栋,能耗共识是8342栋,对这些建筑进行动态能耗的检测和能源的管理,我们的能源管理监测平台已经在全国很多城市推开很多年,包括重庆、上海、武汉、湖南,那么我们现在基础的数据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我们如何充分的、合理的利用这些数据,我觉得应该是我们建筑城市,全国的整体节能是一个新的课题。

  关于能耗数据的利用,我认为目前的能源管理存在以下几点的问题:首先是对这种建筑进行的能源计量和数据信息的采集,这些数据并没有得到最核心的应用。我去年有幸参加重庆市作为第三方检测的单位,去做200栋楼的数据验证,去现场调研的时候发现很多建筑的业主根本不知道他们这个大楼已经上了我们能耗计量系统,他们自己不知道这这些数据。其次能耗数据检测的准确性,当然有可能是我们的网络原因或者是其他的一些硬件设备的原因导致一些数据不准确,如果这些数数据不准确分析就没有太大的意义。第三部分是能耗数据,我们搜集过来之后,并没有太多的去分析,导致这些花费很大精力搜集的能耗数据都放在数据库中没有很好的利用。

  我认为对能耗数据的利用应该是要做到以人为本、人机结合,最重要的还是要有团队对能耗进行分析,还有向物业公司或者业主推送能耗数据,包括给出一些诊断的问题。能够从大量的数据终挖掘出能耗运行的问题,实现管理节能。由节能改造与效益分析的数据支撑,然后对能耗利用分三步走,首先是节能检测,包括分类的计量,其次是在这些基础数据之后,通过能耗的指标对这栋楼出一些简单的体检报告,最后做好诊断。

  它的体检报告主要是分为五个部分,第一是同期能耗数据的对比,看上升了还是下降了,有没有做到应有的管理措施。这是能耗整体的评价指标,就是告诉我们的业主能耗是不是在同类建筑或者同一个气候区里面属于高能耗建筑。

  第二分享能耗的评价指标,跟我们的业主分享指标,比如空调,照明、单位面积的空调能耗和单位面积的照明能耗是不是处在正常的氛围内,这是非工作时段和工作时段的评估,通过对能耗的实时监测,得出大楼工作时间段和非工作时间段的对比,从而知道这个对这栋建筑的下班时间段或者周末休息时间段的能耗管理能力。最后是电价区间段的能耗分析,特别是发达城市,很多城市的电价是梯形电价,可能峰值电价比谷电价高很多倍,所以通过计算它的分布情况,最后合成一个能耗体检报告推荐给业主。通过一整套系统,可以大概分析出以下可能存在的一些能耗的问题,比如可能建筑的非工作时间段的能耗偏高,上下班没有关灯、没有关电脑,那么要加强上下班的能耗管理,包括控制设备进行一些辅助的管理,然后是分项的能耗电耗,提醒客户改造老化的设备,计算出大概节能情况。在高电价区间段,比如24小时的工厂,一些大的电器是否可以调整一下运行的时间段,把运行的时间调整到谷价低的时候进行运行。最后通过加强管理,规范用能改变这种现状。

  给大家分享几个案例,首先是海淀医院,北京市海淀区的一个节能示范项目,占地五万多平米,所有的房间采用分体空调,我当时去的时候印象特别深刻,所有的房间温度都开的非常低,可能到夏天的时候十多度,因为没有统一的监管措施,也不知道哪个房间温度怎样,所以我们要对他进行一个精细化的能源计量,把每一个科室都进行能源统计,然后由主管后勤的副院长实时的监控每个科室的能耗数据,包括空调、照明,可以给他底下的科室主任下达这样的指标,如比上个月节能降低10%,这个其实是很简单的,就是夏天的时候把温度调高两到三度,或者关灯的时候要求严格一点, 10%是非常容易达到的。通过管理节能,实现了照明部分11%的节能,空调部分达到16%节能,这就是我们一套简单的能源管理系统,投资节能回报率是1.5。

  第二个是同方科技广场,它的建筑面积是12万平米,改造内容是照明系统和空调系统,主要是由以下几点,照明,通过更换T8灯管,节能率是达到65%,另外通过EEC节能专家控制系统,节能达到60%,第三是能源管理,实现我们监测电量、冷量的能耗数据,第四是电器回路的控制,包括划分电源的区间,实现人走灯灭,最后一个是无源无线,降低能耗成本,不用布线。我们说一下回路控制,对整个大楼的照明和插座进行回路控制,照明部分有晴天、阴天模式,比如晴天的时候日照充足的情况下,靠着窗户的那排灯是关闭的,如果阴天的时候那排灯会自动打开,还有上下班模式和加班模式,上班模式的情况下,电是经常给的,到下班模式电会切断,如果有人需要进行加班的话,可以点一下控制器,在工作区域内自动延长用电两小时,还有改造之后和改造之前工作时间段和非工作时间段的能耗,这个是我们工作时间段的能耗,但是大家看到基本可以占早30%-40%,这个南通的LED厂房,它的特点是面积达、能耗高,而且是24小时运行,他的电价是按照峰谷平做的,峰值电价是1.12块,平的是6.6毛,都是一些大型的LED芯片生产设备,通过这些诊断以后告诉他高峰期的电费很高,可以将能耗大和功率大的设备调整到夜间开启,然后设备可节约费用大概是50%。

  这个我们做的重庆英利国际金融中心的能源精细化管理和冷却的改造,我们做了四部分,这个系统改造的特点第一是根据环境和负荷的变化,自动的优化参数,第二是通过独有的串级控制频率实现节能,第三个是冷机台数的提示,还有系统会自动根据环境参数和负荷情况提醒冷机需要开启还是关闭。最后一个是冷却塔风机的风水比。这个项目整体的节能是42%,大家可以看到这个是9月5号改造之后的数据,这个是改造之前的能耗数据,这是节能运行下一天的能耗,这个是常规运行下一天的能耗,然后全年平均的节能是25%以上。

  最后给大家简单节介绍一下同方泰德,我们是2011年10月27号在香港主板上市,是全球领先的能源解决方案的服务提供商,主要致力于城市的建筑节能。主要的服务内容是节能咨询、能耗检测平台的实施、大型公共建筑的节能改造、城市道路、热网。把建筑的运行参数、机电服务和实时的数据传输到云端,用户可以实时的查看能耗使用情况,我们的运行维护团队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查看建筑能耗的数据,给一些服务的建筑提供节能改造的建议。我的演讲就到这里,最后祝我们的峰会圆满结束,祝大家工作顺利,谢谢!

  主持人:感谢我们的王总,经过今天这么多的专家、教授精采演讲,我们本次峰会接近了尾声,再次代表千家网对所有来宾朋友的到来表示感谢,因为有大家,中国智能建筑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现场的所有来宾朋友,第14届中国智能建筑的峰会广州站A场的峰会到此结束,我们明年再见。  

声明: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自其它平台,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及立场。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

千家智客微信公众号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千家智客微信公众号(qianjiacom),随时随地知晓智能行业天下事!

编辑:凌巧兰

相关推荐

100/100字符

全部评论(0)